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是方銘同志?
方銘同志(1917—2003)(圖片來自公眾號“北師大趙勇”) 方銘是誰,或者誰是方銘同志?如果問問現在的北師大人,估計十有八九會一臉茫然。
2025-05-26
-
美哉,三十多年前的中英文藏書票集
藏書票藝術迄今已延綿了五六百年。
2025-05-26
-
“為中國寫下最光輝的抗戰史跡”
全面抗戰時期,中共領導的敵后游擊戰與國民黨的正面抗戰相配合,取得了突出戰績。
2025-05-26
-
汪曾祺的真性情
汪曾祺為江蘇高郵人,與北宋著名詞人秦觀是同鄉。
2025-05-26
-
書寫“女勞模之德”——對讀《杜晚香》與《我們夫婦之間》
一、《杜晚香》釋讀中的“余數” 丁玲晚年的“復出之作”《杜晚香》,在近年來成為學術界不斷熱議的文本。
2025-05-23
-
近代中國商業航空的興起——基于“竺可楨日記”的考察
從1938年竺可楨乘坐歐亞航空公司的航班算起,近30年內,他搭坐了數十次飛機,涵括了美、德、英、蘇等國當時的主流機型,也可算那個時代的“空中飛人”。
2025-05-23
-
回憶中國現代文學館建館初期的展覽
“巴金文學創作生涯六十年展覽”紀念封 1989年11月,文學館館長楊犁(左四)、文學館研究室主任吳福輝(右二)、上海市作協外聯部主任徐鈐(右三)及巡展組成員在上海美術館“巴金文學創作生涯六十年展覽”開幕式上 文學展覽與文物保護,看似領域不同,實則都是守護文化瑰寶的重要環節。
2025-05-23
-
記一次研討孫犁作品座談會
1994年4月18日拍攝于天津學湖里孫犁先生寓所。
2025-05-22
-
徐中玉介紹《中國新文學大系》
1935年5月26日,天津《益世報·益世小品》第10期刊出署名徐中玉的《介紹〈中國新文學大系〉》,先照錄如下: 中國的新文學運動肇始于五四時代,十余年來,無日不在變化發展之中。
2025-05-22
-
勺海遺韻 燕園風雅
文人雅集 在今天北京大學燕園校區的校園內,曾經有一座著名的文人私家園林,這就是明代著名書畫家米萬鐘的勺園。
2025-05-22
-
復旦春秋,悠悠百廿——復旦校史三題
今年是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
2025-05-22
-
劉慶邦:在日壇和中山公園看露天電影
20世紀70年代末,我們一家從河南的一座煤礦遷來北京。
2025-05-21
-
陳思和:張承志印象
劉文華兄執編《書屋》,來信約我寫一篇張承志的評述文章。
2025-05-21
-
“戰士自有戰士的愛情”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重讀抗戰家書,重溫革命志士在一封封家書中寄寓的家國情懷、記述的難忘歷史,既是對于革命先輩的深切緬懷,也是接受革命精神的深刻洗禮。
2025-05-21
-
趙樹理在北京的足跡
在北京芍藥居的中國現代文學館院內,立有魯迅、茅盾、巴金等13位文學大師的塑像,其中一座有點特別,是一個趕驢的農民模樣,這是“山藥蛋派”創始人、人民作家趙樹理先生,雕塑展現了其鄉土小說代表作《小二黑結婚》中的場景。
2025-05-21
-
啟功先生35年前的一首賀詞
1987年新春風和日麗的一天,我到母校北京師大家屬院紅六樓看望恩師啟功先生。
2025-05-20
-
徐志摩的英文名
徐志摩早年讀過滬江大學、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留學。
2025-05-19
-
李大釗與圖書館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同時也是一名卓越的圖書館學家。
2025-05-19
-
林海音筆下的鄉愁與女性
林海音《城南舊事》自用本 中國現代文學館存 林海音《城南舊事》簽贈版 中國現代文學館存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自1960年問世以來,始終被視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一顆明珠。
2025-05-16
-
風雨天涯夢——《袁保齡公牘》發微
近世海通以來,中外關系變化,新增諸多“交涉”之政,“交涉”之學遂而勃興,同時也產生數量龐大、性質各異的“交涉”相關文獻史料。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