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幫八路軍 打鬼子的英國人
因為事情是明顯的,任何有血性有思想的人都有義務去反對侵華日軍。
2025-08-25
-
香港大營救:生的火焰永不熄滅
1941年12月8日凌晨,在偷襲珍珠港的幾小時后,日軍悍然向香港發起猛烈進攻。
2025-08-25
-
金隄:晚來譯“天書”
金隄(1921—2008),浙江湖州人。
2025-08-25
-
60年前的那位車夫,你在哪里?
“他值得被尋找,我們會一直找下去,直到找到他為止。
2025-08-22
-
滌煩祛穢代瓊漿——近代中國的汽水
山海關汽水廠葛瓦斯汽水的商標(1926年)圖片由作者提供 游藝場中汽水廣告瓶(1933年)圖片由作者提供 山海關汽水廠沙士水的商標(1926年)圖片由作者提供 汽水作為夏日消暑之物,在晚清傳入中國,“考其來源,在光緒年間,先由南洋而至上海,嗣后才盛行于各都市”(《汽水原名荷蘭水》,《新天津》1942年8月14日)。
2025-08-22
-
桂林文化城:在民族危難之際筑起精神堡壘
1938年3月,生活書店在桂林設立了分店。
2025-08-22
-
這本殘破小書 為何這么貴?
知彭翼仲的人,于今恐怕不多。
2025-08-22
-
復調形塑與符碼隱喻——抗戰時期東北報刊中的魯迅形象
進入魯迅研究領域,對于很多學者來說都需要有極大的勇氣,因為在近百年來的魯迅研究成果中,與之相關的議題似乎已經被窮盡。
2025-08-22
-
流動圣雄:《甘地自傳》與戰時中國
1925年底,甘地應邀在《新生活》(Navajivan)以古吉拉特語連載自傳,翌年由摩訶德夫·德塞(Mahadev Desai)負責翻譯為英語,并經他本人和斯萊德女士(Miss Slade)審定,在《青年印度》(Young India)連載。
2025-08-21
-
人民文學出版社與1958年的“新民歌運動”
1958年,文藝領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新民歌運動”,這被視為“中國詩的出路”,代表著“詩歌的新道路”。
2025-08-21
-
一個民族于至暗時刻發出的閃電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
2025-08-21
-
大刀教官和他的武術茶館
翻開抗戰史冊,我們看到中國軍隊第一次正面和日寇作戰,就在古北口、喜峰口一線的長城上。
2025-08-20
-
平型關大捷前的家書
劉中新家書 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收藏 筆者在搜集整理東固革命根據地相關史料時,發現了當時在八路軍115師政治部(后在343旅)工作的八路軍老戰士劉中新(又名劉忠新)寫給家中的4封家書,信中所流露出來的報國之志、思鄉之情、孝老之心溢于言表,令人感慨萬分。
2025-08-20
-
胡同里走出的抗戰歌者
王洛賓 攝影:張風 提起“西部歌王”王洛賓,便會想起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阿拉木罕》《達坂城的姑娘》等。
2025-08-20
-
廉維:我要為抗戰做點事
提起著名電影演員張瑞芳,知道的人還真不少,她演的電影《母親》深受觀眾喜歡。
2025-08-20
-
《救亡日報》:犧牲到底,爭取最后的勝利
1937年8月24日出版的《救亡日報》第一號。
2025-08-20
-
隱于鬧市,一場無聲較量留存文脈
圖為合眾圖書館舊址。
2025-08-20
-
看書從后門進 錢鍾書是常客
2025-08-20
-
管樺的靈氣紫藤
2017年初冬,我去豐潤女過莊拜訪鮑河揚大哥。
2025-08-20
-
“飛機樓”往昔
“飛機樓”東側增建的“大屋頂式”二層樓房,至今仍在使用。
2025-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