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抗戰(zhàn)的世界性貢獻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
2025-08-15
-
1944年外國記者眼中的“延安敘事”
1944年6月,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名單 1944年夏天,毛澤東在延安棗園與來訪的外國記者進行了交談并合影留念。
2025-08-15
-
斯諾與上海的不解之緣
今年是美國作家、記者和“中國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諾誕辰120周年。
2025-08-15
-
抗戰(zhàn)時期的蘇聯(lián)援華航空隊
2025年5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報》發(fā)表題為《以史為鑒共創(chuàng)未來》的署名文章,強調(diào)蘇聯(lián)援華航空隊對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貢獻: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艱難時刻,蘇聯(lián)援華航空隊在南京、武漢、重慶等地“鷹擊長空”、阻擊日寇,許多飛行員獻出寶貴生命。
2025-08-15
-
《劫余古艷》 一部新古董的誕生
20年前的一天——2005年1月3日,來燕榭主人黃裳先生在給北京作家李輝的信中寫了如下的話:“近來抽暇少理舊書,可選用之書跋墨跡,約近百種,如能用拍賣行圖錄方式,由深圳印刷公司制版,每跋后附刊書影一頁,想必不壞。
2025-08-15
-
編輯“四要”——我為吳泰昌先生“編書”
吳泰昌先生是我的老鄉(xiāng)。
2025-08-15
-
百多年前,英國奇女子的“北京花園”
《我的北京花園》立德夫人 著 李國慶 陸瑾 譯 九州出版社 古今中外產(chǎn)生過無數(shù)著名的旅行家,他們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令人欽佩,他們飽覽奇風異俗的經(jīng)歷更令人羨慕,他們留下的文字成為滿足我們好奇心或求知欲的寶貴資料。
2025-08-15
-
蕭殷給魯迅寫信之新考
蕭殷寫給魯迅的信封 北京魯迅博物館提供 郵戳上的文字:“廣東”“廿?年九月七日”“沙(東)河” 莫柱孫的學籍表,方框處為入學年月:“民國廿四年九月” 幾年前,北京晚報五色土曾刊登了筆者的《蕭殷兩次給魯迅寫信》一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與文藝評論家蕭殷,分別于1934年和1936年給魯迅寫信的故事。
2025-08-15
-
韋泱:羅洪與《孤島歲月》
滬上女作家羅洪(1910—2017)生前多次對我說起,她的作品不多,但在抗戰(zhàn)期間寫下的文字,卻反映了那個時代上海的生活與感受,留下了一些真實的文學作品。
2025-08-15
-
林賢治:文如磐石
原標題:文如磐石——林賢治序跋集《青蘿集》讀后 《青蘿集》是林賢治新出版的序跋集,文章長短不一,可深談的地方不少。
2025-08-14
-
紅幕赤聲撥時弦
話劇《屈原》(一九四二年)定妝照。
2025-08-14
-
許倬云的無錫
8月4日傳來許倬云先生逝世的消息,5日無錫潑天大雨。
2025-08-14
-
屐齒留痕:老舍與長安街
老舍與長安街結(jié)緣,可以追溯到1931年。
2025-08-14
-
書徑照顏色 琴瑟在夙昔
讀書多年,每每讀到那些給愛侶的題簽,心里總會有溫暖的微瀾。
2025-08-13
-
《團結(jié)就是力量》:團結(jié)的偉力,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1943年,《團結(jié)就是力量》在北莊村首演。
2025-08-13
-
“孤島”中文化堅守與抗爭
1937年至1941年,在“孤島”區(qū)域內(nèi),上海文藝界在日偽政權(quán)的嚴密監(jiān)控與文化絞殺下,以抗日救亡為主題,以期刊、舞臺、弄堂等為陣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困苦中尋找希望,割裂中守護根脈,團結(jié)中凝聚力量,有力彰顯了“文化不滅則民族不亡”的精神信念。
2025-08-12
-
文學史與生命史的互證 ——“浙江現(xiàn)代文學名家年譜”叢書述評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以魯迅為代表的浙江作家占據(jù)了半壁江山,名家輩出,群星璀璨,照亮了現(xiàn)代文學的天空,他們引領(lǐng)了新文學的潮流,是新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開拓者、引領(lǐng)者、推動者。
2025-08-12
-
“聽吧,這是愛國的力量,也是音樂的力量”
冼星海組織延安魯迅藝術(shù)學院的學生排練《黃河大合唱》。
2025-08-12
-
關(guān)于陳寅恪《與妹書》的新發(fā)現(xiàn)
陳寅恪的《與妹書》首刊載于《學衡》雜志1923年8月第20期。
2025-08-12
-
作家老舍的武術(shù)人生
8月9日是第八個“世界武術(shù)日”,它由國際武術(shù)聯(lián)合會確定,旨在號召世界各地的人們了解武術(shù)、習練武術(shù),把武術(shù)當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5-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