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惟有綠荷紅菡萏——荷花文化漫談
自古以來,荷花因其美麗姿態(tài)和象征意義,深受人們喜愛。
2025-06-27
-
明清的“高考移民”:金山衛(wèi)學冒籍案與學額之爭
洪武年間,明廷出于“備倭”的目的在今上海地區(qū)設立金山衛(wèi)。
2025-06-27
-
金玉為何是良緣?
《西游記》唐僧師徒路過平頂山蓮花洞,孫悟空騙得紫金葫蘆,收了銀角大王,隨即來到洞口叫陣。
2025-06-26
-
詩仙夢景多奇闊
李白和夢的淵源不一般,他的名字,據(jù)說就來自一場夢。
2025-06-26
-
輞川:一個經(jīng)典文學景觀意象的形成
輞川,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秦嶺北麓。
2025-06-26
-
八指頭陀的詩中真情
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稱他為“當世第一流詩僧”;王闿運稱其“近代方外之工吟詠者”,當推他為巨擘;錢仲聯(lián)《近代詩鈔》著錄僧侶詩人僅兩家,他為其一;汪辟疆《光宣詩壇點將錄》論他的詩,具有“額外”“別派”之面目與成就。
2025-06-25
-
殊方異物如何進入文學?
中國古代原有犀牛,亦產(chǎn)犀角,華南以及華北大平原上都曾出現(xiàn),且人們能清晰地認識到其特殊價值。
2025-06-25
-
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在很多影視劇中,我們時常會看到這樣一個橋段:“八百里快馬加鞭,速速送達!”望著駿馬飛馳、絕塵而去的畫面,不禁讓人好奇——“八百里加急”真的意味著日行八百里嗎?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千里馬”,能夠“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2025-06-25
-
陳勝的知識世界
陳勝與吳廣領導的大澤鄉(xiāng)起義推動了眾多反秦運動的興起,使得秦在內(nèi)外交困下崩解。
2025-06-24
-
種荔枝這件事 漢武帝沒做到 宋徽宗做到了
《新唐書》中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
2025-06-24
-
“史蘊詩心”:司馬遷的詩學與史學
司馬遷多次論及《詩經(jīng)》《離騷》等詩歌的主旨內(nèi)容及其藝術表現(xiàn),并時而引詩以寄寓自己對歷史的評判,或傳達傳中人物的情感,蘊含了較為豐富的詩學思想,其詩學思想對《史記》的修撰又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體現(xiàn)了《史記》史學與詩學交融的特點,錢鍾書謂之“史蘊詩心”(《談藝錄》)。
2025-06-23
-
吃鮮兒 送扇子 熏蒿 祭祀 藏在夏至里的風物記憶
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夏至,雖然算不上什么節(jié)日,但從古至今卻傳承著許多民風習俗,尤以“夏至面”知名,故有“冬至餛飩(餃子)夏至面”之說,而清代《帝京歲時紀勝》有“夏至,京師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乃都門之美品”的記載。
2025-06-23
-
范仲淹與蘇州府學
走進江蘇省蘇州中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所具有近千年歷史的學校創(chuàng)辦者范仲淹的花崗巖雕像。
2025-06-20
-
吳與弼《日錄》中的世情及其超越
吳與弼(1391-1469)是明代中前期的著名理學家,世稱康齋先生,江西崇仁人。
2025-06-19
-
唐人選本的“標榜之風”
唐人選本存在“標榜之風”,說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六《〈國秀集〉提要》:“梁昭明太子撰《文選》,以何遜猶在,不錄其詩,蓋欲杜絕世情,用彰公道。
2025-06-19
-
《陳情表》是“假條”?
“臣啟:臣居家之治,上漏下濕。
2025-06-19
-
乾隆年間朝鮮使者的北京游覽指南
本次游覽時間為乾隆三十年(1765)前后,出行人群為入京朝貢的朝鮮使臣。
2025-06-18
-
賈寶玉的理想生活與人間煙火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記賈寶玉創(chuàng)作《四時即事詩》背景說:“寶玉自進花園以來。
2025-06-18
-
錢謙益的痛苦
作為明末清初的文壇領袖,錢謙益詩文學問成就可謂是傲視明清兩代,其“通經(jīng)汲古”的虞山之學對后世的影響尤其深遠。
2025-06-18
-
唐大郎與“唐詩三百首”
儂讀過《唐詩三百首》口伐?我講個是新編《唐詩三百首》,作者是上海嘉定人唐大郎。
2025-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