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面“生活的真”,把善意留在內心
20世紀末以來,隨著現代性危機所引發的后現代文化尋根運動,文學被重新定義,文學的功能也被重新思考。
2024-11-08
-
生活萬歲——讀《生活啟蒙》
“啟蒙”是個當之無愧的“大詞”。
2024-11-07
-
在江河中發現——文化符號的新元素和新故事
眾所周知,在湖北和山西的文化交流中,有許多文化符號。
2024-11-07
-
如此“尋找”何時了?——讀南翔《尋找徐文龍》
南翔是教授也是作家,其創作尤以短篇小說見長,四年前的一則《伯爵貓》就獲得頗多好評。
2024-11-07
-
一部揭示職場人精神隱性饑渴的精品力作
職場人的精神隱性饑渴,是指職場人因心理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而陷入的一種心理焦慮。
2024-11-07
-
《祝雪俠評論集》:傾聽文字跳舞的聲音
“以特有的真誠和熱情,去解析一個個文學家的靈魂與人格,是需要能力的,祝雪俠在這個能力上,體現了自己足夠的才華。
2024-11-07
-
王安憶《長恨歌》:梨花帶雨,長恨悲歌
一闋長恨歌,半部紅樓曲。
2024-11-07
-
扎根大地的詩意書寫——讀翟英琴《大地芳華》
大地孕育生命,滋養萬物,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2024-11-07
-
鄉土的詩 鄉土的愛——讀《雪落在南方的鄉下》
胡金華是農民的兒子,自小就有一個文學的夢想。
2024-11-07
-
探尋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根基
沈湘平所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根基》,從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的辯證關系出發,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根基的內在邏輯、核心要義和世界意義。
2024-11-07
-
文學演講是一種特殊的文學教育——讀《莫礪鋒演講錄》
學術演講是學術交流的重要形式。
2024-11-07
-
語言藝術的廢存與蛻變——《去老萬玉家》
縱覽漢語言文學的流脈,它在每個歷史時期都留下了思想探索和文體創新的痕跡。
2024-11-06
-
從《富萍》到《繁花》——以“蘇北”作為一種方法
2000年,王安憶寫下小說《富萍》,講述了一個來自蘇北的女子在上海的遭際。
2024-11-06
-
故鄉,沉重而豐富的精神行囊
散文家汗漫的故鄉在河南南陽,具體來說則為南陽市唐河縣。
2024-11-06
-
沉淪與本真——讀《生活啟蒙》
一、生活的沉淪與抵抗 《生活啟蒙》主要圍繞都市知識女性叢牧之的日常生活,進行瑣細紛雜的敘述:叢牧之領頭運營的紀錄片小工作室發展艱難,手頭項目陷入創作瓶頸;與丈夫漸行漸遠,多年婚姻將以離異收場;對兒子熊仔成長過程的細微觀察;離家多年的父親,以一張死亡證明和若干遺物的形式,突然墜落在叢牧之已焦頭爛額的人生……千頭萬緒,危機四伏。
2024-11-06
-
豐盈或落寞的鄉村即景——劉慶邦《雞的悲喜劇》讀札
劉慶邦是當代優秀的短篇小說大家,我對他的閱讀已經有二十余年的歷史。
2024-11-04
-
翼裝飛行與颯颯風聲——《生活啟蒙》讀札
誠如小說的題名,劉汀的長篇新作《生活啟蒙》指向對于日常生活的探索和發現。
2024-11-04
-
新時代“地質隊員之歌”——歐陽黔森報告文學讀論
歐陽黔森是一位多文體、多門類寫作的代表作家。
2024-11-04
-
那些溫暖明亮的鄉愁——白庚勝詩集《玉壁金川》讀札
納西族作家、學者白庚勝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題材廣泛,涉及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多種文體。
2024-11-04
-
史詩記憶 英雄崇拜 精神原鄉
彝族創世史詩《勒俄特依》《六祖史詩》和《支格阿龍》等是“60后”彝族詩人文化尋根的源頭,并在其創作中有所體現,例如神人形象“雪子十二支”及祖先英雄“六祖分支”。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