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之水《問學記》:如煙往事憶舊人
在閱讀揚之水《問學記》之前,我時隔五年再次搜出康震在《百家講壇》講授的“唐宋八大家”系列講座視頻,尤其是重點聽了歐陽修的專題。
2025-03-06
-
欒梅健:清末學制與五四新文學的發生原創
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在中國的破產。
2025-03-06
-
方寸間的文學豐碑——《中國現代文學家》紀念郵票及郵品側記
中國現代文學館作為守護文學遺產、弘揚文化精神的國家級機構,始終肩負著傳承與活化文學資源的重要使命。
2025-03-06
-
章培恒先生的內曜與心聲
與《不京不海集》一樣,《不京不海集續編》(以下簡稱《續編》)也是章培恒先生生前親自編定,在編排上有所不同。
2025-03-06
-
余嘉:舊書如新
舊書有舊書的好。
2025-03-05
-
我國新文學中女作家第一人
在現代文學史上,陳衡哲女士是新文學中最早的女作家,這是早些時候聽倪墨炎先生說的,但總感缺乏佐證,后來我查了《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上海辭書版)該條,指出她“是新文學運動中第一個女作家”,可見此言之非虛。
2025-03-05
-
陳蝶衣為周璇寫歌
孫鶯女士編的《陳蝶衣文集》已出第一輯,我喜歡時代曲,對跨界文人陳蝶衣的詞作家一面多看了幾眼。
2025-03-05
-
馮雪峰對新中國文學出版事業的貢獻
馮雪峰1903年生于浙東一個偏僻的山村里,從小就受過勞動和生活的磨練,又特別愛好文學,1921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求學時是該校“晨光文學社”的骨干。
2025-03-05
-
館內館外——應邀來華法籍圖書館員眼中的北平
杜乃揚在國立北平圖書館講座大廳 街頭耍耗子的,一只小白鼠正在奮力爬梯子。
2025-03-04
-
1956年梅蘭芳回泰州演出始末
藝術大師梅蘭芳是中國京劇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承前啟后的人物,他推動中國京劇走向世界,為京劇事業的創新性發展和國際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
2025-03-04
-
與姜德明先生的一段借書之緣
聽說姜德明先生的藏書要拍賣,我就關注一本書的出現,一本向姜先生借的書,一本未借成的書。
2025-03-04
-
陳世旭:前輩作家素描
題記:半個世紀的寫作中,除了在大會上遠遠看到前輩作家或只是聽到他們的名字,我有幸交往的極少。
2025-03-04
-
以張愛玲小說為例 看中國現代文學版本研究的重要性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版本研究為甚么重要?因為這牽涉到讀者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文學欣賞的方向,以及文學作品價值等關鍵問題。
2025-03-03
-
“文學館1985”: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業史”(二) 筑基期
大事記(二):中國現代文學館“筑基期”(1986—1990) 中國現代文學館自1985年啟航,五年間以破竹之勢,深扎根基、開枝散葉。
2025-03-03
-
“眼高手低”與“小步快走”
章培恒先生畫像 《洪昇年譜》及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收稿證明 章培恒先生《不京不海集續編》所收《洪昇年譜》和其他論文篇目,基本為章先生生前所確定。
2025-02-28
-
“讓她到大地上去” ——憶恩師韋君宜
1992年,作者探望韋君宜(左) 將畢業了。
2025-02-28
-
百年鄒氏:筆端豐碑家國情
2月16日,鄒家華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2025-02-28
-
半部《老殘游記》的傳奇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中,個人尤喜《老殘游記》,不足18萬字的篇幅(殘缺不全),比之動輒四十余萬字乃至百萬字上下的另三部小說,不啻為最精簡的一本。
2025-02-28
-
《偶成》其實并非偶成——魯迅作《偶成》前后事
魯迅的雜文,多針對時人、時事、時聞。
2025-02-28
-
“文學館1985”: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業史”(一)初創期
1985年1月5日,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中國現代文學館宣告成立。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