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界與景深,現代詩歌語言的文本瞻顧
收到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詩人周瑟瑟主編的《語言的邊界:2024年中國詩歌精選》一書時,正值小暑節氣,窗外陽光熾熱,草花榮盛。
2025-08-24
-
以工筆畫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評劉慶邦《鴿與鳳》
作為一種繪畫術語的工筆畫,在中國傳統繪畫體系中,主要是相對于寫意畫而提出的。
2025-08-24
-
一洋一海數代人——讀“海那邊的中國女人”愛情三部曲
上世紀90年代,恍然已經三十多年過去,那是我的小學階段。
2025-08-24
-
以文學精神講述美食傳奇——評《煙雨江南茶酒樓》
沈嘉祿這次獻給讀者的美食散文集很有些詩意——《煙雨江南茶酒樓》(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5-08-24
-
抗爭與顛覆,永遠的少年之心
誠實地說,當讀到羅夏的小說《腦中之魔》第一章時,讀者也許會不由自主地認為這是一本單純書寫電競的小說。
2025-08-24
-
《又是豆花飄香時》:土地與人共同譜寫的希望之歌
源俊的長篇小說《又是豆花飄香時》以其濃郁的地域氣息、深切的現實關懷和飽滿的人物群像令人印象深刻。
2025-08-24
-
找回人文學術的“定海神針”
《與青年朋友談治學》文史知識編輯部 編 中華書局 與青年談治學的究竟是何方神圣 高中畢業之后的那個暑假,悠閑、漫長又有些無聊。
2025-08-24
-
尋根與再造:“70后”作家城市書寫中的古代遺風與古典傳統
近年來,面對當下新的時代命題與生活現實,“70后”作家意識到從中國古典文學傳統中汲取營養的重要性。
2025-08-23
-
主場回歸、鄉土重建與城市游子的精神還鄉
摘 要 《寶水》是新時代鄉土小說的重要收獲。
2025-08-22
-
陳倉:自然,天然,天意
馬爾克斯曾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表示,是拉丁美洲異乎尋常的現實,而不僅僅是其文學的表現形式,引起了瑞典文學院的極大關注。
2025-08-22
-
汪泉:在沉默的裂縫中生長
奧斯陸的雪落在易江南的睫毛上,像一道未愈合的傷口,凝結成霜。
2025-08-22
-
科技神話和致命的悖論——評《一日頂流》
當下文學的提速,源于生活的提速,更源于征用生活的利益欲望構建的“別處敘事”。
2025-08-22
-
《是非之地》:女性命運的向度與突圍
中國婦女解放運動歷經百年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2025-08-22
-
從社會生活深處回望民族歷史
百歲老人王鼎鈞曾回憶抗戰時期的經歷:1943年,在離家千里的流亡中學課堂上,地理教師姚蜀江講完最后一課后,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已學完本國地理……抗戰勝利后,希望在何處定居?”王鼎鈞舉手回答,仍愿回到故鄉山東蘭陵鎮。
2025-08-22
-
千秋正氣有新篇
江西省方志敏研究會編撰的《方志敏年譜(1899—1935)(修訂本)》(以下簡稱“修訂本”)近期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2025-08-22
-
《書霞》:意象之上的現實生活
書霞是礦工作家陳年喜的妻子,《書霞》是一篇從丈夫的角度書寫妻子的散文。
2025-08-22
-
《大野之歌》:昆蟲譜寫生命圓舞曲
鄭曉紅的散文《大野之歌》以細膩的筆觸生動描寫自然界的昆蟲,從昆蟲的微觀世界里發現宏大的生命敘事。
2025-08-22
-
楊占平:黃風,文學道路上的闖蕩者
研究新時期以來的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筆者大致梳理出一條軌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經有過一段輝煌,那個時期,一個初學寫作者,憑借一篇小說或者一首詩歌就可以一夜走紅,由此而改變人生命運;到了九十年代,下海經商成為社會主流,文學創作自然會失去轟動的現象,于是,一些作家產生了迷惘和消沉情緒;到了世紀之交節點,社會生活發生劇烈變動,各行各業都在大調整、大變革、大重組,文學創作也不例外,許多作家認識到了市場經濟的特性,不是所有人都能經商賺錢,在各種誘惑和挑戰面前堅定了寫作理想,以積極的姿態重新尋找自己的位置和價值,一大批青年作家在這個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登上文壇,改變了文學隊伍的結構,帶來一股新鮮的生氣。
2025-08-21
-
“愛終究同命運相連”——評張象短篇小說新作
張象的小說具有簡約的敘事風格、克制的情感表達及溫情悲憫的藝術基調。
2025-08-21
-
陳彥《主角》:于舞臺光影間,邂逅命運的詠嘆
在陜西文學界的一批文人里,陳彥憑借特有的創作風格構筑起一個鮮活的文學空間。
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