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繞樹三匝,終于有枝可依——論賈平凹《河山傳》中的城鄉“對望”
賈平凹是一位介入現實能力極強的當代作家,在他的長篇小說《河山傳》中,我們看到了農民進城后面臨的種種困境和挑戰。
2025-01-03
-
逆西方現代性的當代攝構與書寫實踐——陳曉明的文學批評與中國式現代化關系闡釋
《陳曉明文集》2023年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陳曉明學術思想的高度濃縮與硬核展示。
2025-01-03
-
《白云的白》:生存困境與情愛的純真
作為當下文壇一位有代表性的軍旅作家,裘山山這些年的小說創作,在聚焦和平時代軍旅生活的同時,也把自己的關注視角投向了軍旅生活之外廣闊的現實生活世界,在這一方面同樣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2025-01-03
-
浮萍無根,亦有風景——評唐詩短篇小說《浮平》
唐詩是湖南郴州人,一直在深圳打工。
2025-01-02
-
情理:文學經驗介入知識生成的話語基礎
摘要:文學理論的知識生成不是理論內部的邏輯演繹,而是感性的文學經驗介入理論話語所推動的知識創新。
2025-01-02
-
何以繼承,如何創新——劉亮程《本巴》與英雄史詩《江格爾》關系探賾
《本巴》是新疆作家劉亮程2022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并于2023年榮獲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可謂劉亮程小說創作的里程碑。
2025-01-02
-
李曉君《往昔書》:未來的路其實藏在過去
回顧往昔是一件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那些埋藏在記憶土壤中的往事像一塊塊形狀各異又相互咬合的拼圖,為我們拼湊出一個略顯陌生卻又無比真實的自己。
2025-01-02
-
胡竹峰《南游記》讀后:流連大美山水間
古人推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山水游記就是行萬里路的結晶,通過山川勝景和自然風物描寫來抒發游性和心靈感悟。
2025-01-02
-
《大興安嶺深處》:真實而深情的青春之歌
作家紀紅建的《大興安嶺深處》(湖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以大興安嶺的守護者為主人公,抒寫大森林里真實而深情的青春之歌。
2025-01-02
-
“情”與“思”的靈魂港灣
天下文章,全憑一個“情”字了得;大千世界,無非用一“思”字看取人生。
2025-01-02
-
《零公里》:深描邊疆衛士的精神世界
王族曾創作大量反映新疆自然生態和邊防軍人日常生活的散文,他擅于捕捉細節,從微觀層面切入生活現場,體察鮮活的經驗和生命的溫度。
2025-01-02
-
《策馬千山》:家國天下與歷史空間呈現
我與詩人曹衛東素未謀面,就我粗淺的閱讀感受而言,他仿若一位“歸來的游子”,“肩負的行囊沉重了/涌動的鄉愁”。
2024-12-31
-
張光芒:論新時代長篇小說的傳統文化書寫
內容提要 在中國當代文學領域中,真正全面集中并大規模地進行傳統文化書寫,主要體現在文化自信和理論意識更新之后的新時代長篇小說領域。
2024-12-31
-
當代文學期刊與文體嬗變關系研究
內容提要 文學期刊是當代文學史的側影,文學期刊與文學文體的雙向互動是推動當代文學發展的重要動力。
2024-12-31
-
李曉燕:論莫言小說的神話特征
莫言是位富有“神話思維”的當代作家。
2024-12-31
-
鄉土小說的第四種面目
摘 要:曾劍長篇小說《向陽生長》呈現出鄉土小說的第四種面目——自在寫作,即用真切之感和悲憫之情回望故鄉和自我成長,將個人敘事和鄉村敘事融為一體、將自我覺悟融入鄉土回憶。
2024-12-31
-
“90后”作家的面對:生活與故鄉
“90后”作家李唐、龐羽、王占黑、楊知寒、王蘇辛、廢斯人、陳春成、穆薩等已在文壇有一席之地,但依然存在著怎樣從“影響的焦慮”中突圍的問題。
2024-12-31
-
當下青年寫作的四個關鍵詞
當下的青年寫作面貌和發展空間可以從四個關鍵詞切入: 一是城市。
2024-12-31
-
高玉:論余華的文學理論及其思想來源
內容提要 余華對文學有非常深刻的思考,寫作了大量的文學隨筆,在重要的文學理論問題上都有自己的獨立看法。
2024-12-30
-
記憶與書寫——以寧肯小說集《城與年》為例
北京南城是個出故事的地方。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