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腹地的“中國書架”
梵蒂岡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梵蒂岡圖書館(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卻是世界最重要的人文科學學術圖書館之一。
2025-10-20
-
魯迅、周敦頤及湖湘文化
魯迅籍貫浙江紹興,這已廣為人知。
2025-10-20
-
溯江千里覓知音——憶唐文權老師
唐文權(1940—1993),江蘇蘇州人。
2025-10-20
-
趙博:作家紅柯二三事
中秋節,月光漫進窗來,忽然就想起了紅柯——那個總是瞇著眼、低頭走路的人,已經離開七年了。
2025-10-20
-
于細節處見真實——讀許姬傳《梅劇團北行瑣記》
歷史上唯一一次“四大名旦”正式合影 現存齊白石題贈梅蘭芳的畫冊封面,“畹”字寫法與《北行瑣記》的記錄完全一樣 作為梅蘭芳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起最得力的秘書、編劇兼智囊,許姬傳幾乎親歷了梅蘭芳后半生所有重要的事件,他在寫作《舞臺生活四十年》之外,亦有諸多隨筆與回憶。
2025-10-17
-
黃明嘉:憶錢春綺老
錢春綺(1921—2010),江蘇泰州人。
2025-10-17
-
漫長的九十年,深遠的留白
夏衍在創作(桌上放著《上海屋檐下》的單行本) 應該說,為祖父編《夏衍劇作十種》是很有壓力的,因為之前有很多前輩都編過,每一版都非常系統,體系完備。
2025-10-16
-
“天下第一懶人”
白蕉先生號稱“天下第一懶人”,他有一方長形閑章,就刻此六字內容,常常鈐于其作品之引首。
2025-10-16
-
初到上海 魯迅也愛叫“外賣”
魯迅在生活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美食愛好者,不管是在北京、廈門、廣州,還是在上海,他愛下館子,喜歡尋覓美食,大快朵頤,一飽口福。
2025-10-16
-
楊聯芬:排隊小史
日常生活中,排隊,往往讓人不耐,無奈。
2025-10-15
-
“民國第一奇女子”呂碧城
在風云激蕩的民國歲月,一位奇女子橫空出世,于政界、文壇、女界之中,創下了“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咸推呂碧城”的盛況。
2025-10-15
-
超級影迷鄭振鐸
都知道魯迅先生愛看電影,據李浩、丁佳園編著的《魯迅與電影:魯迅觀影資料簡編》中的統計,魯迅從1927年到1936年居上海期間,共觀影150次以上,其中1927—1930年間觀影不到30次,而1931—1936年則超過120次。
2025-10-15
-
“天下第一名社”往事
西泠印社的“創社四君子”:丁輔之、王福庵、葉為銘、吳隱。
2025-10-15
-
《邂逅集》曾引起文壇轟動?
汪曾祺第一本書《邂逅集》1949年4月由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2025-10-15
-
吳祖光新鳳霞的津派戲劇創造
吳祖光與新鳳霞合影 在中國現代戲劇史與評劇發展史的交匯處,吳祖光與新鳳霞伉儷留下了一段不可忽視的文化印記。
2025-10-14
-
張孫瑋:陸小曼二三事
陸小曼是我母親吳蘭的遠房表妹,比我母親小一歲,籍貫常州,出生在上海。
2025-10-14
-
陳望道的語言學研究
1952年,陳望道先生(前排右二)與復旦大學新聞系教師在新聞館前合影 陳望道著《修辭學發凡》(大江書鋪出版) 陳望道先生(1890—1977)是浙江義烏人,原名參一、融,筆名甚多,發表語言學方面的文章時曾用雪帆、張華、南山等。
2025-10-14
-
從“書同文”到“語同音”
美國的國際中文教學界,就好的一方面來說,是個與時俱進的團體,在20世紀80年代的能力語言教學法和口語能力測定盛行之后,接下來有交際法、任務法、跨文化交際,眼下又有電打漢字和AI的旋風,每次新方法和新理論的出現,我們都是展開雙臂地歡迎,毫無甄別能力地照單全收。
2025-10-14
-
承鄭振鐸精神,續古籍保護薪火
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在書齋里靜靜讀完吳真老師的新作《暗斗:一個書生的文化抗戰》。
2025-10-14
-
歐陽予倩“自傳”的誤記
今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歐陽予倩文獻圖傳》。
2025-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