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上書房的歷史剪影
    來源:北京晚報 | 郭嶺松  2025年07月07日09:38

    故宮之大,令人咋舌,即便去過幾次,也很難搞清其真實的格局。社會上一直流傳這樣一種說法,故宮的房間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實際數量約九千間),如果一個嬰兒從出生那天起,每天晚上都換一個房間住,等把所有房間住遍,他已長成二十七八歲的大人了。

    事實上,故宮以乾清門為界,按照功能大致劃分為兩部分。乾清門以南是行政辦公區,乾清門以北是生活居住區。

    乾清門以北東南廡有個“五楹,面向北”的屋子。據《現代漢語詞典》,“廡”是指正房對面和兩側的小屋子;一間為一楹,“五楹”,也就是五間小屋子的寬度(網上有“五楹”相當于現今二十七米多的說法,筆者并未找到明確依據,暫以此說作為參考)。因屋中懸掛“前垂天貺”“中天景運”“后天不老”三塊匾額,有“三天”之說。這“三天”之所,就是清朝皇子皇孫讀書的地方——上書房(又稱“尚書房”,道光以后稱“上書房”)。上書房之所以設置在靠近乾清門的位置,也是為了方便皇帝隨時檢查他們的學習情況。

    清軍入關是1644年,而滿族人自己的文字,是1599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參照蒙古文字母創制的,俗稱“老滿文”。在此之前,滿族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入關后,清朝統治者非常重視教育,尤其是皇家子弟的文化教育。

    康熙帝對皇子皇孫的教育特別上心,不僅對所學內容做了嚴格要求,還經常到現場檢查學習情況,史書記載他“于聽政之暇,時時指授,罔或有間”。其實康熙帝年少時,就嚴格要求自己:“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誦讀,日暮理事稍暇,復講論琢磨,竟至過勞,痰中帶血,亦未少輟。”讀書讀到吐血,這功夫下得也是沒誰了。一百多年后,還有一位皇帝患“吐血之癥”,那就是咸豐帝。但此“吐血”非彼“吐血”,咸豐帝是因沉湎酒色,身體每況愈下而吐血的。

    康熙帝去世后,四子胤禛繼位,改年號為雍正。雍正帝比康熙帝還重視皇子皇孫的教育,雍正元年(1723),他專門為此下了一道圣旨。

    為了達到“皇子知隆重師傅,師傅等得盡心教導”的目的,皇子入學時必須向師傅行禮,身旁伺候的人應當力勸師傅“受禮”,如不肯受,則以皇子向師傅的座位作揖代替。另外,必須安排好師傅的飲食,“至桌張飯菜”“照例用心預備”。雍正帝連上書房家具的形制、數量、擺放位置等,都提出具體要求,“與師傅預備杌子(凳子)四張、高桌四張,將書籍筆硯表里安放桌上”。真可謂事無巨細,面面俱到。

    上書房的負責人稱“總師傅”,通常由翰林院掌院學士擔任。翰林院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薈萃之地,能成為“掌院學士”的人,絕非泛泛之輩。對總師傅的人數,沒有具體要求,單人或兩三人的情況都出現過,總師傅也不用每天都到崗。有清一代,出任總師傅一職的多為名臣,如雍正朝的鄂爾泰、張廷玉,乾隆朝的嵇璜、劉墉,道(光)咸(豐)之間的翁心存(名臣翁同龢之父)等。

    除了負責總體教學,總師傅還要為上書房配備師資力量。首先,總師傅遴選出若干名品學兼優的翰林,由皇帝親自召見,選取其中“器識端謹者,欽點某某為某皇子授讀師傅”。另外,要給師傅安排一兩名助手,“謂之上書房行走”。

    皇子皇孫對師傅極為尊重,彼此感情很深。乾隆帝逝世后,嘉慶帝急忙召自己的師傅朱珪進京,兩人見面后,嘉慶帝居然握著朱珪的手,放聲大哭。朱珪去世時,嘉慶帝親自到府上吊唁,可朱家的大門低矮,御輦無法通過,嘉慶帝干脆自己走進去哭奠。

    師傅之外,還設“諳達”(滿語,朋友、伙伴的意思),有內外之分。內諳達負責教授滿蒙語言,從八旗翻譯人員中選派;外諳達負責教授弓箭騎射等。嘉慶十八年(1813),林清率領天理教徒攻入紫禁城,正在上書房讀書的綿寧(后來的道光帝)聽到消息后,手持鳥銃趕到隆宗門,親手擊斃兩名教徒,立了大功。這就是“漢唐以來之未有”的“癸酉之變”。

    嘉慶年間,一個名叫吳振棫的人寫下《養吉齋叢錄》,共三十六卷,詳細記錄了清朝的典章制度。該書記載,清朝家法規定,皇子皇孫六歲(此處是虛歲)開始讀書。

    皇子皇孫讀書非常辛苦,“寅刻至書房,先習滿洲、蒙古文畢,然后習漢書”。古代每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對應今天的二十四小時,“寅刻”是凌晨三點到五點。如今,哪個家庭舍得不到凌晨三點,就把五歲的小朋友從被窩里拉起來,隨即送去讀書?這兩個小時基本是自習時間。卯時,也就是五點到七點,老師開始講課,一般到午時(十一點到十三點)才下課;課多的時候,會講到申時(十五點到十七點)。下午,基本安排的是體育課,主要練習騎馬射箭。一年到頭,只有大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皇上的生日和自己的生日這五天,不用上課。

    經過這般“魔鬼式”甚至“地獄式”教育的皇子皇孫,“文學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嫻熟”?“以之臨政,復何事不辦”?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清朝的皇族中出了那么多詩、書、畫的名家。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雍正帝去世,四子弘歷繼位,改年號為乾隆。乾隆帝繼承了康熙帝、雍正帝的優良傳統,始終關注皇子皇孫的教育,親自給上書房題寫楹聯“念始終典于學,于緝熙單厥心”。

    乾隆三十一年(1766),因為十一子永瑆“不務正業”,乾隆帝對兒子進行了批評教育。這件事的起因是,他看到十五子永琰(后來的嘉慶帝)手拿一把折扇,扇面上有畫有詩,落款為“兄鏡泉”(“鏡泉”是永瑆的號),立馬就不高興了:“此非皇子所宜。皇子讀書,惟當講求大義,有益立身行己,至尋常琢句,已為末務,何可效書生習氣,以虛名相尚乎?”堂堂皇家子弟,怎能效法儒生做派?

    為此,乾隆帝現身說法,深情回憶道:我當皇子的時候,可沒有號。二十二歲那年,你們的祖父(雍正帝)“因辦當今法會一書,垂詢有號否,朕(乾隆自稱)敬以未有對,皇考即命朕為‘長春居士’,和親王為‘旭日居士’”,即便是賜的號,我“未嘗以之署款”。此事的來龍去脈,你們可以問問和親王。

    接著,他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厲起來:大清“家世敦淳樸之風,所重在乎習國書,學騎射,凡我子孫自當恪守前型,崇尚本務,以冀垂貽悠久。至于飾號美觀,何裨實濟?豈可效書愚陋習,流于虛謾而不加察乎!設使不知省改,相習成風,其流弊必至令羽林侍衛等官咸以脫劍學書為風雅,相率而入于無用,甚且改易衣冠,變更舊俗,所關于國運人心良非淺鮮,不可不知儆惕。……阿哥等此時即善辭章,工書法,不過儒生一藝之長,朕初不以為喜。若能熟諳國語,嫻習弓馬,乃國家創垂令緒,朕所嘉尚實在此而不在彼”。

    他明確要求,要把這道上諭貼在上書房最顯眼的地方。

    《三字經》有言:“教不嚴,師之惰。”給皇子皇孫當老師,著實不易,要時時處處加小心,如果偷懶,后果相當嚴重!乾隆五十四年(1789),乾隆帝巡視上書房時發現“皇孫輩皆不喜讀書”,經常曠課,而上書房的師傅竟有“六日不到者”。乾隆帝大怒,降旨申飭:皇子們的年齡都大了,有一定的基礎,“毋須按日督課”,但皇孫“正在年幼勤學之時,豈可稍有間斷”?

    接著,他開始追究責任:“年已衰邁”的總師傅嵇璜和“軍機處行走”王杰,“情尚可原,著從寬交部議處”;劉墉、胡高望、謝墉、吉夢熊、茅元銘、錢棨、錢越、嚴福、程昌期、秦丞業、邵玉清、萬承風等人,“俱著交部嚴加議處”;阿肅和達椿,既是滿洲親貴又是內閣學士,居然對皇家教育“毫無所事”“其咎更不能辭”,不僅被革職處分,還各打四十大板,留在上書房“效力行走,以贖前愆而觀后效”。

    終究是“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即便擁有如此完備的教育制度,經歷康乾盛世的清朝也免不了走下坡路的命運,而愛新覺羅的子孫們再也無力擔負開疆拓土、定國安邦的使命,一步步走向歷史的深處……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9re在线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久久精品青青大伊人av|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75|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中文字幕精品1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小说|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香蕉伊思人在线精品| 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久久96国产精品| 网友自拍区视频精品|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免费看|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麻豆| 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牛牛|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_|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33| 国产精品吹潮香蕉在线观看| 91成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