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如何賡續武俠小說的文化記憶?
    來源:文匯報 | 劉大先  2019年04月03日08:45

    作為一種文學類型的武俠小說顯然走向末路了,但武俠的情感結構則可能散入新興的通俗文化之中,變換了模樣和氣質,而依稀綿延,賡續流播。

    前不久讀到一位哲學教授寫的批判武俠小說的文章,大致的意思是,武俠小說代表一種停留于原始“互滲律”層次上的幼稚思維方式,它基于傳統“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和人性觀,彌漫于民眾思想深處,是對主客相分的健全常識的遮蔽和解構,武俠精神向影視和電腦游戲的滲透更是使人們沉溺于幻想而忽視了對合理的思維方式的重建,亟待我們在大眾中普及一種起碼的理性即健全理智。

    就此文的立論而言本無不可,但論述過程卻讓人不敢茍同,因為在通篇談論“常識”的文章中充滿了對于武俠文化常識的盲視,而以啟蒙理性的獨斷和狹隘來裁判武俠小說,則是對二十世紀以來思想史與哲學史轉型的無知——難道讓所有人都成為單向度的“理性人”?這里面有著令人啼笑皆非的錯位,沒有分清楚文化的分途,即某個人喜歡武俠小說并不妨礙他對于嚴肅、高雅、精深文化的接受,反倒可能使他葆有包容之心和未被冰冷理性侵蝕的熱烈情感。

    新武俠:被重新發現和改造的民間

    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彼時原本居于港臺一隅的娛樂事業借助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回內地,作為成年人的童話,武俠小說與滿溢著民族主義激情的電視連續劇一道,因其自身內含的傳統文化因子而成為回流的大眾文化中最為醒目的一脈。

    《萍蹤俠影》就是最先于1981年6月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同年7月廣州創刊了《武林》雜志,并在創刊號上連載金庸24年前寫的《射雕英雄傳》。1983年內地出現武俠熱,到1985年蔚為全國風潮。幾乎同時,伴隨著梁羽生、金庸、古龍傳入的是張徹、楚原、胡金銓的電影,1980年代中期的電影銀幕上跟風涌動著無數和尚、拳師、義士保家衛國、鋤強扶弱的身影,內地也出現了許多寫近現代武術家如霍元甲、韓慕俠、海燈法師、杜心武、董海川的作品,它們多以愛國主義與反抗列強為主題,但吸引讀者的無疑是武林軼事、技擊秘術和跌宕起伏的俠義故事。

    這些小說某種程度型塑了一代人的情感結構和精神內核。就個人經驗而言,“朝聞道,夕死可矣”這種儒家教誨并非來自于《論語》,而是梁羽生的《萍蹤俠影》。男主角張丹楓在陷入石窟絕境中偶見前賢彭瑩玉留下的《玄功要訣》,想到孔子說過的話,覺得自己獲見異書,就如同聽一代宗師親傳大道,可窺武學不傳之秘,是前人未有之緣,哪里還能斤斤計較自己還能活多少天,因而心中豁然開朗。那個小說的結尾,是梁羽生填的一首調寄《清平樂》,寫的是渡盡劫波的男女主人公一笑泯恩仇,雖然詞牌是到大學時候才學到,但最初懵懂的印象無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冰川天女傳》的結尾,呂四娘等人登珠穆朗瑪峰,身體達到極限的時候無意中發現天山派第一代掌門人凌未風刻下的“人天絕界”四個字,她一定要拉著朋友再前行三步,意在表明“今人必勝前人”——這種精進不已的形象讓人難以忘懷。

    少年時候心性單純,易被外物影響,接受的事物記憶深刻,但理智未開,無法遽入艱深,啟蒙作品就尤為重要,它們會潛移默化地型塑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放眼古今中外,這也是形成一般民眾知識與認知框架的通例,歷代以來關于引車賣漿者忠孝節義的熏染,多來自高臺教化,而非精英的典章,歐洲現代文學也始于地方性語言寫作的通俗作品對拉丁文經籍的取代。

    但梁羽生、金庸所開創的港臺“新武俠”卻將平民武俠詩學化了。儒道釋回、琴棋書畫、醫卜星算、奇門八卦、名山大川、人文掌故……無論哪個讀者都無法忽視在梁、金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古典文化因素。它們與民國武俠一樣都是文人化的作品,是被重新發現與改造的“民間”。

    梁羽生的小說固然富于典雅韻致,但其關于俠義精神的內涵繼承的依然是先秦而下的利他與自由精神,筆下俠客多有“人民性”的責任感,即使是金世遺、歷勝男那樣的個性人物也符合主流價值觀。如果說梁羽生多受限于故事的具體歷史背景,金庸架構的武俠世界格局則更為開闊:在郭靖、楊過、令狐沖、石破天這些主角身上映射了儒、道、佛的通俗化觀念,《連城訣》中的狄云已經離俠義頗遠——后期金庸有意灌注諷喻,但《鹿鼎記》以政治與俠義、朝廷與江湖的張力解構俠義,無疑與塞萬提斯《堂·吉訶德》對騎士小說羅曼史的諷刺不同,而攜帶有后現代主義色彩。金庸的許多章節設計和段落描寫依稀可見電影調度與戲劇場景的化用,也吸收了某些西方現代文學的敘述方式和情節結構,古龍則全然“現代化”了,他的形式創造與浪漫主義俠客形成了同構的絕響,但也顯示了新武俠寫作與視聽文化的日益緊密結合及其即將終結的命運。

    后武俠:能量被耗盡之后何去何從

    耐人尋味的是,長久以來主流文學史和文化史很難給予武俠文學一席之地,來自“高級文化”的批判始終不絕如縷。

    哲學家李澤厚在金庸逝世后應邀給香港《明報月刊》寫悼念文章,因為憶及早年落魄時拒絕金庸贈金之事,引起了極大爭議。李在文中對金庸的“小氣”頗有不恭之詞,讓很多人覺得他心胸狹窄且不近人情。李澤厚顯然對金庸的武俠小說就算談不上鄙視,至少也覺得無足輕重。但他還是包容的,其背后當然也是精英意識在起作用,也顯示出他一定程度的盲視。但恰恰在這種暢言所想中,李澤厚顯示出活出了真我的瀟灑,倒是頗有俠客人物的氣質。

    然而,在新媒體文化甚囂塵上的當下,如果不是因為涉及到的兩位都是名人,這件事可能不會產生什么關注度。事實上,即便已經產生的關注度也不過是片刻的熱點,旋即被紛至沓來的各種信息洪流所淹沒。新世紀以來的武俠小說幾乎耗盡了它所蘊藏的所有能量,作為一種文學類型的武俠小說顯然走向末路了,但武俠的情感結構則可能散入新興的通俗文化之中,變換了模樣和氣質,而依稀綿延,賡續流播。

    小時候偶爾在電視上看到一部連續劇《路客與刀客》,又名《千秋英烈傳》,講述的是不同年代或有本事(如荊軻、聶政)或純虛構的刺客、游俠的故事,那些故事獨立成章,一氣貫穿的是千載而下依然英風凜冽的豪情與仗義,“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值得一看。因為年深日久,具體劇中人物名姓已經漫漶遺忘,其中有一個片斷,是某個貴族官僚帶著幕僚或門客在街頭漫步,偶遇某個乞丐般的人物躺在街頭,昏睡中有蒼蠅騷擾,乞丐出手如電將蒼蠅捉住捻死。貴族官僚頗為驚訝,覺得遇到了異士高人。幕僚則告誡他,也可能不過是江湖術士故意炫技,招人耳目以便謀求進身之階。當然,后來證明那個乞丐確實是一個著名的刀客。這個情節,其實構成了武俠小說在文化場域中的隱喻:它們的存在也許就其自身而言不過是路客的自然形態,然而路客中亦不乏偶露崢嶸的刀客——不是劍客,因為劍很早就脫離實戰,變成更具有儀式感和尊貴感的禮器與裝飾,刀客則才更民間與江湖。

    新渡戶稻造在《武士道》中寫道:“即使具有最進步思想的日本人,如果在他的皮膚上劃上一道傷痕來看的話,傷痕下就會出現一個武士的影子。”這是歷史積淀下來的文化記憶。也許我們在地鐵、街頭、商場、公司門樓、酒店大廳看到隨便一個路客,劃開他的皮膚,同樣會發現一個刀客的影子,血脈賁張,肝膽皆冰雪。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国产日产精品_国产精品毛片 |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麻豆|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中文字幕动漫精品专区| 99精品国产成人a∨免费看| 国产午夜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在线|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看|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思思99re6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 国产偷国产偷精品高清尤物|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免费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2021|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青青草97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 99久久精品国内| 久久精品94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日产精品一卡2卡三卡4乱码| 国产综合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