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大學校歌:西北青年的抗日怒吼
甘肅學院(現為蘭州大學)校歌 資料圖片 甘肅省政府關于甘肅學院校歌事宜的指令 資料圖片 1938年6月,在全面抗戰的連天炮火中,全國高校大規模內遷,并由此誕生了一大批與《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等愛國歌曲一脈相承的新校歌。
2025-10-13
-
“以古為師”還是“生活充實”——吳興華與汪玉岑
吳興華在燕京大學讀書時期所結交的朋友主要有宋淇、孫以亮、石增祚、黃宗江、張芝聯、郭心暉等人,這些名字經常出現在他給宋淇的書信里(《風吹在水上:致宋淇書信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025-10-13
-
烽火中的吟詠——新見蘇步青未刊《青芝詞稿》
《青芝詞稿》封面 1939年蘇步青(右二)與陳仲和(左一)、陳建功(左二)、熊全治(右一)在廣西宜山文廟前合影 《青芝詞稿》是蘇步青早年的一部未刊殘稿,僅存甲卷,現藏于浙江溫州平陽蘇步青勵志教育館。
2025-10-13
-
石一寧:認真的泰昌先生
這個秋天陰晴不定。
2025-10-11
-
作家的摯友——編輯家周明印象
2016年深秋,我到江蘇淮安參加一個頒獎典禮,禮堂里歡聲雷動,在臺上領獎的我突然看到了坐在前排的周明老師。
2025-10-11
-
因文學而結緣——懷念好兄長褚水敖
褚水敖大兄靜靜地走了,時在2025年1月11日。
2025-10-11
-
不應忽略的《文訊》雜志臧克家佚文
詩人臧克家1947年6月至1948年12月曾經擔任《文訊》雜志的主編。
2025-10-11
-
韓毓海:鳳凰涅槃
1.“彷徨無地” 說起嚴復,最為詭異的是——那些自詡有學問的人都瞧不起他,不但瞧不起他的文章,瞧不起他的翻譯,更要緊的是瞧不起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2025-10-10
-
孔另境與吳文祺——從孔另境簽贈《中國小說史料》說起
收藏簽名本過程中,每碰到名家贈名家、但名家之間直接交往資料闕如時,我都喜不自勝。
2025-10-10
-
梁斌:以戰斗者身份參加抗日戰爭的作家
著名長篇小說《紅旗譜》的作者梁斌是一位老革命、老作家。
2025-10-10
-
林徽因致費慰梅:“我們的《邊城》……”
沈從文的《邊城》,邊寫邊連載,《國聞周報》一九三四年一月連載三期,中斷,三月十二日再接上,到四月二十三日載完。
2025-10-09
-
吳泰昌: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繪制“精神圖譜”
吳泰昌 資料圖片 10月1日,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文藝報社原副主編吳泰昌逝世,享年87歲。
2025-10-09
-
新中國國慶日的由來
1959年國慶10周年郵票 眾所周知,新中國國慶日是10月1日。
2025-09-30
-
謝冕 青春后半程
上周,《夜光杯》發表了謝老師為我的新書所作的序《難忘青春歲月》,非常吻合我詩集的內容,另一方面也是謝老師的夫子自道,他的人和文章的狀態,一直處于青春后半程,熱情,開朗,爽快的笑聲,無忌的天真,沒有一點“成熟”和“老邁”。
2025-09-29
-
一座圖書館對故宮文物的守護
20世紀30年代初的湖南大學圖書館外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槍聲打破了北平的寧靜,中華民族全面抗戰拉開序幕。
2025-09-29
-
“戰時中國”與20世紀40年代文學研究的可能性
近些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關于20世紀40年代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視野,其中“戰時中國”的范疇對于認識現代中國、認識20世紀40年代中國與世界的連帶感、認識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起源語境,進而重新認識何為中國的現代,都具有總體性的研究范式意義。
2025-09-29
-
時代變遷中不熄的精神燈塔
書店是城市的文化燈塔,是傳承知識文化、庇護精神世界的重要場所。
2025-09-29
-
謨勒泰都黎:魯迅文學個人史上的“失蹤者”
小 引 因為從德語轉譯過荷蘭文學作品三種,即拂來特力克·望·藹覃(F. Van Eeden)的長篇小說《小約翰》和謨勒泰都黎(Multatuli)的兩篇短小的散文《高尚生活》《無禮與非禮》,魯迅被認為是中國傳播荷蘭文學的先驅人物。
2025-09-28
-
茅盾兩篇“佚文”獻疑
《中國文學上的時間描寫》是郭莽西所作 2024年,中國茅盾研究會會刊《茅盾研究》第21輯《記憶與重塑:茅盾研究中的相關話題》刊有一篇《新發現茅盾佚文五篇和佚信一則考釋》,考證了《談談綽號文學》《獅豸》《中國文學上的時間描寫》等五篇茅盾佚文。
2025-09-28
-
一個純粹的學者——憶裘錫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學訪問的日子
1999年5月,裘錫圭于香港中文大學的大學賓館 沈建華 攝 裘錫圭《甲骨文金文資料庫計劃〈甲骨字總表〉閱讀報告》,并附有4頁修改草稿。
2025-0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