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本文詩學:中國文論走出去的路徑與方法
摘要:中國文論走出去的現象古已有之,當下重提這一話題與世界范圍內的文論危機有著密切關系,當代西方文論普遍成為哲學理論征用的場地,理論先行導致了文論的危機,使文本解釋失去了有效性。
-
從“失語”到“走出去”:中國文論的當代建構與影響
摘要:中國古代曾建構過體大思精的文論體系,現代以來,中國學者融匯古今,聯通中西,在文論上做出了不少創見。
2020-07-20
-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文學批評的歷史觀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在推陳出新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2020-07-10
-
文學要寫出飽滿而深刻的人
今年是我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
2020-07-10
-
文藝創作要有文化傳統“打底子”
經典人物是中華歷史文化血脈傳承不斷、源遠流長的重要力量。
2020-07-08
-
扎實推進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
2020年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宣布將原隸屬于文學門類中一級學科的藝術學升格為獨立學科門類的第十年。
2020-07-08
-
從文藝的大眾化到文藝的精品化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
2020-07-08
-
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典型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民族復興的新時代。
2020-07-03
-
在傳承中創新 鍛造時代經典
核心閱讀 繼承是為了發展,轉化是為了創新,傳統只有在通向未來的道路上才會永不干涸 青年創作者已經走在轉化發展的路上,也有更多讀者、觀眾、用戶不僅成為文化接受者而且成為新的文化創造者。
2020-07-03
-
有擔當才能有大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
2020-07-02
-
腳踩大地之上,再談放飛想象的翅膀
文藝創作如何處理好藝術想象與現實生活的關系,作家藝術家如何才能創造出偉大的作品,這是文藝領域一直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2020-07-01
-
慢速經驗與當代美學的問題轉換
現代、后現代的歷史余波并未真正遠去,當代作為嶄新的歷史階段,其新生的語境孕育出獨特的時間感受,即“慢速經驗”。
-
承擔起當代作家的責任與使命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團結一心,打響了一場罕見的抗擊疫情戰斗。
2020-06-23
-
特殊時期中綻放的新時代文藝觀
2020年伊始,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病毒,文學界迅速行動起來。
2020-06-22
-
正確的價值導向是文藝作品的生命線
【新時代·新創作·新文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發揮各自特長,擔負起使命,從專業的角度積極應對,以文藝作品的形式,記錄抗疫一線的真實圖景,反映疫情防控過程中涌現出的英模人物的先進事跡,傳遞溫暖,提振信心。
2020-06-17
-
新時代美學發展的新思路
為了在新時代發展中國美學研究,有必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深入研究當代世界美學的發展趨勢,研究和闡釋中國傳統美學思想資源,面向當下中國人的審美和藝術實踐,使美學為當代社會服務。
2020-06-16
-
科學、藝術與創新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基石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
-
科技新時代人文學科的使命
一 最近這幾十年來,從個人電腦的普及到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再到人工智能的發展,使人們感到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2020-06-09
-
建設全球智能話語體系——以“文化性”與“技術性”為進路
今天,一直以來由人主導的人類交際系統正向智能人機交際系統轉換。
2020-06-09
-
用歷史文化資源講好中國故事
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期間來到云岡石窟。
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