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火接力》:傳承紅色基因的深情書寫
在閱讀生涯中總有那么一些瞬間,我們的思緒因情感的激涌而動容,我們的心靈因精神的偉岸而震撼,在情動與心動之后,我們輕輕拭去眼角的熱淚,繼而收獲思想的凈化和境界的提升。
2025-01-15
-
《愛情永遠是年輕》:展現人性的光華與亮色
在長篇小說《愛情永遠是年輕》(安徽文藝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入選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發布的“中國好書”2024年9月推薦書目)中,石鐘山嚴肅地探討了一個既流行又古老的主題:究竟何為愛情?作品生動展示各式各樣的愛情,或者更確切地說,傾情演繹了各式各樣失敗的愛情。
2025-01-15
-
“遠”村不遠,村小“事”大
鄉村是個廣闊的舞臺,蘊含著取之不盡的文學富礦。
2025-01-15
-
張志方 :再讀《晚熟的人》
2020年10月,莫言《晚熟的人》出版不久,我淺淺讀了一遍。
2025-01-14
-
鄉土小說的第四種面目——論曾劍長篇小說《向陽生長》的自在寫作
摘 要:曾劍長篇小說《向陽生長》呈現出鄉土小說的第四種面目——自在寫作,即用真切之感和悲憫之情回望故鄉和自我成長,將個人敘事和鄉村敘事融為一體、將自我覺悟融入鄉土回憶。
2025-01-14
-
《花燈調》:新時代脫貧攻堅的鄉村故事
原標題:推薦一本好書《花燈調》 作家劉慶邦推出的長篇小說《花燈調》,聚焦脫貧攻堅干部群體中的第一書記。
2025-01-14
-
走出了“象牙塔”,走不出的“圍城”
大學敘事”是當代文學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格非、李洱、曉蘇等一批作家都出身高校且善于寫以大學校園為主題的小說。
2025-01-14
-
來穎燕:“凡心”和“野心”
讀到朱婧的新作《思凡》,我很吃驚。
2025-01-14
-
孤獨就是和自己“捉迷藏”——評胡塵子《捉迷藏》
每個秋季學期,北師大文學創作專業一年級的研究生都要上一門必修課“文學創作理論與實踐課”。
2025-01-14
-
“風景散文” 與地方性知識生產——讀阿來的《西高地行記》
阿來說:“我熱愛青藏高原上的旅行:自然中包藏著文化,文化在自然中不經意地呈現。
2025-01-14
-
萍水相逢一照拂——讀如君小說《真想跳舞啊》
工廠的陽光像透明的金屬,“帶著日復一日的冷峻”,在這里,“我”遇到十六歲的雯雯。
2025-01-14
-
鄭禮《傳記》:看淡生活才可超脫于生活
鄭禮的《傳記》以第一人稱的細膩距離描寫了“我”在離婚辭職后一蹶不振避世于九華山下,又因為機緣巧合在父親的牽線下接到一份為煤老板萬倉寫傳記的臨時工作,遂回到家鄉山西,住進大汖村后山里的寺廟,為傳記撰寫做準備。
2025-01-14
-
編輯手札 | 《星星》: 你從遠方來
文學名家巴金先生曾深情地寄語青年作者:“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
2025-01-13
-
“他是造過很多新房子的人”——賈夢瑋印象記
賈夢瑋的生活與寫作,往往都在人們的意料之外。
2025-01-13
-
復數的作者與文體突破——談談作為戲劇家的莫言
毫無疑問,莫言幾十年的文學創作已經成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文學的生動縮影和重要表征,巨大而持續的影響力貫穿于40年的當代文學發展歷史。
2025-01-13
-
《父親和雕像》:為那座無言的“工人雕像”發聲
工廠、工人是作家肖克凡心中永遠的情、永遠的痛,也是他不斷書寫的動力。
2025-01-13
-
細節的意義——詠康小說的敘事風格
“95后”作家、導演詠康最新的兩篇小說《丟棄》《流凌隱匿的時刻》所述主題差別很大,《丟棄》像一則人性反復的寓言,后者則可以算作生活磨難與存在之虛無的悲劇呈現。
2025-01-12
-
誰人恰解其中味 人生篇章任我裁
打世紀之交闖入文壇以來,海飛便給讀者留下了幾個深刻的印記:一是始終飽有一定的創作量;二是持續在“諜戰”領域深耕——從“民國諜戰”到“古代諜戰”——莫不展示出豐沛的想象活力和卓然的個性;三是從小說原創到影視衍生的并行不悖。
2025-01-12
-
它們是芳香的種子
蔣藍的思想隨筆集《寸鐵筆記》,像極了一棵根深葉茂、繁花累累的高大桂樹。
2025-01-12
-
凝望弱者的眼睛——讀杜梨《鵑漪》
杜梨的中篇小說《鵑漪》有著綺麗夢幻的超現實外觀。
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