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評家寫小說,還是要讓作品說話
一段時間以來,於可訓、張檸、李云雷等批評家紛紛發表小說作品,加入作家的行列,引發了媒體對“批評家寫小說”這一現象的關注。
2019-10-23
-
曹順慶:建構比較文學的中國話語
近年來,“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建構已經成為學術研究的重要議題,文化強國也成為中國的文化戰略目標。
2019-10-15
-
人物與小說的戲劇性
沈從文說:“小說要貼著人物寫”。
2019-09-23
-
賀紹?。憾唐≌f對于當代文學的意義
中國當代文學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志,至今已經有70周年了。
2019-09-19
-
李潔非:現實主義三題
我曾多次寫文談論“現實主義”問題。
2019-09-19
-
重建文學與生活的關系
這個題目看上去有點虛張聲勢,但確實是深淵一樣看不到底的文學之困。
2019-09-17
-
文學新血和早期風格
在未有網絡之前,寫作者的“發表自由”是控制在期刊為中心的文學想象、文學政策、編輯、發表、出版、批評、評獎等整套的文學制度下的,寫作者何時發表“處女作”,期刊在哪一刻發表誰的作品,既是個人寫作史,也有可能是文學史的高光時刻。
2019-09-17
-
自然文學的使命和境界
一 什么是自然文學?——以自覺的生態意識反映人與自然關系的文學,就是自然文學。
-
陳平原:有才華是好的,橫溢就可惜了
隨著年齡增長,我有幸不時應邀在各種開學典禮或畢業典禮上致辭。
-
小說續書可否看作創意寫作
七八年前,我開始關注到明清小說的續衍文化。
-
何平:再多的相似相像,我們時代的文學還是變了
何平,批評家,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關鍵詞:  青年作家2019-09-03
-
總體性、現實敏銳感與文學的理想性
當時間逼近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時候,中國作家普遍存在著強烈而廣泛的寫作焦慮,這就是現實主義的寫作焦慮。
關鍵詞:  文學的理想性2019-09-01
-
AI與未來寫作:決定寫作命運的不是AI,而是寫作自己
藝術的本質屬性是一種創造,個性化是人類創造的生命,如果沒有這一點,我們的文藝創作是立不起來的。
-
文學最終的指向不是對抗而是和解
我2008年開始正式寫作,十年來,一直在努力尋找和調整自己的寫作方向。
-
飛速發展的時代與不斷重構的“自我”
70后作家從1990年代中后期進入文學界,到現在已經20年了。
-
關于散文創作中的文學性與審美性:靈魂的復魅?
傳統觀念對于散文的理解比較狹隘,認為散文散漫、隨性、細節少,傾向于一種自我言說白描式的或記敘或抒情的表達,事實上這原本是文字表達的基礎入門,是小學三年級之前就該完成的認知。
2019-08-30
-
好故事和好小說是兩碼事
因為自身經歷的簡單,就文學資源而言,我的個人經驗實在是少有可用之處,所以我早期批量生產的那些飄著雞湯味兒的“青春哲理散文”絕大多數都是從別人處巧取豪奪,哪怕再是像模像樣的第一人稱敘述,也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有點兒小小說的意思。
2019-08-28
-
中國當代詩歌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情懷
詩歌是世界不同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心靈的吟唱,表現人類最真摯、永恒的情感,滿足人類對真善美的動人追求,展示人性中的高貴品質,這是詩歌天然的世界性。
-
必須重建寫詩的難度
也許,用“繁而不榮”來形容當下詩壇會引起許多人的共鳴。
-
幻想敘事推動創意寫作發展
幻想是想象的一種形式,在經驗主義哲學家洛克看來,幻想觀念區別于實在觀念之處在于前者在自然中沒有現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