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鞠利小說《如此燦爛》:生命價值的多元書寫
鞠利的作品《如此燦爛》描繪了一段關于探尋生命深層意義的旅程。
2025-01-20
-
由“本周之星”看基層青年寫作
2020年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設立“本周之星”欄目以來,我就一直在主持這個欄目,對于基層青年寫作,其實我也沒有特別系統化的理論化的框架,不過也許是靠近的,所以只能談一談粗淺的感受。
2025-01-20
-
來自青藏高原的吟唱——甘南詩群素描
在中國詩歌史上,以地理空間為標志的詩人集群現象并不鮮見。
2025-01-20
-
《要愛具體的人》:平淡生活中的人間情味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要愛具體的人,不要愛抽象的人。
2025-01-20
-
《臨湖的茶室》:珍惜每個泛著微光的珍貴瞬間
在短篇小說《臨湖的茶室》中,魯敏設計了一個巧妙的情境,將主要角色(一個暴富的病人燕君與他各懷心思的昔日好友們)聚集在臨湖的一間茶室內,所有的人物對話、心理博弈、行動與情動,被高度凝結在限定的空間內。
2025-01-20
-
《司馬相如西南行》:文化交融與歷史意義的深度闡釋
讀王軍的《司馬相如西南行》(成都時代出版社),我的腦海里突然涌出著名學者朱東潤先生的一句話:“傳敘文學是文學,然而同時也是史;這是史和文學之間的產物。
2025-01-18
-
緊貼地氣,深度開掘生命底蘊
2024年度的散文創作,那種高高在上的玄虛之感減少了,大文化散文的熱度在消退。
2025-01-18
-
誰解這嬉笑下的悲欣——《請在我臟的時候愛我們》讀札
我們對作家陳建功的期待實在太久了,盡管時見其隨筆短章,但他的小說卻一直在許多讀者的祈盼中。
2025-01-17
-
透視鄉村內涵及現代性面向
鄉土小說是百年中國文學最輝煌的部分,對鄉土小說的研究成果也很豐富。
2025-01-17
-
致敬“每一個心中有夢想的人”——簡評“新工業詩歌”
長久以來,工業化在國家建設、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群眾心目中有著重要地位,工人階級有著與生俱來的自豪感。
2025-01-17
-
我的2024:一個出版人的調研報告
2024年的出版形勢略顯不好,6至8月,我這個很少外出調研的人陸續到北京、浙江、山東、上海等地進行調研。
2025-01-17
-
“反常識”的歷史觀,激活鮮靈的思想
《貓眼看人:歷史如何“反常識”》一書由一對父子關于養貓養狗的對話展開,兒子想養貓,可是父親的反應相當決斷和不容商量:“貓是奸臣,是最無情無義的東西,狗才是忠臣。
2025-01-17
-
圖像時代的文學生存——小說《平原上的摩西》及同名影視劇對讀分析
摘要: 針對文學影視化這一熱點話題,目前宏觀層面的倡議、討論較多,有針對性的細讀分析較少。
2025-01-16
-
情愛、歷史,或夢想的詩學——論朱山坡的詩
摘要: 朱山坡的詩歌作為一種隱秘的“開端”塑造了其作者身份和文本質地,在詩集《宇宙的另一邊》中,朱山坡借助夢想的魔法,在情愛與歷史中來回穿刺,建構出風格獨具的詩寫文本,一方面,情愛和歷史作為主題結構起一連串夢幻之境;另一方面,夢想和虛構作為方法重構了現實的可能性。
2025-01-16
-
生態文學:構筑一種人類世的大文學觀
長久以來,作家、批評家和學者對生態文學的隔膜和誤解太深。
2025-01-16
-
志存高遠 持之以恒——《學術之道》讀后
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楊慶存的新作《學術之道》,自述其學術探索之路、治學所獲與感悟。
2025-01-16
-
王選《世間所有的路》:從個體行走抵達世間共情
日常生活的本相,一直是作家著力書寫之要義。
2025-01-16
-
現代性:被“看見”和記錄的困局
《文學三篇:一個政治哲學視角》,洪濤著,上海三聯書店2024年6月出版,501頁,98.00元 《文學三篇:一個政治哲學視角》的主章節圍繞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卡夫卡小說和奧威爾小說三種文學經典展開,各部分的核心內容對應了作者學術生涯中重要的三篇論文:《〈格列佛游記〉的意圖——對慧骃國故事的一種解讀》(《政治思想史》2015年第3期)、《卡夫卡與官僚制》(《復旦學報》2017年第1期)、《作為“機器”的國家——論現代官僚技術統治》(《政治思想史》2020年第3期),但此書絕非一本流俗的論文合輯。
2025-01-16
-
讀《誰在敲門》《紅磚樓》:羅偉章的變與不變
在文學創作的廣闊天地里,羅偉章無疑是一位勤勉而富有探索精神的行者。
2025-01-15
-
甘南大地上的詩歌書寫——詩人黑小白印象兼評詩集《黑與白》
人生僅有一次,故而應持以勇敢嘗試之心。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