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說家需要什么素質
面對紛繁的塵世,小說家必須是俗人。
2019-04-28
-
非虛構與報告文學:互為毒藥還是良藥?
技術革新和資本魅惑所帶來的非虛構新媒體寫作真實性問題值得警惕,但在另一層面上,大眾非虛構寫作平臺確實促發了全民非虛構寫作的熱潮,這是非虛構寫作在國內興起后最值得珍視的一個維度。
2019-04-27
-
非虛構:它拯救了多少現實感和真實性?
非虛構寫作對于被報告文學所弄丟的文學真實性,對于被虛構文學所弄丟的現實感,是一種拯救。
2019-04-27
-
從“機械復制”到“機械原創”:人工智能引發文化生產革命
“互聯網+”正在極速轉向“人工智能+”時代。
2019-04-25
-
解志熙:小說之大說
昨天晚上西渡來電話說,今天的座談會缺一個老師,希望我能補缺。
2019-04-25
-
電影——文學的終結者?
豪塞爾在他的卷帙浩繁的《藝術社會史》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的時代稱為“電影時代”。
2019-04-24
-
“新散文”的融通性
從世紀之初《作家》《大家》《布老虎散文》提倡并集中推出“新散文”,至今,新散文已有了廣闊的發表園地,各種文學刊物、特別是名牌刊物,都以發表“新散文”為重,《散文選刊》還開辟了“新體驗散文”專欄,并設立了“新體驗散文獎”。
2019-04-24
-
流行文藝的現實表達與理想關懷
在文學創作中,表達現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對理想的堅守。
2019-04-24
-
劉蒙之:非虛構寫作不是什么
主持語 作為一種文學現象,近年來的非虛構寫作風頭正勁。
2019-04-22
-
陳舒劼:情義的重量與變量
人與人之間的某種正面情感——人們通常在這個意義上習慣性使用“情義”一詞。
2019-04-17
-
宋明煒:科幻文學的真實性原則與詩學特征
科幻文學自誕生之日起,便與同時期居于主流的寫實主義文學關系撲朔迷離。
2019-04-16
-
如果沒有電腦,當代文壇也許是另一種樣貌
上世紀90年代前后,中國的作家們逐步開始使用電腦進行創作,書寫工具的改變把作家們從繁重的文字修改、謄抄工作中解放出來。
2019-04-13
-
虛構的目的,是為了靠近真實
我們這代寫作者,二三十年里親歷散文的劇變。
2019-04-12
-
“人民性”“主體性”問題的辯證思考
詩歌永遠是尋求理解與分享的 主體性概念是一個現代概念,自康德強調之后,成為西方啟蒙主義的一個重要話題。
2019-04-12
-
被寵愛的小清新作家和文學精神的落寞
當代備受推崇的作家恰恰是特雷弗、門羅等技藝精湛的文學匠人,也是麥克尤恩、村上春樹這類的小清新作家,這是文學精神的落寞 機緣巧合,我需要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博士項目之中做出選擇。
2019-04-12
-
謝有順:追問詩歌的精神來歷
一 廣東活躍著一大批優秀的青年詩人,這早已是文學界公開的秘密。
2019-04-11
-
唐勿:虛構是“小說最真實的成分”
要寫小說,就得面臨虛構的問題。
2019-04-11
-
汪廣松:虛構的真與幻
一 蘇軾在流放黃州期間,寫下了《前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已成為一個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
2019-04-11
-
黃德海:能思考的東西必定是虛構的
“藝術從來不覬覦自然的權力,并且斷然反對把藝術同自然混為一談。
2019-04-11
-
劉大先:虛構的危機與革命
虛構在最近十年的文學中遭到了最大的危機,直接的質疑當然是由“非虛構”的倡立引發的,但后者并非虛構的敵人,事實上它甚至在命名上都存在猶疑,并且倚恃“虛構”的概念,只是采取了否定性的指稱——這倒正證明了“虛構”乃是文學的底色,它起初的標靶針對的是漸呈僵化形態的“報告文學”話語。
201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