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莽蕩瑰奇的閩南兒女英雄傳
有志于用長篇小說的藝術形式再現中華民族百年復興之路的中國當代作家不乏其人,孫照宇也耗費近五年青春歲月做了有益的探索嘗試,他最近殺青的《大厝·三落刊》就是一部故事情節豐富復雜、頗具藝術魅力、值得讀者細讀慢品的作品。
2025-08-11
-
《阿難》:復雜與晦澀或者“天網恢恢”
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承認,有時候閱讀小說的確是一個奇異的過程。
2025-08-11
-
散文文體的生命力和可能性
現代散文作為中國新文學的重要文體,是現當代文學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非常多的研究成果討論其曾經被寄予的厚望、文體邊界及類目辨析,等等。
2025-08-11
-
劉醒龍:偉大的作品沒有時空限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田華等藝術家的回信中,將“經典”擺在第一位,隨后加上“熱愛”“堅守”,用簡簡單單的三個詞、六個字,標示出文學藝術工作的正確途徑,再輔以“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謳歌時代精神、抒發人民心聲”,一下子就將文學藝術的靈魂與精髓說得清清楚楚。
2025-08-11
-
全球史視野與抗戰時期歷史題材創作的研究新變
抗戰時期歷史題材創作的發生與研究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戰文學的創作流變與主題演進與“二戰”期間的世界秩序變動密切關聯。
2025-08-11
-
新大眾文藝時代,文藝評論如何更新?
隨著數字技術飛速發展,媒介不斷更新換代,徹底改變了文藝的形態與生態。
2025-08-11
-
在遮蔽處追問,于彰顯時反思
在中國當代文藝理論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中,文學本質問題始終是一個充滿張力與悖論的核心議題,其論爭軌跡既折射出學科范式的轉型,也映現了社會文化的變遷。
2025-08-11
-
《報人本色——周瑞金傳》:直擊時代繃緊的那根弦
一口氣讀完沈惠民所著《報人本色——周瑞金傳》,皇皇29萬字,實在精彩,欲罷不能。
2025-08-10
-
水與社會的表面張力
畢飛宇的短篇新作《仰泳》主要講述主人公老馬仰泳“浮沉”的故事。
2025-08-10
-
《玫瑰香飄博格達》:時代巨變下的尋找與等待
青藏高原上的奇聞軼事是作家楊志軍反復書寫的對象,但在中篇新作《玫瑰香飄博格達》中,他把關注點從西藏轉向了新疆,繼續用他那富有邊地風格的文字展現一段橫跨三十余年的、關于“尋找與等待”的愛情傳奇。
2025-08-10
-
《行注目禮》:今日之“我”與過去之“我”
歲月如靜水深流,不著痕跡地帶走浮世喧囂,卻在記憶的河床上悄然沉淀下生活的碎金。
2025-08-10
-
《彩票收藏家》:未知處的色彩
伴隨著小說集《燕子呢喃,白鶴鳴叫》的出版,作家阮夕清的短篇新作《彩票收藏家》也與讀者見面。
2025-08-10
-
《同懷:魯迅與中國共產黨人》:“當以同懷視之”
最近看到閻晶明的《同懷:魯迅與中國共產黨人》,頓覺眼前一亮。
2025-08-10
-
《葉圣陶日記全集》:一部兼具史料價值和文獻意義的鴻篇巨著
“‘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六卷本《葉圣陶日記全集》,2024年10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賀。
2025-08-10
-
《蛋鎮詩社》:“黃金年代”的青春之歌
講述歷史就是重新建構歷史。
2025-08-10
-
《水在島中央》:被忽略的女性坐標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寫道:“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2025-08-09
-
鄉土何以賦魅?
01. 一道光穿透朱燈腦海中的霧靄。
2025-08-09
-
以滋味銘記鄉土——長篇散文《父恩》讀札
飲食,常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勾連起個人經驗與集體記憶,顯現出“兼及社會、人生、文學、審美等”的文學性特征。
2025-08-09
-
敬奉那個在天空寫字的人:評王方晨《快雪時晴》
讀過王方晨的小說《快雪時晴》,老竹在北廣場空書的身影總在眼前晃動——指尖在空中輕輕劃拉,像在撈取水里的月光,明明什么都沒留下,卻比任何墨跡都讓人記牢。
2025-08-08
-
短篇小說的“炸點”藝術——以徐則臣作品為例
一 “炸點”顧名思義就是“爆炸點”。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