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軍:過時還是未竟——現代主義再思考
編者按 誕生于19世紀中葉至二戰前的現代主義因其囊括諸多流派而造成概念上的模糊性與難以框定性。
2019-11-18
-
如何給散文一個確切的“定義”
對于散文而言,除了“文類之母”這個曖昧不清的指稱之外,能夠直指人心的命名是匱乏的。
2019-11-13
-
分裂的學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憂思
2009年10月17至18日,我有幸赴武夷山出席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和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四次青年學者研討會”。
-
知識與文學:現代性的裂變
一 “知識分子”是一個引人矚目同時又爭議不斷的社會群落。
-
文學與人工智能:熟悉的陌生人
瓦西里·格羅斯曼的《生活與命運》這部描繪人類苦難的偉大小說中,先知一般地描繪出了未來的命運圖景—— 電腦進行數學運算,記住歷史事件,下棋,把著作從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
-
小說并非文學之全部:“像不看小說就不是人似的”
一. 小說一超獨霸 不知始于何時,小說占據了中國文壇霸主地位,無可搖動。
2019-11-08
-
文學榜單的自主建構及其困境
從本質上,文學榜單與文學獎項一樣,都是文學現代評選體制的一部分,它們以某種事件性的傳播效應,以文學成就的名義,成為現代文學與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聯結點,呈現了現代文學場域圍繞著文學的自主性與他律性之間復雜的結構性關系。
2019-11-07
-
吳佳燕:排行榜的延伸與遺憾
每到歲末年終,各種文學榜單雪片般出爐,就像一場浩大的分類與集結。
2019-11-07
-
李德南:文學批評的危機時刻
編者按 “批評性的批評”的減少被許多人視為當下文學批評的一種危機時刻,作為文學批評基本要求的“好處說好,壞處說壞”似乎也變得難以達成。
2019-11-04
-
創意寫作中國化十年,它足夠支撐起年輕人的文學夢想了嗎?
每一個深愛著寫作的文學新人,或許會被電影《帕特森》里那個熱愛寫詩的年輕巴士司機帕特森所感動,他隨身攜帶筆記本但從未敢于出版,唯一鼓勵他的讀者是女友。
2019-11-04
-
謝有順:如何批評,怎樣說話?
一 早在2009年6月15日,由《文藝報》和盛大文學共同主辦的“起點四作家作品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十多位文學評論家面對四位年輕的網絡作家時不禁感慨,新一代網絡文學作品與他們所熟悉的傳統文學之間,如同隔著一道“巨大的裂谷”。
2019-10-31
-
融媒體時代文學期刊如何度過瓶頸期
【摘要】融媒體時代文學期刊進入發展瓶頸期,應力爭打造行業“高地”:打經典牌、系列牌、學生牌,并適時推出“訂制出版”。
2019-10-31
-
覃皓珺:當代青年,執筆未來
將宏大敘事和人文思考結合進行的同時,描繪出時代的活力,是當代青年創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
孫紹振:經典詩作與大眾文化融合的要務
中國詩詞大會,引發了全國性熱潮。
-
論小說中的“關系”
從某種意義上說,小說就是一種“關系”的敘事。
2019-10-25
-
當下文學危機及再次“詩辯”的可能
一、當下文學危機 當下,文學正面臨危機。
2019-10-25
-
楊玲:癥候閱讀、表層閱讀與新世紀文學批評的革新
摘 要:新世紀以來,美國文學界涌現出了一系列新的批評方法,有力地挑戰了以癥候閱讀和“懷疑詮釋學”為主導的文學批評范式。
2019-10-23
-
韓東:在作品中接受敗筆和不完善
在作品中接受敗筆和不完善就像在生活中接受不幸和罪過,使其厚度甚至維度增加。
2019-10-23
-
霍俊明:“遇見”現實與“預見”未來
主持語 在漢語詩歌的發展歷程中,如何處理詩歌與現實之關系,原本就屬于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2019-10-23
-
楊姿:未知之域的書寫與新世紀文學觀念的轉型
任何一種話語系統,尤其在長期通行使用之后,會形成閱讀與寫作的舒適區,作者和讀者都會在無意識中默認這種隱形權威的作用,即便因為重復而致的審美疲勞令人有反抗與挑戰的企圖,也容易在習而不察的守成中落入安逸的陷阱,“已知”的誘惑就是這樣發生的。
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