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疊復(fù)”意蘊
寫文章,要“干凈利落”。這幾乎是古今驗證寫作者基本能力的一條標準。
可古代文章高手,有時寫作起來,卻不見得一定如此。譬如《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中,就有這樣一節(jié):“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魯仲連是齊國的名士,他游歷到趙國時,遇見秦國圍攻趙國邯鄲,他立即趕過去見趙國享有盛名的平原君,不料平原君無所作為。魯仲連對平原君說:“我原來認為你平原君是天下的賢達公子,我從今而后知道你并非天下賢良公子啊?!卞X鍾書先生在《管錐編》中評道,此節(jié)文字看似“堆疊重復(fù)”,“實則曲傳躊躇遲疑、非所愿而不獲己之心思語氣?!蓖锵那?,正是通過“疊復(fù)”傳達出來的。
關(guān)于古文中的“疊復(fù)”意蘊,《管錐編》中還有幾處分析。例如《水滸傳》中:“‘王倫自此方才肯教林沖坐第四位。’”王倫是梁山泊早期寨主,心胸狹窄。林沖無處落生,投奔于此,王倫百般為難,最終無奈給了林沖一個靠后的位置。《水滸傳》的表述,使句子糾結(jié)疊復(fù)起來,傳神地描述出王倫勉強無奈的心情。
又如“《莊子·天運》寫孔子見老子歸曰:‘吾乃今于是乎見龍!’嘆非常之人而得幸會也。”疊復(fù)的“于是乎”,正吐露出見到高人難于言表的敬服心情。“《逍遙游》寫鵬待風(fēng)厚方能振翼曰:‘而后乃今培風(fēng)……而后乃今將圖南’,明遠大之事匪可輕舉也。”莊子筆下的鯤鵬,過于巨大,所以必須借助積厚的風(fēng)才可飛起來。此處用“乃今將”詞,看似略疊復(fù),可正給人一種起步艱難,掙扎奮行的感受,說明遠大的事情,不會輕而易舉獲有。
對這幾個例子,錢先生如此小結(jié):“均稠疊其詞,以表鄭重?!北M管字或句子疊復(fù),可為充分展示,也就不惜如此。
疊復(fù)之詞有時還關(guān)乎性命攸關(guān)之事?!埃ㄋ抉R)遷本書《張釋之、馮唐列傳》釋之諫文帝曰:‘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將何以加其法乎?’”《史記》此章里,記錄了大臣張釋之與漢文帝的一節(jié)對話。當時有一個盜賊,居然偷了宗廟里的東西,張釋之按律判了此人斬首。文帝覺著此事甚大,應(yīng)該判處滅族。張釋之就說了上面的話:今天偷盜了宗廟里的器物便要滅族,那么假若萬分之一可能,如果有個愚蠢的家伙挖取了長陵(漢高祖劉邦與呂后合墓)上的土,那你又該加上哪一條法律懲罰他呢?張釋之舉的例子過于犯忌諱,所以他說話極端小心翼翼,不惜累累疊加虛擬詞語。對此,錢鍾書先生作了細微同時到位的分析:“盜掘本朝先帝陵墓,大逆不敬,罪惡彌天,為臣子者心不敢想而亦口不忍宣也,然而臣姑妄言之,君其妄聽之;故‘有如’而累以‘萬分之一’,猶恐冒昧,復(fù)益以‘假令’,擬設(shè)之詞幾如屋上加屋,心之猶豫,口之囁嚅,即于語氣征之,而無待摹狀矣?!睆堘屩藭r似乎不會說話了,“有如”后面,不說“萬一”,卻用看去明顯啰嗦的“萬分之一”,后面再加“假令”,擬設(shè)語氣“屋上加屋”般疊摞,正充分反映了極為猶豫、不忍說又不得不說的內(nèi)心活動。關(guān)乎性命,自然不可簡潔。
語言疊復(fù),有時還有增加分量的作用。錢鍾書舉《魏書·楊播傳》為例:“楊椿誡子弟曰:‘汝等脫若萬一蒙時主遇’,疊詞以示語重心長。”楊椿是楊播的弟弟,他在退養(yǎng)時,給子弟說了不少話,其中的這么一句:你們假若萬一能蒙受主上恩遇……“脫若”“萬一”都是假設(shè),一般說來,用一詞即可,可楊椿疊用,反映的正是錢先生所謂“語重心長”。錢先生再舉一例:《宋書·前廢帝紀》:“太后怒,語伺者:‘將刀來剖我腹,那得生如此寧馨兒!’”此廢帝即南朝劉宋孝武帝長子劉子業(yè),其16歲繼帝位,17歲為叔所殺。史書有其在位期間眾多殘暴、荒淫、無禮事件的記載。錢先生錄出的句子,是其母后患病,讓人叫他去看望,他卻說:病人跟前多有鬼,我害怕,哪里能去。他母親大怒,對服侍的人說:用刀把我的腹剖開,怎么生出這樣一個兒來!“寧馨”本就是“如此”的意思,可仍然疊加用“如此”一詞,顯然有強調(diào)憤怒的成分?!端螘纷髡哌@樣寫,還受到后來清代經(jīng)學(xué)家郝懿行的質(zhì)疑,他在《晉宋書故》中認為《宋書》作者沈約“著書不得其解,妄有增加,翻為重復(fù)?!苯ㄗh“‘寧馨’上刪去‘如此’二字,則得之矣。”對郝懿行的評說及建議,錢鍾書有些不客氣:郝懿行真是被自己的專業(yè)遮蔽了,難道沈約真不懂“寧馨”為當時“如此”的方言么?他是在增重語氣?。 叭绱藢庈啊辈⒂茫怯詿o言,重疊反復(fù)以表深重感嘆。
及至談到白話小說,錢鍾書先生來了興趣。他在增訂《管錐編》時,又加了兩個相關(guān)例子:白話小說中撮述告語之委屈丁寧,每重言而變其文。如《金瓶梅》第三十四回:“拉到僻靜處,告他說:‘你家中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西游記》第三十七回:“這等這等,如此如此,將那夢中話一一的告訴行者”。這里的“疊復(fù)”,其實恰是“簡省”。
《管錐編》中,錢先生以淵博的閱讀和精微的識見,擇選疊復(fù)表述之例證,又將人們運用時的態(tài)度、心情及程度加以解析,的確開人眼界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