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詩應體現時代精神走進人民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9-04-10
-
該給報告文學“補補鈣”了
報告文學是深切地觸摸時代脈搏和人類精神世界的文體形式。
2019-04-10
-
冉正萬:無限的虛構和有限的小說
給自己的小說命名,也許為時尚早,但如果這種命名對今后的寫作有利,那么早一點命名又是很有必要的。
2019-04-10
-
劉勇:中國現代文學的歷史性、 當代性與經典性
“五四”作為中國社會歷史從古代向現代轉型的一個重要節點,是得到廣泛認同的,盡管對這個轉型節點的多重內涵還有不斷的討論,盡管對現代文學“現代”的含義在理解上依然眾說紛紜,盡管對于一些現代文學史的細節仍有爭論,甚至對于現代文學史分期、命名等問題仍有較大分歧,但無論如何,中國現代文學從“五四”發生至今,已然走過了一百年的歷程。
2019-04-10
-
現代人眼中的古代神話
王憲昭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神話學會理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少數民族神話數據庫建設首席研究員,完成課題及專著有《中國民族神話母題研究》《中國神話母題W編目》《中國創世神話母題實例與索引》等。
2019-04-06
-
在《金瓶梅》之前,大概還沒有哪部小說如此恣肆地暢寫清明節
【編者按】哈佛大學學者田曉菲在《秋水堂論金瓶梅》一書中逐回細讀《金瓶梅》。
2019-04-04
-
李潤霞:作者隱身,史實開口
文學研究中,與作家研究密切相關的傳記和年譜是一種悠久的文學史學研究。
2019-04-04
-
如何賡續武俠小說的文化記憶?
作為一種文學類型的武俠小說顯然走向末路了,但武俠的情感結構則可能散入新興的通俗文化之中,變換了模樣和氣質,而依稀綿延,賡續流播。
2019-04-03
-
提升文學的精神高度和情義濃度
編者按: 中國文學有著多情重義的傳統,一直以來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善與美戰勝丑惡,留下了無數經典作品,讓人們在閱讀或吟誦時感悟美好,觸摸希望,沉浸于人間情意和大愛之中。
2019-04-03
-
當下中國散文的病相
如果把中國當下的散文比作草木,以我之見,可以用以下八個字來概括:灌木繁茂,喬木稀缺。
2019-04-01
-
鄉愁、現實和精神成人:為詩歌說一點什么
一、失語與發聲 應該為詩歌說一點什么。
2019-04-01
-
長夜迢迢何時盡
“新散文”是繼“朦朧詩”、“先鋒小說”之后一次新的歷史跳躍。
2019-04-01
-
文學的現實性、理想性與審美性
寫“現實性”,并不意味著匍匐在生活的腳下,也不是說靠堆疊現實細節來塑造時代的肖像,而是說,作家既能夠扎根于粗糲的生活,又能夠向著“理想性”不斷地進發。
2019-04-01
-
王方晨:現代現實主義是一種必須的創作手法
我從不為流派寫作,但認同為了閱讀和研究,把寫作分成什么類型。
2019-03-31
-
21世紀中國小說如何偉大起來?
我想在一個有力量且有意味的格局中來品味小說中的故事,這種格局或許包含如下幾個關鍵詞:人生體驗、獨一無二的表現方法、一件不尋常的事情正在發生的幻覺、特別的尖銳性或目的論。
2019-03-31
-
李云雷:在實踐中推動精品創作
當談及“盛唐氣象”,我們會想到李白、杜甫、王維等;當談及“魏晉風度”,我們會想到“竹林七賢”等。
2019-03-29
-
李遇春:從“現實主義”到“微寫實主義”
摘要:1990年代以來,隨著“新寫實主義”口號逐漸陷入沉寂,當代中國的現實主義文學悄然掀起了一場藝術變革,這就是上世紀末以來“微寫實主義”在中國文壇的悄然興起。
2019-03-29
-
張均:當代文學的現實與“現實感”
摘要:近年文學擁有豐富現實經驗與思想資源,但其“現實感”卻尚有不足。
2019-03-29
-
作家的性別觀會長久地影響他未來的讀者
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間,評論家張莉對67位新銳女作家及60位新銳男作家分別進行了“我們時代的女性寫作調查”及“我們時代文學的性別觀調查”,邀請每位受訪作家從五個問題中選擇一個回答,每個回答限定在500-800字以內。
2019-03-28
-
堅持現實主義精神,創作新時代文藝經典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其中必然含有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
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