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介入“寫作”:祛魅、融合與省思
在這科技以摧枯拉朽之勢迅猛發展的時代,人工智能(AI)恰似一股蠻橫且強大的異己力量,不由分說地強行插入社會生活的每一處縫隙,文藝創作與學術研究領域亦難以幸免,被無情地裹挾進這股洶涌浪潮之中。
2025-04-09
-
南帆:當代中國小說的文體演變
很高興有機會深入討論中國當代小說的文體演變。
2025-04-08
-
百年中國文藝大眾化的內在邏輯及其現實意義
摘要:百年中國文藝不斷推進文藝大眾化的理論創新、創作實踐及其制度建構,它主要立足于不斷變革的社會現實邏輯,充分發揮文學藝術的社會價值與功能,推動文學藝術與社會時代、文藝創作與社會實踐的融合與統一,體現出鮮明的人民性和實踐性特點。
2025-04-07
-
文字的力量是生命里的一束光
在生活的廣闊舞臺上,文字如同一束穿透塵世的光,照亮了平凡的角落,也升華了瑣碎的日常。
2025-04-06
-
AI時代的文科危機與應對
最近,復旦大學宣布縮招文科,引發一波熱烈討論。
2025-03-31
-
微媒介助力新大眾文藝真正名實相契
“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2025-03-27
-
厚植教育強國建設的民生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2025-03-25
-
以嶄新的現代文明意識觀照革命題材文藝創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2025-03-24
-
像阿多諾那樣思想,像薩特那樣表達
談及理論評論的文風問題,我的腦子里立刻蹦出兩位歐洲哲學家的名字:德國的阿多諾、法國的薩特。
2025-03-24
-
雙基時代文學理論的建構與思考
文學理論的范式革命與文明使命 在量子計算機首次解碼商代甲骨文隱藏著氣候詩的那一刻,人類突然意識到,文學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范式革命。
2025-03-23
-
劉瓊:新大眾文藝的人民性
從新大眾文藝的發生邏輯以及目前的實踐形態看,沒有人民性,就不會形成新大眾文藝,沒有強大的人民性,也不是新大眾文藝。
2025-03-20
-
新大眾文藝的新面貌、新主體與新標準
【編者按】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的迭代興起,人民大眾從臺下走到臺上、從臺前走到幕后,從文藝作品的接受者、欣賞者變成創作者、評價者。
2025-03-15
-
讓文明的燈塔照耀人類前行的正道
“我們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開創世界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生機盎然。
2025-03-15
-
新大眾文藝:構建人民文藝新范式
新大眾文藝是在新的文化語境、媒介場域、技術態勢和審美實踐中涌現的,為新時代中國人民所創作、所傳播、所享用,用以反映他們當下的生活、心理、思想、情感和趣味,通過全媒體渠道普遍流行并產生廣泛影響的多模態、風格化和不斷流變的新文藝形態。
2025-03-14
-
從曲藝與文學關系看新大眾文藝
【文學與其他藝術樣式如何攜手】 相聲、小品、評書、快板、二人轉、蘇州評彈……這些曲藝形式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以至于很多人都能說出幾個經典的曲目,甚至可以講出或者哼唱一段來。
2025-03-12
-
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步伐
過去一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日益凸顯,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
2025-03-11
-
數字現代性:中國新媒介文論話語范式
摘要:中國新媒介文論話語范式以數字現代性為基本屬性。
2025-03-11
-
南北分野的文學地理學與審美的文化記憶
摘要:南北分野之說乃是中國傳統深層的、頑強的文化記憶,它建構起有效的地理敘事范疇,構成中國古典乃至現代經典性的文學理論范式。
2025-03-10
-
新現場的對話:朝向數字空間的文學批評生態
當我們今天提起“瀏覽”,緊隨其后的目光往往不是移向敘述凝固瞬間的書頁,而是接入充滿動態時間經驗的網頁,選擇“打開”的也不是封閉的線性敘事文本,而是通向鏈接著無限復合空間的超文本,盡管它們的命名暗示著相互之間有著切近的關聯,卻潛藏著基于數字性的深刻區隔。
2025-03-03
-
文藝新樣態重塑創作與接受關系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語境下,新媒體技術的崛起深刻地改變了當下文藝的藝術生產機制、受眾接受范式與文化傳播路徑。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