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構建新時代中國文藝評論話語體系
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深刻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2018-08-20
-
新氣象·新高度·新作為
文藝吹響時代前進號角,展現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
2018-08-20
-
論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的新使命
新的文學使命,作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在文化上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文藝進行偉大斗爭、開創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文化擔當。
2018-08-17
-
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文論的三次轉向
今年,我們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2018-08-15
-
談文藝創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 創新 發展
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實現文化的創新性轉化與創造性發展。
2018-08-15
-
倡導有態度的文藝批評
當前,面對豐富多彩而又紛繁復雜的文藝創作實踐,文藝批評顯得相對滯后和弱化,甚至出現了一些不良傾向。
2018-08-14
-
現實感來自精準敘事
現實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豐富而復雜,它需要在文學那里找到相應呈現,文學的現實感不是來自慣性表達,而是出于精準敘事 作為文學期刊一線編輯,我每天面對大量自稱“現實主義”的小說來稿,但作品帶來的現實感并不讓人滿足。
2018-08-14
-
洞察時代氣象 創造文藝精品
中國社會正在經歷巨大轉型。
2018-08-14
-
“文藝的春天”與思想解放的互動關系
2018年春,習近平同志在海南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
2018-08-10
-
經典現實主義創作及理論的啟迪
寫《平凡的世界》的路遙講過,要學習巴爾扎克做“時代的書記官”,陳忠實的《白鹿原》明確地宣稱,取法于巴爾扎克,要寫出一個民族的秘史。
2018-08-10
-
“類像”時代中女性寫作的意義和價值
內容提要:在“類像”時代,當代女性的處境與傳統女性相比有了更為復雜的變化,被主流意識形態和消費意識充分美化和篡改過的“理想女性”,遠離了女性的真實體驗。
2018-08-07
-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語言學研究
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的改革開放,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轉折,我國的語言研究也開啟了蓬勃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
2018-08-07
-
創作主體高度決定文藝高度
文藝高峰的出現,除客觀社會環境外,創作主體至關重要。
2018-08-07
-
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文藝基礎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基本立場、主要觀點、方法和傾向。
2018-08-06
-
正確認識和評價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2018-08-06
-
“起底”歷史虛無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堅決抵制、反對黨史問題上存在的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
2018-08-06
-
如何構建“活著的”文學流派
所謂“文學流派”,其實是一個常被誤解的概念。
2018-08-06
-
故事與講故事:敘事社會學何以可能
摘 要 近年來,敘事分析在社會學中蔚然成風,本文旨在系統梳理“敘事”的特質與理論意涵,以此提出敘事社會學“故事”與“講故事”兩種路徑,并整合已有的研究主題和方法,對敘事社會學的研究圖景進行展望。
2018-08-03
-
把故事講到人心里去
寫到紙上的文字,未必有想象的那么牢靠,時間長了紙頁會發黃、藏在圖書館里也可能有落塵和蟲蛀;但寫到人心里面的文字,卻永遠不會磨滅,將隨著閱讀記憶的傳遞和精神價值的傳承,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記取、相傳、仰望,最終成為本民族文化傳統乃至精神形象中不可剝離的一部分 一部文學作品,能不能把故事講到人民心里去,能不能獲得人民的認可和認同,能不能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內心世界和文化潛意識的一部分,是衡量其文學海拔的一把尺子,同時也應成為廣大作家的根本關切與恒久追求 人心是衡量文學高度的一把“尺子” 如何創造新時代文學高峰?這是當前中國文學界面對的重大命題。
2018-08-03
-
當代文言文與白話文關系之管見
近年來,文言文作品在生活中偶有出現,如浙江大學與杭州高級中學各自發布的120周年校慶公告,都曾在網上引起熱議。
2018-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