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唐人選本的“標榜之風”
    來源:光明日報 | 盧燕新  2025年06月19日11:10

    唐人選本存在“標榜之風”,說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六《〈國秀集〉提要》:“梁昭明太子撰《文選》,以何遜猶在,不錄其詩,蓋欲杜絕世情,用彰公道。今挺章與穎,一則以見存之人采錄其詩,一則以選己之詩為之作序,后來互相標榜之風,已萌于此。”不難看出,《〈國秀集〉提要》所謂選本的“標榜之風”,其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以見存之人采錄其詩”,一是“以選己之詩為之作序”。

    《國秀集》今存,較早者有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現存各本,集前有序,均未署作者姓名。集末有跋,謂“《國秀集》三卷……天寶三載國子生芮挺章撰,樓穎序之……穎五篇,亦在其間……元祐戊辰孟秋……龍溪曾彥和題。”據曾彥和跋,樓穎撰寫了《國秀集序》。同時,跋所謂《國秀集》選“穎五篇”,亦見于今存諸本卷中。若此,則《國秀集》確有“標榜”之嫌疑。

    然而,以四庫館臣所云“標榜之風”的兩個基本要素衡量,謂“后來互相標榜之風,已萌于此”則不夠準確。探查見存典籍,唐人選本的“標榜之風”,至少可以上溯至慧凈編《續詩苑英華》。該選本,集前有劉孝孫序,事見《續高僧傳》卷三:“慧凈……撰《詩英華》一帙十卷,識者懷鉛,采其冠冕。吳王諮議劉孝孫,文才翹拔,為之序……”劉孝孫拜“吳王諮議”,見《舊唐書》卷七二《褚亮傳》附《劉孝孫傳》。據兩《唐書》之《高祖本紀》《太宗本紀》及《舊唐書·劉孝孫傳》,知劉孝孫約貞觀十五年(641),為李恪諮議參軍,尋卒。因此,《續詩苑英華序》當作于貞觀十五年前后。

    《續詩苑英華》今佚,但諸典籍仍保存有其零星事跡。《郡齋讀書志》卷二〇“總集類”《續古今詩苑英華集》載:“輯梁武帝大同年中《會三教篇》至唐劉孝孫《成皋望河》之作,凡一百五十四人,歌詩五百四十八篇。孝孫為之序。”《唐音癸簽》卷三一“集錄”亦曰:“唐人選唐詩,其合前代選者,有《續古今詩苑英華集》。”注曰:“唐僧惠凈輯,自梁至唐初劉孝孫止,十卷。”引文所謂“《續古今詩苑英華集》”即《續詩苑英華》,“惠凈”即“慧凈”。《成皋望河》今存,見《初學記》卷六《地部中·河第三》、《唐詩紀事》卷四“劉孝孫”條、《全唐詩》卷三三,題均作《早發成皋望河》。劉孝孫序今存,收錄在《全唐文》卷一五四,題作《沙門慧凈詩英華序》。據此知,劉孝孫為《續詩苑英華》題序,《續詩苑英華》也選錄了劉孝孫的詩。以四庫館臣論品觀點衡量,唐人選本,至晚在貞觀十五年前后編成的《續詩苑英華》中,就有了“互相標榜之風”。

    縱觀唐人選本,其“標榜之風”不惟“互相標榜”一種形式。除《續詩苑英華》《國秀集》等選本所見“標榜”的特點外,常見者,還有以下兩種:

    第一,為編者自己“標榜”。即編集者在編纂選本時,收錄其本人之作。如上所論芮挺章《國秀集》,跋謂“《國秀集》三卷……挺章二篇……亦在其間……”《國秀集》選芮挺章詩,見選本卷下,二首詩題為《江南弄》《少年行》。又如《玉臺后集》,《新唐書·藝文志》《通志·藝文略》《宋史·藝文志》題名李康集撰,余者皆題名李康成。該集,《郡齋讀書志》卷三“樂類”謂“二百九人所著樂府歌詩六百七十首”,劉克莊《后村詩話續集》卷一也有類似記載,并謂“中間自載其詩八首”。據此知,《玉臺后集》不僅“自載其詩”,而且,采錄詩什遠高于選本摘擷詩人詩什的平均數。

    第二,為親朋好友揚名。如《篋中集》,序謂“自沈公及二三子,皆以正直而無祿位,皆以忠信而久貧賤,皆以仁讓而至喪亡。異于是者,顯榮當世。誰為辨士……篋中所有,總編次之,命曰《篋中集》。”序謂選編對象為“沈公及二三子”,但問題遠不止于此。《篋中集》今存,凡七人,詩二十四首。其中,錄其弟元季川詩四首,數量僅次于孟云卿五首,與沈千運、張彪并列第二。換句話說,元結所謂“正直而無祿位”“忠信而久貧賤”“仁讓而至喪亡”者,即指其弟等七人。重要的是,《篋中集》愿為諸人充當“辨士”,使“沈公及二三子”能夠“顯榮當世”,其“標榜”心態顯而易見。又如裴潾選《大和通選》三十卷,《舊唐書》卷一七一《裴潾傳》曰:“集歷代文章,續梁昭明太子《文選》,成三十卷……當時文士,非素與潾游者,其文章少在其選……”可見,《大和通選》選錄詩文,以是否與“游”為選錄標準,其“標榜”之旨亦是十分明顯的。

    唐人選本為什么會出現“標榜之風”?其關鍵是聲名意識的影響。唐人何以重聲名?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科考的驅使。《舊唐書》卷一四七《高郢傳》載:“時應進士舉者,多務朋游,馳逐聲名。”白居易《與陳給事書》亦稱:“伏以給事門屏間請謁者如林,獻書者如云,多則多矣。然聽其辭,一辭也;觀其意,一意也。何者?率不過有望于吹噓剪拂耳。”對此,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第十章《進士行卷與納卷》指出:“外地士子始到京師,就先要拜訪名公巨卿,借他們的稱譽而造成文名,就大有利于登科。”可見,有聲名者,參加科考很可能會占得先機。因此,為了科舉及第,應舉文士往往熱衷于對聲名的追逐。

    第二,立功的需求。如王勃《為人與蜀城父老書(二)》:“然則拾青紫于旦暮,取功名于俄頃;演文物而動寰中,騰聲名而振天下。”不難看出,在王勃文中,“取功名”“動寰中”“騰聲名”“振天下”是緊密聯系的。又如,楊炯《從甥梁锜墓志銘》:“由是交通遂廣,聲名益振。朱家大俠,滕公有然諾之言;劇孟過人,袁盎有逢迎之禮。”“朱家”“滕公”,典出《史記·季布傳》。“劇孟”“袁盎”,典出《史記·袁盎傳》。“朱家”句謂朱家俠義救季布而名聞當世,“劇孟”句云劇孟以“過人”而獲得袁盎禮遇。據此可知,唐人重“聲名”,是和功業追求有密切關系的。

    第三,流芳后世志愿的影響。如蕭穎士《為陳正卿進〈續尚書〉表》:“聲明不足以垂后裔,其于帝道疏矣!”顏真卿《送福建觀察使高寬仁序》:“振肅風紀,表儀一方。盡致君澤民之道,使聲名流芳史冊。”柳宗元《上桂州李中丞薦盧遵啟》:“故凡明智之君子,務其巨以遺其細,則功業光乎當時,聲名流乎無窮,其所以激之于中者異也。”很顯然,唐人不僅關心“致君澤民之道”“功業光乎當時”,亦十分看重“垂后裔”“流芳史冊”“流乎無窮”。甚至是,留名后世更受文士關注。

    因此,緣于社會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唐人十分重視聲名。而選本恰有博取聲名的功效,這正好迎合了唐人立名的旨趣。如《正聲集》,劉肅《大唐新語》卷八“文章”云:“后孫翌撰《正聲集》,以希夷為集中之最。由是稍為時人所稱。”很顯然,因為《正聲集》以劉希夷為“集中之最”,故其方才知名“時人”。因此,有些選本編輯家在聲名意識的助力下,自然而然就生成了“標榜之風”。

    但也應看到,唐人選本雖有“標榜之風”,但熱衷于此者,并非常態。如《河岳英靈集敘》稱“如名不副實,才不合道,縱權壓梁、竇,終無取焉”。竇常選《南薰集》三卷,《郡齋讀書志》卷二〇“總集類”載:“其序云:‘欲勒上中下,則近于褒貶,題一二三,則有等衰,故以西掖、南宮、外臺為目,人各系名、系贊。’”可見,殷璠所遴選的目標對象是優秀詩什。竇常纂集,自覺排斥“褒貶”“等衰”等做法。又如,孟利貞編《續文選》、卜長福纂《續文選》、徐堅等集《文府》,宋唐士恥《靈巖集》卷三曰:“孟利正、卜長福之《續文選》,卜隱之《擬文選》,膛若乎其學步矣,徐堅《文府選》云乎哉!”李吉甫選《類表》五十卷,《通志》卷七〇《藝文略八》表章類曰:“唐世章奏,分為門類。”很顯然,這些選本,或有所傍依,或以選錄詩文為旨歸。因此,這類編集家既無聲名之志,自然不會沾染“標榜之風”。

    (作者:盧燕新,系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

    56prom在线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 久久久久琪琪去精品色无码| 国产精品伦理一二三区伦理| 99久久综合精品国产|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下载|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18禁| 人成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99香蕉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不卡|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re99|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91大神在线精品视频一区|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国产精品免费看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