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文學搭建精神橋梁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譜系中,抗戰題材創作始終是承載民族記憶、賡續精神血脈的重要載體。
2025-10-12
-
參破藏在水中的秘密——評蘇童長篇小說《好天氣》
又是一部與水有關的小說。
2025-10-11
-
回首難忘故人情——讀李培禹散文集《留戀的張望》
一向直言不諱,喜歡說俏皮話的李培禹,忽然“拘謹”地遞來他的新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留戀的張望》。
2025-10-11
-
“重復”如何成為一種敘事美學——略論蔡駿《她的契約》
近兩年蔡駿在密集推出長篇小說《謊言之子》《X的故事》和小說集《曹家渡童話》后,近期又在《鐘山》雜志推出了最新長篇小說《她的契約》。
2025-10-11
-
司念:在“回到事物本身”的詩途中——時曉詩作的意象系統與哲學指向
時曉作為跨界詩人,擅長將小說的敘事邏輯、細節描寫和情感抒發等創作特質融入詩歌文本,其詩歌由此突破傳統抒情詩的邊界,呈現出難得的“在場感” 與故事性,進而形成獨樹一幟的敘事詩學風格。
2025-10-10
-
“返回到本源近旁”——論孫惠芬《紫山》的精神探索意義
四十余年的創作歷程中,孫惠芬擅于以溫暖的筆觸探進城鄉之間的心靈歷史與精神困局,對人們精神意義及其歸宿的探索是其創作的根本性表達之一。
2025-10-10
-
《只手摘星斗》:一部凡人鑄就星辰的精神圖譜
《只手摘星斗》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長篇小說,以中國衛星導航發展史為背景,講述了小說主人公張邕被卷入衛星導航產業的征戰后,在國企、私企、外企經歷各種沉浮,一路奮進,最終和好友們一起開創屬于自己的北斗事業的故事。
2025-10-10
-
《土人人》:鄉村變遷中的生命交響
陜北高原的地貌呈現出溝壑縱橫的特點,這使得其與風沙形成密不可分的聯系,風沙猶如這片蒼茫大地上盡情展示才情的歌者,而陜北說書人的三弦則與風沙一同構成黃土地上賡續不息的生命交響曲。
2025-10-10
-
《念茲集》:書寫愛的溫度與力量
在散文集《念茲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中,作者周博瀟對自己的人生歷程和生命軌跡展開用心的回眸。
2025-10-10
-
奇點時代,人文思想的顛覆與重建
一 科技爆炸已經讓人類文明到達一個臨界點,一個奇點。
2025-10-10
-
《超低空飛行:同時代人的寫作》:貼著時代的脊骨來回張望
在中國當代文壇,李洱無疑是作家群體中兼具思想者身份的代表。
2025-10-09
-
《叫血記》:紛擾亂世中的那一抹人間溫情
肯定是出于無意中的巧合,2025年第5期的《收獲》雜志發表的兩個中篇小說,不僅全都屬于“記”字輩,而且兩位作者還全都是浙江作家。
2025-10-09
-
文化原鄉的療愈力——評喬葉《雪打燈》
喬葉的最新短篇小說《雪打燈》,一開場就將讀者拉進她的“豫北鄉村宇宙”:“在明月的記憶里,小時候的豫北鄉下,雖然廣播里已經有了天氣預報,人們卻不怎么信。
2025-10-09
-
《光明行》:愛與堅韌點亮生命之光
西安西咸新區馬王村的晨光里,天生失明的農民張喜平是特殊的早行人。
2025-10-09
-
微塵中見世界——從《紅樓夢》看世情哲理
“開篇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
2025-10-09
-
張玉瑤、曾子芊《杯中的故園》:茶是一杯故園的馨香
林清玄曾說,“茶”字拆開就是人在草木間。
2025-10-09
-
黑暗深處的不可窮盡——朱苑清長篇小說《黑鏡森林》五人談
主持人語 特邀主持:韓松剛 江蘇省作協創研室副主任、青年批評家,著有《詞的黑暗》《謊言的默許》《現實的表情》《當代江南小說論》,曾獲第十四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等。
2025-10-08
-
張惠雯:在微信時代讀小說
自《小說選刊》2010年第一次選用我的小說《古柳官河》,到2017年選用《夢中的夏天》,我有幸和這份尊貴、純粹的雜志交集多年。
2025-10-08
-
《沉默大佛與無言口碑》:破土而出的執著與力量
張平的小說敢于觸碰當代政治生活中的潛在問題,勇于揭示現實中的矛盾沖突。
2025-10-08
-
芥子納須彌,補書見天地
在信息爆炸、閱讀日漸碎片化的時代,我們似乎習慣了與文字在屏幕上進行短暫的交會。
2025-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