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洙:攜筆從戎的文史學家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慶歷新政”被徹底廢除,到年底時,改革派官員也全部被處理完畢。
2025-07-16
-
李漁:另一面“幫閑”
李漁,號笠翁,以號行世,世人稱其為“李笠翁”。
2025-07-16
-
宋文化的歷史坐標
宋文化是指10—13世紀中國歷史進程中形成的獨特文化體系,體現了當時社會的制度、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2025-07-15
-
背了那么多年,你告訴我《三峽》的作者不是酈道元
與一般的地理書不同,《水經注》在敘述謹嚴詳贍的同時,還極富文彩,尤其是其中一些寫景的優美文字,在后代皆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025-07-14
-
“江山之助”說
“江山之助”說出自劉勰《文心雕龍》。
2025-07-14
-
“孔子刪詩”還原
《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從三千余篇古詩中“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者,選出305篇。
2025-07-12
-
古代錄取通知書漫談
隋末唐初,科舉考試尚未形成定制,當時通知進士及第的“榜帖”“捷報”(相當于現在的高考錄取通知書)形式多種多樣。
2025-07-11
-
《鲞經》:打撈失落的美食傳奇
《鲞經》手稿封面 古典名著《紅樓夢》里有不少美食,其中一道以茄子為主料之一的“茄鲞”,描寫最為翔實,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5-07-10
-
點點滴滴是流年 灑落在陸游詩歌里的夜雨
七月,伴著隱隱雷聲,北京進入了雨季。
2025-07-08
-
《立春偶成》“東風吹水綠差差”辨
南宋詩人張栻(1133—1180)的七絕《立春偶成》以“律回”為契機,敏銳地捕捉到春回大地的氣息。
2025-07-07
-
上書房的歷史剪影
故宮之大,令人咋舌,即便去過幾次,也很難搞清其真實的格局。
2025-07-07
-
金箍棒下的迷霧:孫悟空身世與花果山屬地的文化爭奪戰
2025年蘇超“連云港vs.淮安”的賽場上,“猴子德比”的戲稱在球迷間流傳。
2025-07-07
-
《雹神》:神界如俗界,聊齋志“不異”
《聊齋志異》 會校會注會評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對我們來說家喻戶曉,熟悉又陌生——我們熟悉許多由它改編的影視劇,卻可能陌生和隔膜于諸多原作。
2025-07-04
-
頤和園的前世身,清漪園的今世影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2025-07-04
-
《游記》書證的發覆
《莊子·田子方》有云:“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2025-07-03
-
高僧背后的陰影
佛教之進入中土,確為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
2025-07-01
-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說長安的荔枝,我大吳越的楊梅表示不服。
2025-07-01
-
王國維的“境界”說及“真意”“真情”
“境界”既涉乎對象又離不開主體,是中國文化從目的、意義層面區別于西方文化的一個主要特征。
2025-06-30
-
“紅樓第一菜”之謎
《紅樓夢》狀寫“吃喝玩樂”之精彩,古今中外小說無出其右者。
2025-06-30
-
夏季涼飲酸梅湯與老北京的掌故舊聞
作家陳建功在其《尋找酸梅湯》一文中說:“盛夏溽暑,賣酸梅湯的可稱為舊京一景:大街小巷,干鮮果鋪的門口,隨處可見賣酸梅湯的攤販。
2025-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