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狄馬加: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2018-06-20
-
閻晶明:堅持黨的領導 提高學習能力
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已經寫進黨章并載入憲法。
2018-06-20
-
新時代呼喚新創造
文學的根本特性就是不斷發現、不斷創造、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一句話就是不斷開拓未知。
2018-06-15
-
生產性文藝批評:一個批判性考察的視角
資本主義自17世紀登上歷史舞臺,從根本上改變了西方世界從古代到中世紀再到封建王權統治的社會形態和狀況。
2018-06-14
-
文學理論的知識學屬性與理論創新
這些年來,大家都在強調文學理論創新關鍵是要有問題或問題意識。
2018-06-13
-
找到洞見精神的切口
漫畫 徐鵬飛 只有深入生活,發現和挖掘其中的閃光點,并梳理它們與人物命運關聯的社會邏輯、歷史邏輯、情感邏輯,才能找到洞見精神的切口,找到表現崇高形象的價值坐標和藝術支撐 現實題材歷來是文藝創作的重要方陣,以先進人物為原型的現實題材創作,更是在舞臺、熒屏、銀幕上大放異彩。
2018-06-12
-
敬重且捍衛文學創作
中國人自古講究耕讀傳家,讀書人放下功課就得下田耕種。
2018-06-08
-
習近平文藝思想的美學特征
馬克思主義發現了自然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和人類思維規律,同樣也發現了藝術規律。
2018-06-08
-
基于“個體化理解”的“文學穿越論”
中國文藝理論的現代化自王國維引進叔本華哲學開始,經由周作人的“文學是人學”倡導,經歷當代文學形式說、解構主義及本質和反本質主義的思潮交替,其建構路徑一直是以西方哲學和文論為問題意識和原理基礎展開的。
2018-06-07
-
讓語言彰顯時代特質
改革開放40年來,文學藝術得到了繁榮發展。
2018-06-06
-
讓期刊在學術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既要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也要推進學術評價體系建設,構建扎根中國大地、遵循學術研究規律的學術評價體系。
2018-06-03
-
中華美學是豐富又開放的美學
高級趣味并不體現為對某種趣味的偏好,而是體現在細致的鑒別力、敏銳的感受力、廣泛的適應力等審美能力上。
2018-06-01
-
重鑄新時代文藝審美精神
隨著黨的十九大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事業全面開啟了新征程,中國文藝創作也進入了新時代。
2018-06-01
-
劉向文獻編纂活動對中華學術傳統的貢獻
兩漢是中華民族學術繁榮的時代,無論是典章制度、文學藝術,還是經學、史學、天文、歷算、農學、醫藥等,都得到了創造性發展,也為后世學術傳統的形成奠定了基本范式。
2018-05-30
-
中國古代詠俠詩之流變
俠的存在及其文學表現是中國古代一個獨具特色的社會歷史文化現象。
2018-05-30
-
馬克思恩格斯文論的現實性品格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一大特色是重視實踐。
2018-05-29
-
晚清民國通俗小說與戲曲之關系
從晚清至民國,中國社會處于新舊思想的回旋激蕩之中,改良和革命成為時代強音。
2018-05-29
-
從文明源頭汲取復興力量
文明起源問題是國際學術界的熱點,中華文明起源問題尤為引人矚目。
2018-05-29
-
為偉大民族精神注入不竭青春能量
偉大的民族從來都是與偉大的精神相伴而行的。
2018-05-29
-
文藝批評,握好一把“中國尺”
在文藝領域談及風格,一般來說將之視為文藝作品的標志,是文藝作品所體現的獨特的個性特征。
20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