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心武:長篇小說的春節鑼鼓
1979年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中長篇小說部分作者座談會合影 每到春節,即使耳邊一時沒有,心頭也總會響起暖人的鑼鼓聲。
2025-01-13
-
北京,哪些地方可以淘舊書?
北京,曾是舊書業繁盛之地,曾經琉璃廠、隆福寺是中國舊書業中心,幾百家古書肆星羅棋布,近代文人的日記、書信和文章中頻頻有關于琉璃廠、隆福寺的淘書記錄,魯迅、沈從文、錢玄同、鄭振鐸等愛書人更是頻繁流連,尤其錢玄同,因為每日逛廠甸(琉璃廠舊稱)而被戲稱為“廠甸巡閱使”。
2025-01-10
-
《詩刊》與我的青春
夜半想起了讀中學時校園里的那個圖書館,再一想已經過去了42年的時光。
2025-01-10
-
張謇與近代戲劇
張謇是我國近代著名企業家、教育家,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5-01-10
-
打造經典的方式:傷痕文學與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后,被禁錮的文學創作迅速恢復生機,全國各地涌現出大批短篇小說。
2025-01-09
-
汗漫:讀巴金《秋夜》有所思
歲尾也是年初,是回首的一刻,也是前瞻的一刻。
2025-01-09
-
錢云:重訪《執拗的低音》
前些日子,香港友人來信,言王汎森先生《執拗的低音:一些歷史思考方式的反思》一書將迎來十周年增訂再版,希望我能以初版參與者的身份寫些體會。
2025-01-09
-
一對患難夫妻,兩種晚年輝煌
程千帆與沈祖棻是一對名符其實的患難夫妻,1937年他們在日寇侵華時逃離南京,到達屯溪后匆匆成婚。
2025-01-08
-
星社的一次雅集
說起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文人聚會,首推王羲之參與的蘭亭雅集,《蘭亭集序》中開頭幾句:“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至今膾炙人口,耳熟能詳。
2025-01-08
-
從青石弄到九如巷從日記看葉圣陶與合肥張家的交往
2024年歲末,隨著一場名為“文心——葉圣陶·豐子愷著作藏品展”的展覽在北京現代文學館展出,歷史的長河也迎來了葉圣陶先生的130周年誕辰。
2025-01-08
-
與宗璞老師交往二三事
最近一次見到宗璞老師,是2024年7月27日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的宗璞創作80年暨《宗璞文集》出版座談會上。
2025-01-08
-
鄔書林:我的老朋友查金先生
讀我的老朋友查金先生《親歷世界出版50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即將出版)這本書,和與他面對面交流一樣,能在輕松、自然、真誠氣氛中感受到他的睿智與嚴謹。
2025-01-08
-
“劉半農是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的靈魂”
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出發前與送行人員合影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簽署的十九條協議原件(袁復禮家屬收藏) 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是第一個中外平等合作的大型科學考查團。
2025-01-07
-
舊時開明書店怎么做“圖書營銷”?
開明書店誕生于民國時期的上海,創辦人為原商務印書館編輯章錫琛。
2025-01-06
-
何建明:《中國作家》紀實版誕生記
許多搞文學史的人,有一個很大的缺憾,就是只以作品和作家來撰寫“文學史”。
2025-01-06
-
魯迅的南京讀書生活
1898年5月,在清末的暮靄沉沉中,17歲的周樟壽來到南京投考免費且有津貼的江南水師學堂。
2025-01-03
-
鄧拓:往來述古今
有一年在一個展覽上看到了鄧拓的藏品和手跡,驚嘆他的學術視野,才明白他的文章之好,不是沒有原因。
2025-01-03
-
趙麗宏:綿延不絕詩文緣
1982年元旦,告別讀者多年的《新民晚報》復刊了。
2025-01-03
-
一百年前,他為羅素訪華做翻譯
羅素在北京與講學社同仁合影。
2025-01-02
-
從蒙學到經學:論《孔乙己》的識字之喻
魯迅在小說《孔乙己》中構筑了精微隱奧的轉義話語,經營出湛漸渾融的幻設寓言。
20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