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現實與文學的理想性
寫出塵世的熱鬧與荒涼、生命的凋零與繁華,在沉默的大多數中寫出自己內心的聲音,在平庸的生活里寫出情感的深度,是文學的本質力量。
-
新時代詩歌需要中國風骨
在中國詩歌史上,盛唐是最令人神往的詩歌鼎盛時代。
2019-05-08
-
自媒體時代散文的突破與重生
深刻的思想來源于對生活的深入觀察,要善于觀察,還要勤于思考,要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
2019-05-08
-
轉型,或正名正義——“80后”文學創作與批評局限
主持人語 在批評話語廣泛關注較“80后”更為年輕一代的作家作品時,我們是否還有必要繼續使用“80后”這一代際批評裝置去集中探討已趨成熟的青年作家創作? 一方面,隨著青年作家寫作時間的延展,他們以愈發飽滿的文本形態捕捉同代人的復雜生活和切己的精神難題,并且形成了一種以對當下和歷史的整體性的思考拓寬青春敘事的觀照——這一時刻和變化,我們可以稱之為“80后”作家的集體轉型。
-
五四文學:在論爭中確立現代思想廣闊平臺
五四文學的發展是在一系列新舊、東西、古今論爭中展開的,因此,要理解五四文學,首先就需要理解這些思想論爭對于文學的特殊價值。
2019-05-06
-
科幻作品中的世界建構
想象不可想象的世界,并以文字的形式再現它,讓萬千讀者相信它理解它,這是科幻小說的使命,也是科幻小說中世界建構的藝術價值所在。
2019-05-01
-
余亮:時代轉型與勞動美學
1949年建立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重視創造發揚以工農為主體的文化事業,鼓勵工人寫作、鼓勵知識分子書寫工業生活便是其中重要一環。
2019-05-01
-
高昌:啊,新詩!
“五四”運動前后,新詩應運而生。
2019-05-01
-
謝有順:“詩教”的當下意義
之前參加“詩潤南國·廣東省小學生詩歌節”,接觸了很多小學生詩人,看他們現場作詩、發言,都有良好的詩歌教養,令我十分驚奇。
2019-04-30
-
李運摶:中國現代作家質疑城市的四個甄別
城市對人類文明的形成至關重要。
2019-04-30
-
小說家需要什么素質
面對紛繁的塵世,小說家必須是俗人。
2019-04-28
-
非虛構與報告文學:互為毒藥還是良藥?
技術革新和資本魅惑所帶來的非虛構新媒體寫作真實性問題值得警惕,但在另一層面上,大眾非虛構寫作平臺確實促發了全民非虛構寫作的熱潮,這是非虛構寫作在國內興起后最值得珍視的一個維度。
2019-04-27
-
非虛構:它拯救了多少現實感和真實性?
非虛構寫作對于被報告文學所弄丟的文學真實性,對于被虛構文學所弄丟的現實感,是一種拯救。
2019-04-27
-
從“機械復制”到“機械原創”:人工智能引發文化生產革命
“互聯網+”正在極速轉向“人工智能+”時代。
2019-04-25
-
解志熙:小說之大說
昨天晚上西渡來電話說,今天的座談會缺一個老師,希望我能補缺。
2019-04-25
-
電影——文學的終結者?
豪塞爾在他的卷帙浩繁的《藝術社會史》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的時代稱為“電影時代”。
2019-04-24
-
“新散文”的融通性
從世紀之初《作家》《大家》《布老虎散文》提倡并集中推出“新散文”,至今,新散文已有了廣闊的發表園地,各種文學刊物、特別是名牌刊物,都以發表“新散文”為重,《散文選刊》還開辟了“新體驗散文”專欄,并設立了“新體驗散文獎”。
2019-04-24
-
流行文藝的現實表達與理想關懷
在文學創作中,表達現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對理想的堅守。
2019-04-24
-
劉蒙之:非虛構寫作不是什么
主持語 作為一種文學現象,近年來的非虛構寫作風頭正勁。
2019-04-22
-
陳舒劼:情義的重量與變量
人與人之間的某種正面情感——人們通常在這個意義上習慣性使用“情義”一詞。
201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