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痕起落處 皆是桑梓情——故鄉在作家筆端的投影
故鄉作為地標走進文學殿堂與文學創作走不出故鄉內理相通。
2025-11-19
-
舊書之美與藏書之樂
《舊書是美麗的:姜德明書話選》陳子善 趙國忠 編 中國書店2025年出版 姜德明先生離開我們已經兩年多了。
2025-11-19
-
張愛玲的“吃經”
《談吃與畫餅充饑》是張愛玲于1980年發表的一篇散文。
2025-11-19
-
“孩子劇團”在抗戰中成長
1937年11月,上海淪為“孤島”。
2025-11-18
-
尋《過江夢》:張伯駒長篇自傳體小說發現紀實
2024年6月8日凌晨五點,晨曦微露,我已經投入工作,著手整理新發現的張伯駒史料《消夏閑筆》一文。
2025-11-18
-
魯迅與陳師曾交往的后半程
魯迅與陳師曾之間的交往,一直被學界當成文人友誼的佳話傳頌。
2025-11-18
-
當作家老舍成為出版人
老舍《惶惑》《偷生》 (晨光出版公司 1946年11月版) 老舍是我國現當代最負盛名的文壇巨匠之一,以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經典作品蜚聲世界。
2025-11-18
-
徐可:長沙訪鍾老叔河先生
我知道,對于鍾老來說,我們不過是他無數的崇拜者之一,我們的拜訪也沒有特別的意義。
2025-11-17
-
夏衍小說《春寒》中的廣東抗戰史
1941年,夏衍在香港《華商報》工作時,寫出了一部反映日軍入侵前后,廣東社會與政治生活狀況的長篇小說《春寒》。
2025-11-17
-
京劇“四大名旦”:以戲抗戰 大義凜然
1927年,北京的《順天時報》通過公開投票選舉的方式,推出了京劇旦角前四名: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四大名旦”的說法迅速傳播開來。
2025-11-15
-
“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先對豐子愷先生的畫有印象,再留心作者,進而讀他的文章。
2025-11-14
-
金寄水其人其事
金寄水先生書贈作者的對聯 我認識金寄水先生是由張恨水先生的公子張伍先生介紹的。
2025-11-14
-
淺說張偉的中國現當代文學收藏
在我看來,張偉兄不僅是一位出色的中國近現代文學和海派文化研究家,同時也是一位頗具學術眼光的收藏家。
2025-11-14
-
海派滑稽戲的漫畫情緣
葉淺予《王先生》漫畫內頁 圖片來源:公眾號“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三毛學生意》海報 《七十二家房客》戲單 資料圖片 滑稽戲與漫畫,是親密伙伴,更是神仙眷侶。
2025-11-14
-
尋訪茅盾在北京的遺跡
茅盾不但是“新文學”的締造者之一,還是中國共產黨最早一批黨員。
2025-11-14
-
劉心武:丁聰扶掖《鐘鼓樓》
丁聰(右)和劉心武合影于一九八八年 《鐘鼓樓》插圖之一 丁聰 繪 吳祖光先生在世時一大愛好,就是請客吃飯。
2025-11-13
-
世間再無鄭逸梅
鄭逸梅是著名掌故家,18歲起便在報章上發表文章,98歲去世當天,仍堅持寫完7000字長文《畫家潘天壽》最后部分,80年間共發表2000多萬字的文稿。
2025-11-13
-
誰是詩中疏鑿手
《中國武俠小說通史》無疑是國內第一部研究從先秦至21世紀中國武俠小說的多卷本通史,系統梳理了中國武俠小說幾千年來的發展歷程,闡述了不同歷史時期武俠小說的發展演變概況,是一項繼往開來、集大成式的集體研究項目,是中國武俠文學史研究的重要學術積累成果。
2025-11-13
-
華北抗戰文藝的生命感、樂觀與地方性問題
首先必須說明,筆者主要致力于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學研究以及當下的文學批評。
2025-11-12
-
在文獻脈絡中重審近代文學現場
近年來,隨著學術研究的不斷深入與細化,近代文學研究領域正經歷著一場從“宏大敘事”向“精微實證”的范式轉型。
2025-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