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賈寶玉的理想生活與人間煙火 ——紅樓夢《四時即事詩》意蘊發
    來源:中華讀書報 | 周奉真  2025年06月18日08:19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記賈寶玉創作《四時即事詩》背景說:“寶玉自進花園以來。心滿意足,再無別項可生貪求之心。每日只與姊妹丫頭們一處……倒也十分快樂。他曾有幾首即事詩,雖不算好,卻倒是真情真景,略記幾首云。”《紅樓夢》里略記的幾首即四首《四時即事詩》:

    春夜即事

    霞綃云幄任鋪陳,隔巷蟆更聽未真。枕上輕寒窗外雨,眼前春色夢中人。盈盈燭淚因誰泣,點點花愁為我嗔。自是小鬟嬌懶慣,擁衾不耐笑言頻。夏夜即事

    倦繡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窗明麝月開宮鏡,室靄檀云品御香。琥珀杯傾荷露滑,玻璃檻納柳風涼。水亭處處齊紈動,簾卷朱樓罷晚妝。秋夜即事

    絳蕓軒里絕喧嘩,桂魄流光浸茜紗。苔鎖石紋容睡鶴,井飄桐露濕棲鴉。抱衾婢至舒金鳳,倚檻人歸落翠花。靜夜不眠因酒渴,沉煙重撥索烹茶。冬夜即事

    梅魂竹夢已三更,錦罽鹴衾睡未成。松影一庭唯見鶴,梨花滿地不聞鶯。女奴翠袖詩懷冷,公子金貂酒力輕。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

    關于《四時即事詩》前人研究成果已多,也有種種超越詩歌本身所呈現意義以外的聯想、猜度及發覆,我們對此不再作深入探討,只就詩歌直接訴諸之意象加以討論。四首詩以四季為軸,以茶酒、花月、鶯鶴為媒,構建了一個超越勞作與功名的青春烏托邦。曹雪芹在交代詩的背景時直言,詩“雖不算好”,卻是“真情真景”,他執意在小說中收錄這組詩,恰似在錦繡華服上再繡一枝野菊——既是對貴族生活的忠實摹寫,亦暗藏著人間美好生活的理想。本文將以詩中“茶酒花月”意象為經緯,剖析賈寶玉筆下“美好生活”的三重維度:物質豐裕的感官愉悅、人與自然的詩意共鳴、性別平等的精神自由,并探討這種理想化圖景背后,大眾對“美好生活”的永恒期待。

    茶酒花月:感官盛宴中的美學

    《四時即事》的四首詩中,“茶”與“酒”如兩條流動的絲線,貫穿起寶玉生活的雅致與歡愉。“金籠鸚鵡喚茶湯”的靈動,“琥珀杯傾荷露滑”的清冽,“靜夜不眠因酒渴”的沉醉,“公子金貂酒力輕”的疏狂,共同編織出流動的盛宴。這些詩句中的茶酒,絕非有紅學前輩所言為“隱喻將來困頓”的符號,而是寶玉眼中鮮活的生活美學——當“女奴翠袖詩懷冷”的侍女捧來新雪烹茶,當“金貂公子”舉杯對月,茶酒便成了串聯起大觀園夜晚的魂魄,在杯盞交錯間將清寂化作繽紛。正如脂硯齋所繪:“每夜深人定之后,各處燈光燦爛,人煙簇集,柳陌之上,花巷之中,或提燈同酒,或寒月烹茶者,竟仍有絡繹人跡不絕。”這般“不但不見寥落,勝于日間繁華”的夜色,恰是寶玉生活精雅的注腳。

    茶酒在詩行間流轉,既是具象的瓊漿玉露,亦是抽象的情感紐帶。杜甫筆下“春風啜茗”的孤寂,經寶玉之筆點化,成了“倦繡佳人幽夢長”的暖意。他以“琥珀杯傾荷露滑”的細膩,將茶酒升華為社交的詩學:侍女們因茶而聚,丫鬟們為酒而歌,連“松影一庭唯見鶴”的清冷畫面,也因“梨花滿地不聞鶯”的閑適而染上溫度。這種對茶酒的癡迷,暗合中國文人“以茶養性,以酒寄情”的傳統,卻又在寶玉的醉眼蒙眬中,褪去“言志”的沉重,獨留“緣情”的恣意。

    而詩中的花月意象,“梅魂竹夢”與“梨花滿地”不只是簡單的自然描摹,而是青春心事的鏡像。春夜“枕上輕寒窗外雨”中的海棠,秋夕“桂魄流光浸茜紗”的月色,皆被賦予了生命的體溫:海棠的嬌柔映照少女的羞赧,桂魄的清輝暗合少年對永恒的渴慕。寶玉以“點點花愁為我嗔”的擬人筆觸,讓落花成為心事的容器,使“花朝月夕”掙脫了物理時間的桎梏,化作情感永恒的琥珀。這種天真爛漫的凝視,與黛玉葬花的凄愴、湘云醉臥的放誕形成微妙對照——寶玉筆下的花月,未被“千紅一哭”的宿命浸染,仍保有“眼前春色夢中人”的澄明。

    茶酒的喧鬧與花月的靜謐,在詩中交織成復調的美學。前者是群體歡愉的催化劑,如“水亭處處齊紈動”的夜宴,后者是獨處沉思的媒介,似“梅魂竹夢已三更”的孤燈。這種張弛有度的節奏,恰似貴族生活的雙面繡:白天是“倦繡佳人幽夢長”的慵懶,夜晚是“琥珀杯傾荷露滑”的熱烈。而寶玉以詩為容器,將轉瞬即逝的感官愉悅凝成永恒——當“新雪及時烹”的茶香與“桂魄流光”的月色在詩句中相遇,便成就了超越時空的青春烏托邦。

    物我共生:詩意棲居的生態智慧

    《四時即事詩》中“金籠鸚鵡喚茶湯”“苔鎖石紋容睡鶴,井飄桐露濕棲鴉”“松影一庭唯見鶴,梨花滿地不聞鶯”等句,以細膩筆觸勾勒出人與自然的共生圖景。詩中“花愁”“梅魂竹夢”“苔鎖”“桐露”“松影”“梨花”等意象,既是自然物候的凝練,亦成為賈寶玉精神世界的物化符號。自第二十三回寶玉入住大觀園,這種“人鳥無猜,物我忘機”的生態智慧便滲透于生活細節:黛玉教鸚鵡念詩解悶,寶玉與燕子魚蟲絮語(第三十五回、三十六回);丫鬟們雨中戲鴨、撲蝶捕鴛(第二十七回、三十回);探春擲桂引魚、湘云醉臥芍藥(第三十八回)。這些情節與詩句互為映照,共同構建了一個萬物有靈的詩意世界。寶玉筆下的自然生靈并非單純的審美客體,而是具有主體性的生命存在。詩中“苔鎖石紋容睡鶴”之鶴,與“松影一庭唯見鶴”之鶴,既是園林實景,亦被賦予人格化特質——它們與人共享庭院空間,打破物種界限,形成“花影拂階,鶴唳松風”的共生場域。這種“物我合一”的生態觀,暗合道家“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哲學思辨,更以“倦繡佳人幽夢長”中鸚鵡擬人化的書寫,突破等級秩序,構建起超越物種的平等對話。

    曹雪芹以詩解構了傳統文學中“人類中心主義”的傲慢。當寶玉在“梨花滿地不聞鶯”的庭院中靜聽落雪,或在“松影一庭”的月夜與仙鶴對坐,他筆下的自然不再是供人役使的背景,而是與人類共享生命的主體。這種生態意識在“苔鎖石紋容睡鶴”中尤為顯著:苔痕侵蝕石縫的細節,暗示自然生長的野性力量;睡鶴與石紋的“相容”,則暗喻生命與自然法則的和諧。相較于《牡丹亭》中杜麗娘“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的喟嘆,曹雪芹的生態觀更顯實踐性——他不僅以詩賦形,更以行動踐行對生命的敬畏:侍女對螞蟻的避讓,寶釵撲蝶時對花蕊的呵護,皆在細微處彰顯“萬物并作,吾以觀復”的生態智慧。

    酣眠與美夢:青春慵懶的哲學意蘊

    《四時即事詩》中,“睡”與“夢”如兩條蜿蜒的溪流,貫穿三季詩行。《春夜即事》的“眼前春色夢中人”,以朦朧筆觸勾勒虛實邊界,將現實與幻境編織成青煙般的悵惘;《夏夜即事》的“倦繡佳人幽夢長”,借倦繡意象編織慵懶時空,讓蟬鳴與茶香在簾幕間發酵;《冬夜即事》的“梅魂竹夢已三更”,更將寒夜夢境淬煉成冰玉雕琢的哲思,使雪落無聲的靜謐與少年心事的躁動形成奇異共振。這些詩句中的睡眠與夢境,絕非簡單的生理刻板印象,而是被寶玉賦予了多重詩性:白日勞作后的肉體修復,與精神世界的延展場域。這種對睡眠的禮贊,暗合道家“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逍遙哲學。

    夢境在詩中更顯奇幻張力。“倚檻人歸落翠花”的剪影與“眼前春色夢中人”的朦朧交織,讓現實碎片在夜色中重組為理想圖景。寶玉的夢境從不沾染“千紅一哭”的血淚,唯有黛玉葬花時濺落的胭脂淚痕,化作“花魂凝露”的凄美意象;眾姊妹的笑語嫣然,則凝成“齊紈動處珠簾卷”的歡愉定格。這種虛實相生的敘事智慧,恰似佛家“如露亦如電”的偈語,卻因夢境中永不褪色的“梅魂竹夢”,顯露出對生命本真的執著守護。

    更耐人尋味的是,寶玉的睡眠美學始終與自然節律共振。春夜“枕上輕寒窗外雨”中的海棠,夏晝“井飄桐露濕棲鴉”的清涼,秋夕“桂魄流光浸茜紗”的月色,冬晨“掃將新雪及時烹”的雅趣,皆被賦予靈性。三十六回中,寶玉與熟睡的仙鶴共臥芭蕉影下,鶴的酣眠不僅是自然生靈的悠然,更暗喻著未被世俗規訓的生命狀態——它們無需“晨昏定省”,不必“立規矩”,只在月光下舒展羽翼。這種對睡眠的禮贊,在《紅樓夢》中形成獨特的美學符號:黛玉“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慵懶是情思的沉淀,湘云醉臥芍藥裀的率真是性靈的迸發,而寶玉的“擁衾不耐笑言頻”,則是以嬌憨之態守護著未被功利主義侵蝕的赤子之心。

    男女互伴:性別平等的烏托邦書寫

    《四時即事詩》中,“女奴翠袖詩懷冷,公子金貂酒力輕”,以平視視角勾勒出男女協作的雅集圖景:少女們執筆揮毫的纖影與公子執杯的慵懶相映成趣,茶香與詩韻消融了主仆尊卑的界限。而“自是小鬟嬌懶慣,擁衾不耐笑言頻”,更將閨閣日常轉化為生命本真的舒展——那些被禮教壓抑的“嬌嗔”“懶散”,在詩行中蛻變為對抗規訓的精神宣言。大觀園里,寶玉與女兒們“同坐同食”的相處模式,打破了“男女七歲不同席”的禮教鐵律,構建起以詩酒為媒的平等場域。

    在“女奴翠袖”與“公子金貂”共享詩酒風雅中,傳統文學中“才子佳人”的符號化敘事被徹底解構:黛玉葬花的凄美、湘云醉臥的率真、寶釵撲蝶的靈動,皆是鮮活生命的自然流露,而非才子救贖佳人的敘事工具。三十六回中,寶玉為晴雯撕扇甘愿受責,四十四回替平兒理妝暗藏悲憫,這些情節皆延續了詩中“不分尊卑”的平等姿態。曹雪芹在此顛覆了“男尊女卑”的敘事慣性,將女性從“被觀看”的客體升華為“共創造”的主體——她們不僅是詩社的參與者,更是審美共同體的構建者。這種書寫具有革命性意義。相較于《牡丹亭》中杜麗娘需借“夢中之情”沖破禮教桎梏,寶玉筆下的少女們已在現世開辟出詩意棲居的桃花源:白天繡繃前的巧手翻飛是藝術創造,月下聯詩的妙語連珠是思想交鋒。她們以“低吟悄唱”對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規訓,用“拆字猜枚”的歡愉消解“三從四德”的枷鎖。正如女性主義批評家巴特勒所言,這種平等書寫“將性別從本質主義牢籠中解放”,賦予女性主體性存在的合法性。更耐人尋味的是,寶玉的性別觀始終與自然哲學共振。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恣意,五十二回“病補雀金裘”的癡絕,皆與“梅魂竹夢”的寒夜意象形成互文:自然生靈的野性自由,恰是人性解放的隱喻。當世俗將女性困于“婦德”樊籠時,寶玉卻在詩中為她們構筑起“且向花間留晚照”的桃花源——那里沒有“夫為妻綱”的壓迫,唯有“共讀西廂”的靈犀相通。這種烏托邦書寫,既是對封建性別秩序的溫柔反抗,亦是對人性本真狀態的深情召喚。

    美國文學理論家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中揭示的詩學本質,在賈寶玉的《四時即事詩》中得到了東方化的詩意詮釋。當他說“詩之所以為詩,是因為它本質上表達了理想”時,恰與寶玉筆下茶香氤氳的午后、少女笑語嫣然的瞬間,形成跨時空的呼應。這些詩句不僅是大觀園生活的鏡像投射,更是一面棱鏡,將人類對美好的永恒向往折射為具體的生活圖景:茶盞中浮動的晨曦、星垂平野時流淌的銀輝、裙裾拂過青石板的窸窣聲……這些碎片化的詩意,在“千紅一窟”“萬艷同杯”的悲劇中凝結成琥珀,成為對抗虛無的永恒坐標。曹雪芹的筆觸始終游走在“鏡”與“燈”的辯證之間:詩中的大觀園既是現實生活的投影(鏡),又是理想世界的燈塔(燈)。當寶玉在“松影一庭唯見鶴”的月夜與仙鶴對坐,當黛玉以葬花詞為落紅賦魂,他們都在用詩重構被禮教割裂的生命完整性。這種重構并非逃避現實的烏托邦幻想,而是以審美對抗異化的存在哲學——正如海德格爾所言,“詩意的棲居”正是人在大地上的本真存在方式。寶玉的“詩意”不是對現實的否定,而是以茶酒花月為媒介,在庸常中開鑿出通向永恒的甬道。三百年后的今天,當我們重讀這些詩句,會發現寶玉追尋的“桃花源”從未消逝。它藏在城市咖啡館的晨光里,當白領暫離鍵盤與落地窗外的梧桐影共飲咖啡時;它浮現在社區花園的秋千上,孩童追逐的笑聲與黛玉葬花的淚痕形成奇妙的復調;它更隱匿在每個深夜書頁翻動時,讀者與寶玉隔空對酌的瞬間。這種跨越時空的共鳴,印證了艾布拉姆斯的洞見:詩歌描述的“一般真實”,恰是人性深處永不熄滅的星光。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国产精品二区在线| 9999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精品永久www忘忧草|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999|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国产精品自在拍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国模私拍视频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久久电影院| 久久96国产精品久久久|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视频久久| 十八18禁国产精品www|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91在线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热久久99精品这里有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久|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影院|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片|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