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劫余古艷》 一部新古董的誕生
    來源:北京青年報 | 胡洪俠  2025年08月15日08:55

    20年前的一天——2005年1月3日,來燕榭主人黃裳先生在給北京作家李輝的信中寫了如下的話:“近來抽暇少理舊書,可選用之書跋墨跡,約近百種,如能用拍賣行圖錄方式,由深圳印刷公司制版,每跋后附刊書影一頁,想必不壞。”

    這該是他對李輝來信中一個建議的回應,信札的影印件可以在《黃裳致李輝信札》(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一書中看到。但是,書店里目前還沒有《李輝致黃裳信札》,所以我們一時難以知曉李輝在來信中究竟對黃裳說了什么。

    不同的筆跡與墨色 奇妙地并置在一頁之內

    幸運的是,幾年后我們都看到了以這封信為源頭的成果:

    《劫余古艷:來燕榭書跋手跡輯存》,黃裳著,大象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列入李輝主編的“大象名家珍藏”。方形12開本,上下兩冊,筒子葉線裝,彩印。配布面硬板書盒,其色彩為土黃與深棕兩色搭配,有清貴沉靜之氣。盒面正中貼一長方形書名簽,壓印黃裳自題“劫余古艷”四字。打開書盒,持一卷在手,翻動書頁,見序跋長長短短,墨跡黑黑紅紅,藏印大大小小,明刻清刻高清再現的書影與墨色,都吸引你將目光迎上前去,細細欣賞。黃裳喜在自己的稀見藏本上手寫題跋,而且常常一寫再寫,使得不同的筆跡與墨色、不同的時間與心情,奇妙地并置在一書乃至一頁之內,而所有這些鉛印整理本或黑白影印本都無法傳達的霜楮松煙,《劫余古艷》都如舊如真地再現出來。

    不過,本文開頭引的那幾句黃裳的話,雖然是他對李輝提議編印序跋手跡存輯的大致設想,但基本上都沒有實現——也沒有必要實現,因為后來的想法早超越了“初衷”,這其中的過程漫長而有趣。多虧有《黃裳致李輝信札》,我們得以知道一位大藏書家暮年如何將一生的愛與情都寄托在一部自己序跋墨跡的薈萃之書里。

    在這個意義上,不論是黃裳的序跋墨跡,還是《黃裳致李輝信札》,都無一例外成了我們觀察當代中國出版現狀的一份文獻。這正應了黃裳自己1980年給姜德明《書邊草》一書寫序時說的話:“一種思想、一篇作品從它化為白紙黑字時開始,就已成為一種社會存在、歷史文獻,遲早總要成為人們搜輯、考證、探討、爭辯、研究的對象。一般說來,這過程的久暫,要依社會變革的進程而定。在所謂‘世變日亟’的情況下,這過程就將縮得很短。”

    名為序跋墨跡賞析之作 實為懷人憶往寄情之書

    黃裳于藏書一途出道很早,自天津讀南開中學時代就開始搜羅有趣之書,到上海以后更是大買特買。而他出版的書,無論散文還是譯文,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也都追著收藏。他一生著述的各種版本匯總起來,包括重印新編、毛邊特藏等等,據說已近三百種。這其中要數《劫余古艷》尤其不同凡響,因為其承載了黃裳太多的寄托。

    所以他積極響應李輝的編書倡議,一開始就對書的制作要求甚高,越來越高,且事無巨細,都會參與,都有叮囑。大概一開始李輝認為黃裳喜歡銅版紙,序跋墨跡就想用銅版紙印。黃裳在2005年4月12日給李輝的信中說:“你說我對銅版紙情有獨鐘,其實不然,銅版紙表面之反光最可厭,讀起來甚不便。”他希望能用“無銅版紙反光之病”的好紙,哪怕價格高些。“此書印數不多,不妨大方些,‘孤注一擲’,如何?”

    他這時就有為手跡存輯“孤注一擲”的想法了。他痛快地答應李輝,要為每種所跋之書新寫說明文字,這顯示他對此書的格外看重。畢竟是86歲的老人了,他要說一些想說的話。“我正在寫此書的說明,”他對李輝說,“寫得興起,想寫出一些特色。不能本本如此,但有些書可以發發議論,不是枯燥的版本說明……”但是,“題記工程”比他想象得大,出版速度因之拖慢。

    2005年8月8日,農歷立秋第二天,黃裳把《序》先寫好了。第一段就開始回憶他和夫人訪書旅行的歡樂時光:“愚夫婦婚前婚后,游履所經,北上燕都,南至嶺表,虎丘夜月,西湖煙雨,步履所至,暇必訪書。匯所作題記觀之,非止求書日錄,實平生日記也,或賞析版刻之先后精粗,圖繪之工美粗獷,相與笑樂,以為快事。”

    第二段說“藏書抄掠略盡”之事:“……內人周旋其間,獨支門戶。辛苦百端,不堪重憶……母病危篤,臨終亦不得歸省。哀啼泣血,為生平一大恨事。內人則獨力持家,重足而立,數米而炊……”

    第三段,寫如今承平景象而“惜內人之不及見也”,因此,“有此一卷書留一紀念,得償私愿于百一,可少慰愚懷……”

    所以我們就可明白:《劫余古艷》名為序跋墨跡賞析之作,實為懷人憶往寄情之書。

    打定主意 要把此書做成新古董

    根據《黃裳致李輝信札》,我們已經可以為《劫余古艷》的誕生編出一份簡單的“年譜”甚至“日志”。沒有多少書能夠或值得留存這樣一份檔案,但《劫余古艷》值得。

    黃裳一心想快點寫完解題文字,無奈事情雜亂,進度不快。2006年4月21日的信上表示“望在上半年結束之”。8月份又說“跋文仍在寫,恐近時不易完成,寫此種文字,也要花功夫”。到了9月底,連他自己都有些擔心了:“交稿延期已久,近擬作一結束,不知大象仍能如約接受否?”11月了,仍是無奈:“我最近仍忙于瑣事,不久可以動手重編了。拖了許久,不知大象仍有興趣否?”他擔心起出版社的耐心了。還好,到2007年1月,書稿終于就緒。

    此時,他開始詳盡考慮這本書的整體呈現。2007年1月20日,他給李輝寫了封長信,詳細說明書籍設計與印制的注意事項。這封信應該算是當代書籍設計史或書籍藝術史上的一份難得文獻,要點如下:

    1.全書用繁體字。近來出版物,簡改繁鬧出笑話不少,須注意。

    2.此書開本用方冊形式而少加變通,用意在印長跋時不使兩頁間之騎縫侵沒文字。

    3.序文占一頁,用較大號字。說明另起單頁。圖版以跋文為主。

    4.彩印,不用銅版紙,一可節約,二可避免拍賣圖錄千篇一律之公式也。

    5.我自費印二十本“無光銅版紙”本。

    6.在何處印,誰家印,不妨打聽一下再作決定。

    7.排出清樣后,給我細校一過,以無錯字為標的。

    8.少數篇目跋在書后,可變例先圖版后跋文。

    ……

    此信之后,類似的細節溝通還有多次,有時他聽李輝的,有時他要求李輝聽他的。李輝說跋文圖片要原大放,他說“甚是”。但一想到裝訂,他又擔心:“此書必用線訂,而忌用通常之膠背訂。……此外有長跋時,書卷開合時,必不可令書脊處侵字,致讀者必強掰書脊始能見字,此為對讀者極不尊重處。”看校樣時,稱許“序文加紅格,甚好”,但又提出“字體偏右,請移中”。

    也就是在這封信中,黃裳給這本書起了新書名《劫余古艷》。他說這個題目是他從一本明初黑口本上的“閑章”借來的。他打定主意要把此書做成“新古董”。既如此,他對李輝說,“設計要合乎版本學之規格,以免為通人所笑”。

    2007年9月3日,他題寫了書名,寄給李輝。一個多月沒接到回信,他又坐不住了。“久不得信,甚念。前寄信及《劫余古艷》題簽想收到,此書進展情況如何,亦在念中。請抽暇告知一二為幸。”

    2008年3月,他得知《劫余古艷》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即給李輝回信表示“不勝欣幸”:“但望一切順適,成為‘妙品’。”

    此書見者無不稱美 以為出版界無上佳品

    《劫余古艷》所收序跋的寫作時間多為1950年代至1980年代,唯有一種例外,那就是為雍正刻本《南宋詩選》寫的跋。

    《劫余古艷》中的“黃跋”,整理后都在黃裳其他書中出現過,只有《南宋詩選》一跋他書未見,此書獨出。我原以為這其中的“奧秘”是這套書對來燕榭而言意味特殊,蓋因此書實為“藏書抄掠略盡”之后奇跡般遺漏在家的唯一一套線裝古籍。讀了《黃裳致李輝信札》才明白:黃裳從未在此書上寫過跋語。但是,為了《劫余古艷》,他要收入此書,而且要專門寫一篇新跋。

    2007年3月5日,他給李輝寫信說:“前寄之稿,缺《南宋詩選》及《高峣十二景詩》兩種圖片。今日忽揀得,急寄上,補入原書,無毫發遺憾矣。《南宋詩選》我寫的一跋,自命為得意之作,于諸跋中別有風致,請加入原書為幸。”

    他在這篇為《南宋詩選》新寫的跋語中說:“此雖清刊,然開花紙印,精雅之至。……錢默存作《宋詩選注》出,余以此冊校之,以校記寄之,亦可笑也。又十年,群書盡喪,而此書獨見遺,惟第二冊已挾去矣。其事殊不下群盜夜入天一閣也。嗚呼!于此記之。”

    除再提“群書盡喪”一事外,跋語中又提及為錢鍾書校《宋詩選注》一事。這碰巧解開了我心中一個“書之謎”。黃裳《故人書簡》系列中,曾有一篇披露錢鍾書給他的15封信。1962年10月1日錢先生在給黃裳的信中說:“承校勘異文,如獲珠船。恨早付削瓦,弟又為外務所牽,喧賓奪主,無暇旁及。只能待三版耳。”黃裳解釋說,當年他買到《宋詩選注》精裝版后,“曾發興取手邊舊刻的宋詩加以校定,發現異文不少,有一些是可以訂正《選注》的,就寫了一紙校記寄去。”

    當年讀《故人書簡》,我曾驚嘆黃裳還藏有錢鍾書看不到的宋詩選集,真不愧是大藏書家。他“手邊舊刻的宋詩”是什么寶貝呢?現在知道了,原來是雍正刻《南宋詩選》。此書曾助過錢鍾書一臂之力,“藏書抄掠”時又獨能躲過一劫,真正是當之無愧的“劫余”了。難怪黃裳要制新跋以記之,還“自命為得意之作”。

    這就到了2008年的4月23日,這天黃裳先生給李輝寫信說:“快遞《劫余古艷》兩部收到,請釋念。此書之豪華,實出意料……”

    后來幾乎每封信他都要表達自己對這本“新古董”的驚嘆與喜愛之情:“此書見者無不稱美,眾口一詞。”“來訪者連日多起,見書驚嘆,以為出版界無上佳品,沒有聽到任何批評意見。”“‘假古董’得高度贊譽,不虞之譽……幸甚。”

    轉眼間,《劫余古艷》尚新,而黃裳先生已去世13年了。

    (攝影 黃偉釗)

    日本h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青草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蜜芽|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午夜|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国产精品|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91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一 | 国产精品麻豆VA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四虎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国产午夜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视频yuojizz| 91精品国产免费| 爽爽精品dvd蜜桃成熟时电影院| 国产免费阿v精品视频网址| 国产精品午夜一级毛片密呀|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