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旦和汪曾祺的戰爭書寫及文學道路
穆旦和汪曾祺,先后在抗戰時期的最高學府西南聯大接受教育并開始文學創作,日后皆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重要收獲。
2025-09-25
-
昔日的“情商課”:民國白話尺牘指南里的酬世之道
書信,預設著人們無法面對面交流的情境。
2025-09-25
-
吳媽的戲碼
吳媽,是趙太爺家里唯一的女仆,洗完了碗碟,也就在長凳上坐下了,而且和阿Q談閑天:“太太兩天沒有吃飯哩,因為老爺要買一個小的……”“女人……吳媽……這小孤孀……”阿Q想。
2025-09-25
-
友誼:沈從文與梁思成、林徽因
一九二五年九月,沈從文與徐志摩第一次見面,徐志摩一開口就說:“你那散文可真好!”交談未久,就把一小卷似乎用日本紙寫的長信遞給沈從文,“說這信是封剛從美國寄來的,你讀讀看,內中寫得多真誠坦率又多有情!原來是他的好友林徽因女士來的一個長信。
2025-09-24
-
兩部同名的《中國抗戰史演義》
周楞伽著《中國抗戰史演義》1946年由上海東方書店印行,署名杜惜冰。
2025-09-24
-
是領導,更是學者——緬懷徐俊西先生
六月二十七日下午三時許,向黎來信:“哥,徐俊西伯伯走了。
2025-09-24
-
王干:朝內大街166號的懷念
一 2025年6月29日,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文社”)正式搬離朝內大街166號,網上一片傷感。
2025-09-24
-
20世紀中國文學史的一個遺憾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國各省興起了編修社會主義新方志的高潮。
2025-09-24
-
僑批:漂洋過海的信與銀
閩南僑批 福建省檔案局(館)供圖 “喜鵲哭,僑批到,番邊寄錢了……”這首流傳于閩南地區的古老歌謠,簡單幾句,卻道盡了僑批背后深沉的情感與責任。
2025-09-24
-
另一個焦菊隱
北新書局1929年10月第4版 夜正凄涼,春雨一般的寒顫的幽靜的小風,正吹著婦人哭子的哀調,送過河來,又帶過河去。
2025-09-23
-
抗戰文化“雙城記”
參加生產運動后,魯藝師生在休息時間進行文藝演出。
2025-09-23
-
蔡元培為他人作序:性情直率 有啥說啥
熟讀蔡元培傳記的讀者可能都了解,蔡元培曾在1920年,給當時華盛頓大學出版的《馬克思生平與著作選》的中文版,寫了一篇《馬克思傳序》。
2025-09-23
-
一位“老北大”的生命之真——讀《問西家書》談片
“問西家書”部分函件 《問西家書》,胡鎮整理,浙江教育出版社,2025年4月第一版 舉凡年代久遠的大圖書館,都會有一些獨特收藏,聲名較著者世人皆知,更多的則長期無人解識、默處一隅。
2025-09-23
-
晚年楊絳談“生死”
《鍾叔河師友書札》收錄錢鍾書函31封,楊絳函50封。
2025-09-23
-
那股勁,真好
看消息,說周明走了,92歲。
2025-09-22
-
金庸筆下的京城胡同
70年前,查良鏞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推出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此后相繼創作了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經典作品,被譽為“20世紀讀者最多的華語作家之一”。
2025-09-22
-
以書為炬,守望山河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博物館外景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以下簡稱西南聯大)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
2025-09-22
-
烽火不滅,文脈永存
1992年1月4日,“中國現代文學第一藏書家”唐弢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78歲。
2025-09-22
-
群英會作為中介:試論解放區文藝的“制度情境”
摘 要 群英會是20世紀40年代解放區伴隨著邊區“勞模運動”誕生的一項制度,這項制度促進了根據地的經濟生產與政治生活,在文化工作方面也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
2025-09-18
-
《六同別錄》與李莊精神
七月下旬去金壇參加紀念段玉裁誕辰二百九十年學術研討會,老友西南交大汪啟明教授晚到,詢之,說在參加新書發布會。
2025-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