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7年沈從文致陳瓊芝書信考釋
2023年,在中國嘉德拍賣“筆墨文章——信札寫本”專場中,發現有1977年沈從文寫給陳瓊芝的一封書信。
2025-08-08
-
烽火弦歌越秦嶺: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西北聯合大學舊址 牛漢(前排左一)與西北大學同學合影 西安臨時大學師生在南遷途中 西北聯大學生編輯的文學刊物《流火》 西北聯大新生劇團為難童募捐演出《原野》的演出廣告 1937年,當盧溝橋的炮聲震碎了校園的寧靜,平津地區的高校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
2025-08-08
-
最后迷的是封面
尚書吧老板掃紅在《尚書吧故事》里寫到一個叫曉東的,說此君“對書的封面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愛,只要見著封面好看的書就會掏銀子,對于書的內容、意義和價值則完全不理會”。
2025-08-08
-
孫郁:書評家種種
我過去買書,有時候是因為看了評介的文章而做出的選擇,有的是受朋友的影響所致。
2025-08-07
-
流鼻血的沈從文
汪曾祺在《我的老師沈從文》里記載了沈從文流鼻血的情況:“他早年常流鼻血。
2025-08-07
-
趙超構的致謝
夏衍與20世紀同齡。
2025-08-07
-
汪曾祺在上海,近距離接觸葉圣陶
由四川路橋跨過蘇州河,沿四川北路步行20分鐘左右,至虬江路口左拐十數米,便到了開明書店員工宿舍“祥經里”葉圣陶寓所(今川公路146弄)。
2025-08-06
-
梁衡:我在八十年代當記者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中國社會轉型的關鍵十年,有歷史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1978年底召開的,宣布了“文革”的結束,而真正大步改革是進入八十年代之后。
2025-08-06
-
臺灣赤子亦有熱血丹心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全民族抗戰展區,我們能夠看到港澳臺胞與海外華人華僑以及國際友人的抗日義舉,毫無疑問,這場全民抗日的戰場不僅僅在中國大陸,而是遍布世界各地。
2025-08-06
-
老舍筆下失語者的吶喊
《四世同堂》是一部抗戰題材小說,它以日軍占據北平為背景,鋪陳了古城遭踐踏時的劇變與堅守,描繪了各階層市民的日常生活。
2025-08-06
-
胡喬木與《新華月報》
《新華文萃》試刊號,1962年10月15日出版 胡喬木是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長期從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并擔任領導職務。
2025-08-05
-
《葉圣陶日記全集》:一部兼具史料價值和文獻意義的鴻篇巨著
“‘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六卷本《葉圣陶日記全集》,2024年10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賀。
2025-08-05
-
趙一曼的“示兒書”
“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2025-08-05
-
北平淪陷期間的故宮文物保護
日本人劫掠故宮銅缸時的情形 資料圖片 1937年7月29日,北平淪陷,故宮博物院留守人員在充滿艱辛和危險的時期,舍命保護故宮文物。
2025-08-04
-
段崇軒:現代書評的風骨與寫法
想到山西的書評家 書評雖屬于文學批評的范疇,卻有它自己的個性、要求。
2025-08-04
-
柴念東:《柴德賡日記》中的劉乃和
自2013年以來,筆者參與整理了18種柴德賡著作,最近幾年一直在整理《柴德賡日記》(以下簡稱《日記》)。
2025-08-04
-
柴德賡與劉乃和:亦師亦友三十載
1963年,陳垣(前)、柴德賡(左)、劉乃和在一起。
2025-08-04
-
告別大地之歌——鄭愁予
馬浩、江青、余梅芳、莊喆、鄭愁予、吳謙,二〇一五年秋,紐約。
2025-08-04
-
祥子買得起新洋車嗎?
孫之俊繪《駱駝祥子》 前幾天讀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僅憑拉車的收入,祥子買得起新洋車嗎? 駱駝祥子的故事,要追溯到民國二十五年(1936),老舍先生和朋友在青島的一次閑聊。
2025-08-04
-
戴月軒百年制筆傳奇
走進古色古香的琉璃廠東街,在一間老門面房前懸掛著陳半丁手書的碑體匾額“戴月軒”,木門內,文房四寶琳瑯滿目,傳統開票柜臺和裝飾風格瞬間讓人回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百貨公司。
2025-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