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的新發展
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6月16日組織召開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的現狀與未來”研討會。會議邀請陸貴山、黨圣元、王杰、譚好哲、胡亞敏、李心峰、丁國旗、季水河、馮仲平等專家學者與會指導,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部長李懷亮、“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基地”首席專家張晶以及中國傳媒大學從事文藝美學教學研究的中青年學者杜寒風、陳友軍、李有兵、王永、張一瑋、杜彩、肖鋒、杜瑩杰等參加了此次研討。
自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講話發表以后,全國高校反響熱烈,形成了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熱潮。在此形勢下,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圍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兩大主題,對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美學精神進行較為深入的學術探討。專家們強調,要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在把握馬克思主義整體框架的基礎上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同時需要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當下文藝的現實融合進來,實現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中國化的新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陸貴山認為,要實現“創新”,重點是要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實踐精神和變革精神,這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中國社會科學院黨圣元重點闡述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的新思路,提出要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話語體系和價值體系,應著重把握好民族性、原創性和系統性。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王杰談到,當代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要處理好當代性、未來性和物質性三方面的問題。中國藝術研究院李心峰強調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現實精神的重要性,認為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到實踐才是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途徑。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譚好哲說,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要回應在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既要把握好文藝創作中的人民性,同時要關注其政治性。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胡亞敏說,要從整體性和系統性把握馬克思主義,在整理馬克思的遺產的基礎上完成其中國形態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院丁國旗認為,要把人民性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屬性。湘潭大學文學院季水河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創新的中國問題意識以及這種問題意識影響下的理論形態——政治形態文論、批評形態文論和理論形態文論,并分析了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副主編馮仲平強調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的界定問題。張晶通過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學精神的解讀,闡述了扎實的學術研究和學術語境還原對深入理解習近平文藝思想的重要性。
與會專家們一致認為,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需要不斷創新,只有培養了創新性思維,樹立了現實精神,才能永葆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的生機與活力,才能更好地指導中國當代的文藝創作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