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庸暗度,一場巨大陰謀的前奏
編者按: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六日,當明思宗朱由檢收到居庸關失守的消息時,他不會想到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七十二小時,更不會想到,將自己一步步逼上煤山的竟是自己人。
2025-10-21
-
《水莽草》:化腐朽為神奇,化冤孽為善果
《水莽草》插圖 水莽是毒草,蔓如葛藤,紫花像扁豆,誰要是誤食了這種草,會立即死掉,被稱為“水莽鬼”。
2025-10-17
-
過云樓:百年藏書傳奇與江南文脈傳承
在蘇州鐵瓶巷深處,矗立著一座見證江南文脈過去一百多年聚散流轉的藏書樓——過云樓。
2025-10-17
-
經學須由文學而顯
自2024年以來,隨著中國古典學學科的設立,學界對這一學科的概念范疇、價值意義等,作了非常周備的論述。
2025-10-16
-
王勃送杜少府詩的高城遠望
關于王勃詩文集,《四庫提要·王子安集》云:“本傳稱其有文集三十卷,而楊炯集序則謂分為二十卷,具諸篇目。
2025-10-15
-
清末,一個山西考生的北京印象
光緒二十年(1894年),來自山西省太原縣赤橋村的村民劉大鵬鄉試中舉,獲得了前往北京參加會試的資格。
2025-10-13
-
傳統家訓的思想史意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家訓以家族為單位傳遞道德規范、治家理念、處世智慧等,是圣賢經典的世俗化、實踐化、生活化載體。
2025-10-13
-
《莊子》“濠梁觀魚”的“知”與“樂”
《莊子》一書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既富有哲理性又不失趣味性。
2025-10-11
-
宋人的廣告
《清明上河圖》中的商鋪和廣告。
2025-10-10
-
芥子納須彌,補書見天地
在信息爆炸、閱讀日漸碎片化的時代,我們似乎習慣了與文字在屏幕上進行短暫的交會。
2025-10-10
-
中秋節吃月餅習俗的起源考
眾所周知,月餅是我國人民歡度中秋的節俗食品。
2025-09-30
-
中國文學時空的那輪明月
每臨中秋懷月,每每在中國文學長河里遇到月,總能感受到一顆散發著民族氣質的文心。
2025-09-30
-
賞月詩詞的科學性
中秋佳節,人們除了吃月餅之外,賞月也是必不可少的保留節目。
2025-09-30
-
兩百多年前,袁枚寫盡了吃螃蟹的講究
編者按:近日《袁枚的講究:趣讀〈隨園食單〉》(林衛輝 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廣雅2025年8月)一書問世,作者細讀“食單”,從粵菜的鮮、官府菜的雅,到武夷山茶、蘭陵酒等,呈現一席驚艷無比的“隨園宴”。
2025-09-30
-
王陽明“致良知”的四個維度
“致良知”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觀念,他曾言“吾平生講學,只是‘致良知’三字”。
2025-09-29
-
那道“水滸”的波光
一 年內我二度赴江蘇淮安。
2025-09-29
-
趣味的競賽:一條清代碑學的闡釋路徑
傳統的中國藝術史研究往往關注經典的藝術家及其作品,使用的多是書論、畫論等傳統材料,這種“內部研究”對于搭建中國藝術史的基本框架至關重要,但在研究某些跨時段的藝術現象時往往缺乏縱深。
2025-09-26
-
施耐庵是杭州人的依據
《水滸傳》是施耐庵編著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2025-09-26
-
《新郎》:有始無終,悠然無架構
江南有一位孝廉,名梅耦長,他說同鄉有個孫老爺,當年德州主政,審處過一樁奇案。
2025-09-26
-
靈光奇氣耀溪川——《詩詞散論》的源與流
八十多年前,大西南的崇山飛水間,一位中年教師與一群學生徒步流徙于黔川交界。
2025-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