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人人》:在黃土溝壑間奏響生命強音
作家夢野的中篇小說《土人人》以陜北大地為底色,鋪展了一段關于民間藝術傳承與生命羈絆的蒼涼長卷,以頗具傳奇色彩的民間藝人的坎坷遭遇,映照了歷史轉折時期的命運悲歌。
2025-11-14
-
書寫時代的人,終將被讀者銘記
歷史人物如何進入學者和作家筆下,向來受到關注。
2025-11-14
-
鄉村振興“唱大風”——評巴隴鋒長篇小說《秦嶺人家》
一方面得益于國家層面的鄉村振興政策,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國作協實施的“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近一個時期以來,中國文壇涌現出一批聚焦鄉村世界、積極書寫鄉村振興的文學作品,其中尤以長篇小說領域的表現最為搶眼。
2025-11-14
-
在裂痕處探索人性的深淵與光芒——評樊健軍《斑鳩入畫圖》
樊健軍的小說集《斑鳩入畫圖》選取了五個氣質共鳴的中篇小說。
2025-11-13
-
《一句頂一萬句》的敘事迷津與語言韻致
人到中年,愈發孤獨,不是被別人孤立,而是內心感到孤獨。
2025-11-13
-
《跑外賣:一個女騎手的世界》:一部當代城市微觀史
外賣、快遞、網約車……新的靈活就業方式給很多人帶來新的生活經歷,也為城市發展增添了新的注腳。
2025-11-13
-
詩與史的見證 ——讀易彬《幻想的盡頭:穆旦傳》
作為一位較早介入穆旦研究的學人,我深知為穆旦作傳的難度。
2025-11-13
-
日常生活、歷史厚度及其多重故事向度
周宏翔的中篇小說《江佛入海》講了這么一個故事:一片破舊的居民區本是一座叫定慧寺的寺廟舊址,后因歷史原因變成了居民區,歷史的遺跡只剩下一尊缺耳彌勒佛頭,歸屬于其中一戶叫艾華祥的人家。
2025-11-13
-
“有聲的鄉村”與走入人群的寫作
內容摘要:“深扎”鄉土參與精準扶貧工作、“走入人群”的經歷深刻影響了李約熱的小說創作。
2025-11-12
-
蓮山濰水文脈長——淺析作家李忠春散文作品的家鄉情結兼及其他
一 中國有著特殊的政治經濟和歷史文化傳統,這些必然在作家個人,乃至區域性作家群體中,在他們的文學創作活動里,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應和表現。
2025-11-12
-
數字原住民寫作的探索者——關于大頭馬的小說
根據相關調查,1994年前后,中國的初代“數字原住民”開始批量出現,并與帶寬、流量、網速同步恣意生長。
2025-11-12
-
為思想尋找一個恰切的形式——淺談文體的雜糅與創新
每個作家在動筆之前,都會面臨兩個問題:寫什么和怎么寫。
2025-11-12
-
時間之流中的技藝與人——評錢幸小說《二十一日酉時》《皮影》
錢幸是一位頗有才氣的青年小說家,已憑其豐富的小說創作在文學界嶄露頭角。
2025-11-12
-
開啟一場詩意的文學旅行
站在紹興的咸亨酒店前,那尊著名的孔乙己雕像仿佛不再是一尊冰冷的銅像,而是一個可以與之對話的魂靈。
2025-11-12
-
“流動的云”與“不動的山”
廣播這種傳統媒介形式,從定義上看是指通過無線電波或導線傳送聲音的新聞傳播工具。
2025-11-12
-
書寫跨國營救中人性的光輝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美國軍隊執行過一次“杜立特行動”。
2025-11-12
-
編輯部里的溫暖
我喜歡這個地方,它有時候迎著熹微,有時候伴著落日。
2025-11-11
-
《玩物采真:中國古代游戲史》:玩物采真的興味
有人說,游戲是人生必需的生活方式。
2025-11-11
-
照亮“被困住”的孩子
繼“梁莊三部曲”(《中國在梁莊》《出梁莊記》和《梁莊十年》)后,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梁鴻將寫作對象投向那些因為情緒問題而失學、休學,甚至在退學邊緣掙扎的孩子,完成了這本《要有光》。
2025-11-11
-
《大王叫我來巡山》:從此故鄉是異鄉
孫一圣在長篇小說《全家?!分袑懥宿r村孩子趙麥生為了一張照片孤身前往城市尋找打工父母的旅程,而到了新作《大王叫我來巡山》中,趙麥生“長大”了。
202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