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睹人家男女、大地林沼,總是境——評賈夢瑋《往日情感》
金陵才子賈夢瑋新著《往日情感》,一本屬于冬天的書,也是一本講述往日情懷的懷舊之書。
2025-03-10
-
平行時空的可能與暗經驗——關于李宏偉小說
平行時空是否存在?這是我們常常想到的問題。
2025-03-10
-
珍惜“微末而珍貴的詩情”——讀付秀瑩《旅途》
1935年,作家豐子愷寫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車廂社會》。
2025-03-10
-
曹霞:青年寫作與流動的現代性
作為一個“與時俱進”的論題,青年寫作的所指與邊界必然面對著自我的更新迭代。
2025-03-10
-
綠漾新鄉村——讀張同《嫁接草木的人》
一個人、兩個人、一群人,一個場景、兩個場景、多個場景,這些元素看似零散地分布在一部作品里,然而當合上書本,卻能讓人分明感受到其中意蘊深遠、回味無窮。
2025-03-10
-
散文集《起風》:直面此刻與自身
朱強的散文集《起風》融合了日常生活中鮮活的、具象的、記憶的、身體的、靈魂的、呈現時光鱗片狀的諸多面相,于日常之中展現出非凡之處。
2025-03-10
-
“審父”與“尋父”——評周榮池《父恩》
如果不是知曉作者的家鄉背景,單憑字里行間的氣息評判,我會錯以為《父恩》是關于西北某個平原而非里下河平原的文本。
2025-03-10
-
百年前煙火漫卷,南遷路家國情懷
文物南遷路上,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山河板蕩之時,又有哪些曲折迂回的心路?作家祝勇首部長篇小說《國寶》以詩意的筆觸和學術的嚴謹講述一個家族文物南遷的悲歡故事,于煙火漫卷的民間立場展現近代中國的宏大敘事。
2025-03-10
-
【聚焦】大學教育中的中國當代文學
主持人:李楊(《揚子江文學評論》編輯) 在我讀本科的四年里,中國當代文學課程,普遍最受中文系學生歡迎,收藏當代文學讀本的文藝閱覽室,也堪稱大學圖書館最火爆的存在。
2025-03-10
-
以文學為例的跨文化闡釋
《跨文化藝術美學》中關于“美學譯名”的考辨,無疑是近年來中國美學界最具學術價值的話題之一。
2025-03-10
-
細說當代鄉土小說之美
鄉土文學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重要構成部分,是鄉土中國發展歷程積淀凝煉的豐富史詩,也是伴隨著鄉村社會現代轉型應運而生的鄉土書寫。
2025-03-10
-
走入徐則臣的文學世界
《到世界去:徐則臣小說及其時代》,李徽昭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49.00元 徐則臣因卓越出色的創作實績被譽為“70后作家的光榮”,而面對這樣一位極具標志性意義的作家,目前學界對他的研究,也呈現出了不斷深化與細化的趨勢,如江蘇師范大學徐則臣研究中心的成立、《徐 則 臣 創作 年 表(1999—2021)》(樊迎春整理)以及《徐則臣文學創作年譜(1978—2021)》(姜桂香整理)的相繼發表等。
2025-03-09
-
兩千多年來,那些不被看見的她們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025-03-08
-
冠喬:從趙本夫小說《賣驢》看黃河故道文學底色
《賣驢》是一部充滿鮮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短篇小說,也是從黃河故道走出來的著名作家趙本夫的處女作、成名作。
2025-03-07
-
《宋煜的詩》:用閱讀和自畫像完成當代生活
在當下的詩歌寫作現場,活躍著一大批歲月靜好體的寫作。
2025-03-07
-
《形莫若就》:“焦慮”及其限度
古宇在中篇新作《形莫若就》中呈示的北京故事沿當下的生活現場鋪展。
2025-03-07
-
《云層深處》: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置身時代的洪流
冰山之下,暗流涌動;云層深處,電閃雷鳴。
2025-03-07
-
忽然清晰的童年和突然變老的青年——讀姚十一短篇新作
遙記得第一次讀姚十一的小說,還是她八年前刊發在《文學港》上的《五十而立》,寫一個年紀在現在應該被戲稱為老登的“年輕人”,老馬哥。
2025-03-06
-
人性的異化與救贖——讀林檎的《重返暗河》
古語有云,“日之光華,不可逼視;人之性情,難以揣度”,日本作家東野圭吾也曾提及,“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2025-03-06
-
智識或匠心:謎底在更多可能里
好的小說可以是任何一種形式,“形式”指向的層面可以是小說敘事手法,也可以是小說的結構營造。
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