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香中的文人精神底色
在中國古代,通過科舉功名實現志向與抱負,不能不讀書。
2025-11-19
-
碑刻里的納蘭性德
在石碑林立的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積代衣纓——納蘭成德宗族北京碑刻文物史料展”吸引了不少游客。
2025-11-19
-
山林系廟堂之重,學術濟時艱之危
在中國歷史上,書院的起源可追溯至唐末五代僧俗士子讀書山林、藏修游息的“精舍”或“書堂”。
2025-11-19
-
中國古紙的背面:一部古代社會文化史
《嘆為觀紙:中國古紙的傳說與歷史》趙洪雅 著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25年出版 迄今為止,可能沒有哪一項人類的發明創造像紙一樣源遠流長,并深刻地改變和塑造了全人類的物質和精神世界。
2025-11-17
-
《西域記》里為何這么多奇怪的譯名
玄奘對正音的看重,跟印度學問授受以語音為中心的傳統有關。
2025-11-17
-
霹靂車與投石機
官渡之戰時,曹軍為應對袁軍的遠程打擊,制作了一種“秘密武器”,讓袁軍大為驚恐,把這種武器叫作“霹靂車”,這反應不亞于二戰時德軍遇到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
2025-11-17
-
最早的文學史家摯虞
現在通行的文學史就其外觀形式如章節安排等等而言,是近現代從國外引進的,其實中國古代也自有本土的文學史論著,這里注意的是文學變遷、作家生平著作及其評價等等,一般不十分講究全面系統。
2025-11-17
-
“南宋第一貓奴”,是他?
“鹽裹聘貍奴,常看戲座隅。
2025-11-13
-
陸游詠梅詩詞中的愛國情懷
陸游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平生十分喜愛梅花,其《園中絕句》“梅花重壓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
2025-11-13
-
袁枚在《隨園食單》里講了兩次的菜:楊中丞豆腐
袁枚《隨園食單》里的三百二十六道菜,是他四十年美食江湖的總結,按他自己的說法,“每食于某氏而飽,必使家廚往彼灶觚,執弟子之禮”,如此不恥下問,終成美食大家。
2025-11-13
-
“釵黛合一”的幻象:論曹雪芹為讀者設下的敘事陷阱
在《紅樓夢》的接受史上,“擁黛”與“擁釵”構成了數百年來最引人入勝的文化奇觀。
2025-11-12
-
唐代三峽“竹枝”:文人的三峽行旅與“巴歌”體驗
唐代以后,原本為山地民歌的竹枝詞成為多受文人重視的詩體。
2025-11-11
-
古文中的“疊復”意蘊
寫文章,要“干凈利落”。
2025-11-11
-
韓非與名學的糾葛
先秦名學肇始于“周文崩解、名實相怨”(《管子·宙合》)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以辨名實、究事理為旨趣而自成一派。
2025-11-10
-
楊萬里的憂國憂民情懷
南宋詩人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其中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多首,其詩自成一家,開創了對后世影響頗大的“誠齋體”。
2025-11-07
-
方孝孺“天下讀書種子”說辨正
明初大儒方孝孺殉難歷史,是一個典型的層累過程。
2025-11-07
-
花園人生:中唐文人的精神棲居
翻開《白居易傳:詩人的七座花園》(以下簡稱《白居易傳》),別具匠心的封面設計引人注意:明代仇英《潯陽琵琶》為背景,勾勒出傳統士大夫的經典形象;而畫像下方“斜杠青年”的身份標識、左側“詩人的七座花園”的主題字樣,又為這一傳統形象注入現代解讀的活力。
2025-11-06
-
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文論的影響
中華思想文化源遠流長,這在儒家思想的發展過程中體現得極為明顯。
2025-11-05
-
野史光影里的左宗棠
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載左宗棠(謚號文襄)軼事兩篇: 左文襄之捷秋試也,與同年生湘潭歐陽某,同舟北上。
2025-11-05
-
飛鴻踏雪且留痕——麟慶與《鴻雪因緣圖記》
最初接觸北京地方文獻工作時,我常聽前輩們說起《鴻雪因緣圖記》這部書,當時只知道它是一部別具一格的清人傳記,至于獨特在何處,未求甚解。
2025-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