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白話教科書先行者——施崇恩與彪蒙書室
《繪圖識字實在易》內頁 《繪圖中國白話史》內頁 1905年,一家來自杭州的民營出版社彪蒙書室,在上海四馬路(福州路)惠福里(今大致位于河南路以東、江西路以西)開業。
2025-08-19
-
唐弢參加秘密購書運書工作稽考
7月26日光明書榜刊發《“書生報國,不徒在抱殘守缺”》一文,評論了一部新近出版的好書:吳真《暗斗:一個書生的文化抗戰》(以下簡稱《暗斗》),文章寫得很好。
2025-08-19
-
抗戰歲月中的老舍先生
8月初,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田沁鑫導演,根據老舍同名作品改編的話劇《四世同堂》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用京腔京韻演繹胡同里的人間百態,也讓人重新回顧老舍先生的抗戰歲月、家國情懷。
2025-08-19
-
鄒士方:丁聰在贈我的畫集上畫像
丁聰贈鄒士方《昨天的事情》封面 丁聰在贈鄒士方《昨天的事情》一書扉頁上即興所作自畫像 漫畫大師丁聰自稱“小丁”,我知道他的名字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后期,那時他一度踅居北京西城一條小胡同中。
2025-08-19
-
《拂曉報》的“游擊辦報”實踐
1938年9月29日,彭雪楓受到一張墻報啟發,隨即于今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創刊《拂曉報》。
2025-08-18
-
法國醫生貝熙業 用自行車辟出駝峰航線
貝熙業為八路軍運送藥品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在北京西山古道上,有一位外國醫生冒著生命危險,用自行車往平西根據地運送藥品,開辟出了一條抗日“駝峰航線”。
2025-08-18
-
抗戰攝影師吳印咸:時代長河中的光影記錄
??吳印咸的名字,與中國攝影史和電影史上許多經典作品聯系在一起。
2025-08-18
-
震天撼地的英雄史詩:穆青筆下的東北抗戰
這是遼沈戰役紀念館收藏的穆青同志采寫的《東北抗日聯軍斗爭史略》。
2025-08-18
-
日本投降后,他代表中國參加東京審判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2025-08-18
-
這座鄉間木橋,和葉挺將軍有何關系?
在安徽省宣城市涇縣云嶺鎮的羅里村 綠油油的稻田間 有一條葉子河 河上有一座小橋 橋長不過八米,寬不過兩米 ??位于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的葉挺橋(7月15日攝)。
2025-08-18
-
趙一曼致子書:跨越時空的愛與傳承
哈爾濱一曼街,東北烈士紀念館,一封家書令無數參觀者駐足—— “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2025-08-18
-
宋明煒:行將絕跡的藏書者
我正在打開藏書——好吧,這個題目借自瓦爾特·本雅明,我必須開誠布公,此文或許沒有任何原創價值,我若能讓本雅明的意見在一個世紀后的情景中再呈現一次,也就心滿意足了。
2025-08-18
-
從未遠去的“平原槍聲”
夏風,從平原上涌起,掠過無垠的青紗帳,晨曦里的肖張鎮從酣睡中醒來。
2025-08-18
-
文酒與共成往事——記沈燮元與謝正光的交往
看到《停云閣文集》新書的廣告,才知美籍華人、歷史學者謝正光(Andrew Hsieh,1941-2024)先生已經于去年離世。
2025-08-18
-
尋訪北京蓮花寺文人之蹤影
2021年晚春,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謝了。
2025-08-18
-
打開歷史塵封,抗戰題材文學明珠重見天日
師陀 師陀《爭斗》手稿 《合浦珠還:師陀長篇革命小說〈爭斗〉檔案的發現與考辨》終于出版了,這是我的第一本文學檔案專著研究。
2025-08-15
-
抗戰名將用相機記錄烽火歲月
呂公良使用過的相機 段蘇權使用過的相機 文物是歷史最好的見證。
2025-08-15
-
在“最后的堡壘”里寫下“第一封家書”
上海蘇州河北岸,光復路1號至21號,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的西墻上,累累彈痕格外觸目。
2025-08-15
-
中央蘇區的第一份對日戰爭宣言
1932年4月21日,《紅色中華》報公開發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布對日戰爭宣言》 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布對日戰爭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在江西瑞金發布,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民主政權第一份抗日檄文,標志著我們黨及其領導的蘇維埃政府公開對日宣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重、率先扛起抗日大旗的歷史擔當。
2025-08-15
-
綁腿見證沙場榮光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里收藏著一條粗布綁腿,它的主人是新四軍第6師16旅政委廖海濤。
2025-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