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國慶:鋪寫新時代“千里江山圖”的炫彩畫卷
《劉醒龍地理筆記》由《上上長江》《天天南海》和《脈脈鄉邦》三部書構成,其中《上上長江》為首部之作,全書19.2萬字,收入46篇文章,是三部書中收入文章最多、字數最多的一部關于長江的新書,極富閱讀價值和美學價值。
2025-01-26
-
“在地”書寫與新鄉愁美學——論舒飛廉《云夢澤唉》
舒飛廉的新作散文集《云夢澤唉》面世后好評如潮,甫一推出便先后獲得“英雄城市文學盛典暨2023武漢文學季”“年度散文家”獎,上榜“2023年收獲文學榜長篇非虛構榜”等。
2025-01-26
-
鄒建軍:李強詩歌創作與民間歌謠的結構關系
李強的詩歌創作已經超越一個自然的階段,而進入一個自覺與自由的階段,第七本詩集《大地上的家鄉——李強自選詩》的出版,表明了我上述判斷的正確性與準確性。
2025-01-26
-
李蔚超:否定之否定的城市微觀史
“林檎”其實大有來歷,《東京夢華錄》里枚舉干果、時果時,皆有“林檎”一類。
2025-01-26
-
一部通過“疼痛”重新看人的小說——讀解陳繼明長篇《大聲獨白》的一個維度
這是一部聚焦“人類疼痛”的小說。
2025-01-26
-
陳聰小說《讓它降落》:戰火中的心靈救贖
看陳聰這篇小說,讓我不由得想起2017年在伊斯法罕的一家展廳里看到的那張舉世聞名的照片:那個叫阿蘭·科迪的3歲敘利亞小男孩尸體,趴在土耳其海岸的沙灘上。
2025-01-25
-
讀《過年書》:春節呈現的璀璨光彩
《爆竹除舊慶升平》 一九五○年春節 豐子愷作 選自《過年書》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2025-01-25
-
張敦:捕捉生活中最隱秘的閃電
這四篇小說,我最熟悉的是江萊的《粉紅色閃電》。
2025-01-24
-
文學在“雙基時代”的七十二變
“雙基時代”的到來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文學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演進、科技的創新交相輝映。
2025-01-24
-
用慧心與作品對話——評申美英《春透梅花骨:何振岱詩詞賞析》
旅美華文作家申美英,祖籍山西晉城,曾從事文化與新聞、宣傳工作,現為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秘書長。
2025-01-24
-
大山、自然與靠近的幸福——評宋先周《朝著幸福的方向奔跑》
《朝著幸福的方向奔跑》是宋先周的散文集,甫一出版就引起了關注,并榮獲第十一屆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
2025-01-23
-
隱秘角落中的女性話語——讀駱平《在彌勒》
《在彌勒》以一封舉報信為起點,從訊問出發,勾連起四對夫妻在彌勒的旅游經歷,展現出“我”與妻子的婚姻真相。
2025-01-23
-
資源與方法——小說本位思考錄
對一部文學學術專著的細讀和評價,有一個重要的進入角度,即從學術問題、學術知識、學術方法和學術價值之間的互動關系中,去把握其中的新問題、新資源與新結論。
2025-01-23
-
心靈生活、精神原鄉及多民族文學審美的交往
謝耀德是新疆石油系統的一位小說家,創作過一部反映新疆石油發展史的長篇小說《荒原之戀》。
2025-01-23
-
“90后”小說,代際沖突的凸顯與處置
當代文學現場中代際概念的推出及后續的各種指認大體上塵埃落定。
2025-01-23
-
索南才讓《姐妹花商店》:詩意草原上的情感糾葛
草原上的人會擁有怎樣的風情生活?他們所經歷的一切又形成了怎樣的掙扎?正如索南才讓所說:“這些商店的激情被我忽略了,它們遭受的困苦和快樂都應該與我們休戚相關。
2025-01-23
-
茶與飯的世情之美——評胡竹峰散文集《茶飯引》
胡竹峰新作《茶飯引》(長江文藝出版社)聚焦茶文化與日常飲食,分《茶書》《飯書》兩部分。
2025-01-23
-
詩的背后是歷史——讀辛曉娟《人生得意在長安》
辛曉娟(筆名步非煙)的《人生得意在長安:詩說大唐》(北京大學出版社)是基于她在百家講壇的“詩說唐朝”系列講座講稿編纂而成。
2025-01-23
-
詩性與生命的交織——蔣藍《寸鐵筆記》讀后
《寸鐵筆記》是成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蔣藍的新書,這是一部斷片式的思想隨筆,全書四輯分別是《思的寸鐵》《火與蛙》《箍桶匠與厚黑學》《話語的舌頭》。
2025-01-22
-
桫欏:在樸素中“藏鋒”
與文友桫欏相識十幾年了,初見面感覺他就像年畫里略帶些羞怯、可愛極了的善財童子,也是我以為那種可以坦誠交心且可以長期經常交往的朋友。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