-
抗戰歲月中常風的韌性斗爭
“抗日情結” 抗日戰爭勝利已歷80載,但日軍的暴行在當時各階層人們心中留下的創傷永難磨滅。
2025-11-12
-
陳寅恪、傅斯年函牘中的“請Han代”解
陳寅恪致楊樾亭信及傅斯年批示 哈拉索維茨出版社附屬書店暨舊書店的店標小簽 1930年代,為訂購外國學術出版物,陳寅恪與史語所圖書館員楊樾亭及所長傅斯年有過多次的書信往還。
2025-11-12
-
1946年張愛玲《傳奇》增訂本出版始末
抗戰勝利后張愛玲的賣文生涯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上海的小報向來關心她的消息,1946年初,小報開始注意到她和蘇青這兩位戰時上海最紅的女作家在1945年秋天以后就沒有作品發表了,同時也經常討論張愛玲的最新動態。
2025-11-11
-
盧軍:沈從文致施蟄存散佚書信一封釋讀
沈從文和施蟄存的交往始于1928年,兩位中國現代文學大家有著近六十年的交往史,形成了深厚友誼,彼此相知頗深。
2025-11-11
-
袁同禮與胡適的學林交誼
在中國20世紀新文化史上,北平(今北京)圖書館館長、西南聯合大學圖書館館長袁同禮(字守和)與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等職的胡適是兩位繞不開的人物。
2025-11-11
-
癸巳重九呂思勉等人雅集發微
1953年10月16日,上海中山公園重九雅集合影。
2025-11-11
-
蕭紅的初戀:汪恩甲其人其事
在紀念蕭紅百年誕辰活動期間,季紅真教授接受采訪時認為:“蕭紅傳記很多,但是正如某些學者所言,以訛傳訛的多,缺少雙重證據、文獻和實物。
2025-11-10
-
方寸銘風骨——聞一多先生篆刻的一枚印章
抗戰中后期,“掛牌治印”的聞一多 抗戰勝利紀念章 聞一多 作 西南聯大博物館藏 得知西南聯大博物館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舉辦的“烽火·弦歌——西南聯大與抗日戰爭”特別展覽上,展出了我們近期捐贈的一枚印章,我禁不住心潮涌動,回憶綿綿,至為感奮和欣慰。
2025-11-10
-
陳喜儒:我眼中的鄧友梅
本文作者、大江健三郎和鄧友梅(自左至右) 本文作者、栗原小卷、鄧友梅和佐藤純子(自左至右) 鄧友梅先生原來與我住在同一棟樓同一層,低頭不見抬頭見,是名副其實的近鄰,后來他搬往高級小區,見面就少了,但也不遠,捎書帶信聊天,步行十幾分鐘就到了。
2025-11-10
-
馬一浮的學問
1973年起,王駕吾先生每周有兩次光顧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教工宿舍景云村十號敝廬。
2025-11-10
-
色彩斑斕的望平街
當年熙熙攘攘的望平街 原新聞報館 當年望平街上的報童 當年熙熙攘攘的望平街 望平街碩果僅存的近代報館大樓——申報館 讀史老張 攝 在上海,有一條馬路,人們一直喜歡叫它的舊名“望平街”。
2025-11-10
-
尋找錢鍾書先生的《落花辭》
父親(周汝昌)與錢鍾書先生相識,且有過交往。
2025-11-09
-
方寸銘風骨——記聞一多先生篆刻的一枚印章
得知西南聯大博物館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舉辦的特別展覽《烽火·弦歌——西南聯大與抗日戰爭》,展出了我們近期捐贈的一枚印章,禁不住心潮涌動,回憶綿綿,至為感奮和欣慰。
2025-11-07
-
把歷史的經驗凝成智慧:懷念許倬云先生
許倬云先生8月4日逝世的消息傳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過去十來年從先生學習,受先生教誨的往事歷歷在目,卻不知該從何說起。
2025-11-07
-
時光藏報人
報紙收藏家 李鐵光 “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收藏報紙,就是收藏歷史。
2025-11-06
-
錢鍾書是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的嗎?
1934年2月23日,錢鍾書致羅家倫函,自稱“受業” “清華入學考試一事,卻頗有根據” 1929年暑期,7月26日,錢鍾書參加了清華大學在上海徐家匯交通大學舉辦的“自主招生”考試。
2025-11-06
-
1960年代電影《魯迅傳》的一波三折
1961年,趙丹、于藍、謝添,導演陳鯉庭和文化部副部長周揚等隨《魯迅傳》劇組在紹興 把魯迅形象拍成電影屬于傳記片的范疇。
2025-11-06
-
說起穆旦,語言永遠是滾燙的
像在一個逼仄的小屋內,找到一扇可以呼吸和交流的小窗,這是我在20世紀80年代,偶然讀到《九葉集》時的感受。
2025-11-06
-
陳福康:四十年了,那些令我懷想的獨特的風景!
原標題:獨特的風景 在2025年7月2日《中華讀書報》上讀到已故臧克家老人的女兒臧小平女史寫的《牧之先生,〈文史知識〉一直珍存著》一文,非常感動。
2025-11-05
-
從兩條日記看陳寅恪1948年為何南下
1948年12月15日,陳寅恪挈家與胡適同機飛離北平,南下廣州,開啟了在中山大學最后二十年的人生階段。
2025-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