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苦難與救贖:歷史語境中的《悲慘世界》及其全球旅程
近期,音樂劇《悲慘世界》重返中國,在上海大劇院開啟為期55天的駐演。
2025-11-19
-
“誰為仆人立傳”:《伍爾夫女士及其仆人》中的“主仆辯證法”
1924年,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也譯作伍爾芙)在劍橋大學發表了題為《班奈特先生和布朗太太》的演講,其中有如下論斷:“在1910年12月左右,人的性格變了。
2025-11-18
-
《歐亞與全球性》:關于“天人合一”與“協同共存”的價值共鳴
弗拉基米爾·維亞切斯拉沃維奇·馬良文,俄羅斯高等經濟研究院亞洲區域部教授,知名漢學家,曾就職于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巴黎大學、遠東聯邦大學、中國臺灣淡江大學等教學和科研單位,先后出版50余部專著。
2025-11-18
-
戴從容:對“芬尼根的守靈夜”的三重解讀
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創作《芬尼根的守靈夜》(1939)的時期,正是愛爾蘭從爆發內戰,到擺脫英國自由邦的身份,獲得完全獨立的這段時期,其間愛爾蘭看似無解的內部矛盾、愛爾蘭社會如何發展、北愛六郡何去何從,都成為愛爾蘭人面臨的迫切問題。
2025-11-17
-
安吉拉·卡特:讀一本書就像為自己重新書寫它
無論是對安吉拉·卡特的作品有深入了解還是僅稍有涉獵的讀者,都不難注意到她對“改寫”或“重述”的興趣,無論是以《染血之室》為代表的對經典童話文本的改寫,非典型女性主義的文化批評專著《薩德式女人》,還是其短篇、長篇小說中豐富的互文——從《簡·愛》、波德萊爾的“黑維納斯”組詩、莎劇、圣經典故,到民間傳說、好萊塢電影明星、歷史上的罪案……在這些充滿了改寫、重述沖動的故事中,卡特為我們生動地展示了她本人以及她的作品所依存的那個年代的時代精神、感受方式——質疑一切,拆解一切,重新審視從每天的日常生活到長久以來的文化規范等一切事物。
2025-11-13
-
追尋巴黎蒙帕納斯逝去的時光
今年10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亞諾出版新作《70號乙,藝術家的入口》(70 bis,entrée des artistes)。
2025-11-11
-
做一個多元文化的參與者
旅行的意義是什么?旅行書寫的意義又是什么?這樣的問題本無固定答案,卻似乎在《一個旅人:保羅·鮑爾斯文化游記》中得到了較為充分的詮釋。
2025-11-10
-
破局之光:斯諾與中國故事的全球傳播
2025年7月19日是埃德加·斯諾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2025-11-07
-
她在半個世紀前就寫下了今日美國
《為了活下去,我們給自己講故事》[美]瓊·狄迪恩 著 許曄 張之琪 等譯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25年出版 新聞界一直有種說法“新聞是易碎品”,它似乎只有當下短暫的作用,在第二天、當天傍晚,或者于我們如今身處的信息洪流時代,在下一分鐘、下一秒,就會被新的熱點取代。
2025-11-05
-
挪威作家貢希爾德·厄耶赫格的小說集《結》:現實與荒誕互相穿透
“我就這么走著,本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只要有人看見我,可就是沒人看見。
2025-11-05
-
在狄德羅書信中窺見百科全書時代的智識生活
書信,自古以來是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傳統方式。
2025-10-31
-
《八重櫻閑話》:將文學變成一場關于“如何觀看”的藝術
過去從未遠去,它只是換了敘述者。
2025-10-31
-
《銀景》:間諜小說大師留給世界的最后一個謎
2020年12月13日,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在英國因肺炎去世——一代文學大師兼“時代記錄者”隕落。
2025-10-27
-
桑塔格研究的三個突破
2012年的冬天,鄭州大學的張莉教授與我多次“來電”后,終于在南京大學的一次學術會議中“奔現”。
2025-10-24
-
熱愛遠山,祛魅遠山
最近被“行走文學”這個名頭吸引而讀了羅伯特·麥克法倫有名的三部曲《念念遠山》《荒野之境》《古道》。
2025-10-23
-
山本文緒:世情的洞察者
有一天我看到豆瓣的新書條目,驚覺山本文緒已不在人世一段時間了。
2025-10-20
-
卡洛斯·富恩特斯, 應被重新呼喚的名字
2025年9月,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墨西哥國寶級文學巨匠卡洛斯·富恩特斯的經典小說系列四種:《狄安娜,孤寂的女獵手》《與勞拉·迪亞斯共度的歲月》《墨西哥的五個太陽》《鷹的王座》。
2025-10-17
-
黑塞《中國人的看法》:真正的跨文化理解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1921年12月25日曾在瑞士《新蘇黎世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人的看法》的時事評論,同時還以《看法》為題將該文發表在柏林《福斯報》上。
2025-10-16
-
一部革命青年的“生活指南”
1863年2月3日,在《圣彼得堡警察新聞》上刊登了一則遺失啟事: 2月3日,星期日,下午一點,本人由德穆特旅館沿大科紐什尼亞街行至街角卡佩爾公寓,之后穿過涅瓦大街,又經過卡拉萬街和謝苗諾夫橋,行至利捷伊大街和巴謝伊大街交叉處的克拉耶夫斯基公寓,在這段路上遺失了一個包裹,內有兩本訂好的手稿,標題是《怎么辦?》,凡有人將此包裹送至克拉耶夫公寓涅克拉索夫處,可獲酬金五十銀盧布。
2025-10-16
-
拓寬生態文藝批評理論的新視野
自新時期文學以來,一批富于強烈思想自覺和探索意識的文藝理論家積極而主動地思索新現實主義文學批評的理論建設,并以此為基點,深入探尋中國當代文學理論體系建構的方略,創建出具有完整意義的中國當代文學理論體系。
2025-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