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講故事”敘述與“十七年”短篇小說的形式意蘊
內容提要 “聽—講故事”敘述是指文本中出現“聽—講故事”情節的“敘中敘”分層(套層)敘述,其在“十七年”短篇小說中近乎模式化地發展,在真實、方便、順應民眾、文體免責四個層面上體現了獨特的文體功能,并以多級敘述人的疊加呼應、敘述語言的簡單明晰、文本內外“一體化”氛圍的營構等呈現了敘述聲音的單一與篤定。
2025-03-03
-
一部書,一座城,一個閱讀的時代
五六年前,在先鋒書店,承蒙潘光哲先生相邀參加《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新書懇談會,這么一部專業的史學著作幾分鐘便引得聽眾如云,如云觀眾之中佇立著一位大漢,就是《領讀南京》的作者許金晶。
2025-03-03
-
重構中國文學史的主體性和整體性
1992年,26歲的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生陳引馳發表論文《對文學史及其與作品個體關系的思考》,開宗明義提出:“很有必要對‘文學史’本身作一反省,雖然反省并不能保證徹底的澄清,但總比沿襲混亂要好。
2025-03-03
-
《時間的秘密花園》:讓大海從漏斗中通過
2018年秋,我曾有過一次西北之行。
2025-03-03
-
《花豹》:禮贊扎根大地 鐫刻鄉村群像
北雁的中短篇小說集《花豹》收錄了作者近年創作的9個中短篇小說。
2025-03-03
-
當代文學要加強文學性研究
讀王干的《90年代中國文學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被作者一再帶回那“眾生”喧嘩的文學現場。
2025-03-03
-
對動物與自然、人類關系的深刻思考
寫動物的散文不計其數,但能以近百種動物為創作對象的作家卻不算多。
2025-03-03
-
《廢墟與狗》:廢墟中的忠誠與人性反思
“狗毛一天比一天長,狗身則一天比一天瘦,身上也越來越臟。
2025-03-03
-
《魯迅詩傳》:探尋魯迅詩意人生的鑰匙
在大眾的印象里,魯迅是那個手持如椽巨筆,以小說和雜文為武器,向舊時代發起猛烈攻擊的斗士。
2025-03-03
-
體悟“詩詞的女兒”的生命詩學
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
2025-03-02
-
褚婷《重影》:為當代中國都市的詩意賦形
都市文學是中國故事的一部分,但相對于豐富成熟的鄉土文學,中國都市文學的傳統較為薄弱,在都市文學如何發展上,也存在一些爭議與爭鳴。
2025-03-02
-
《向死而生》:一部現實主義佳作
若把人生喻為牌局,有人把好牌打得稀爛,也有人將爛牌打成王炸。
2025-02-28
-
面對世界微笑——讀王雨長篇小說《向死而生》
王雨曾對我說,重慶出版社約他寫腦癱病人的長篇小說。
2025-02-28
-
《青海之書》:打開青海的一種方式
編者的話 《青海之書》是一部書寫青海的長篇非虛構佳作。
2025-02-28
-
在風暴中心漫步——葉臨之中亞題材小說的探索與可能
青年作家葉臨之近年專注于中亞題材小說創作,以“旅行文學”的古老形式為讀者呈現一派陌生而瑰麗的中亞風景。
2025-02-28
-
《靈隱》:在“南方圖志”里鐫刻人間煙火
近年來,葛亮的每部作品都在創作旨歸和敘事范式上更迭演進、力求突破。
2025-02-28
-
迎著潮水涌來的方向
本期掃描的諸多刊物中,面對時代奔涌而來的浪潮,作家們以赤誠的筆致與深切的關懷,在呈現個人鮮活經驗的同時,也深刻回應著社會的宏大議題。
2025-02-28
-
謝冕的“反季節寫作”
散文是當下的熱門文體,關于什么是好散文的問題,見仁見智。
2025-02-28
-
文史兼美的傳記文學
中唐劉禹錫以詩文名世,清人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評其詩“無體不備,蔚為大家”。
2025-02-27
-
詞開物象 意興山河——讀陶武先的賦作
我與陶武先先生相識太晚,一旦結識,相見恨晚。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