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長調》:在行走中深入歷史與地域
《黃河長調》是一部厚重的行吟之書,它既是地理的史詩,又是心靈的獨白,既是歷史的回響,又是現實的切片。
2025-09-03
-
賦予歷史記憶文學的溫度
【抗戰文藝新作·文學】 當80載光陰在歷史長河中沉淀為靜默的刻度,當抗戰勝利的號角在歲月風華中化作悠遠的回響,2025年的中國文壇迎來一場特殊的記憶返場。
2025-09-03
-
譜寫山鄉巨變的洞庭新曲
一直專注于現實題材小說寫作的女作家余紅,先后寫出的《鴻運》《琥珀城》和《從未走遠》等長篇小說,給我的總體印象是她有著豐盈而充沛的生活積累,從而使得她總有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
2025-09-03
-
“手稿是從作家身上掉下來的肉”——《紅旗譜》作者梁斌的手稿觀
《紅旗譜》手稿影印件 藏于天津文學館 【作家手稿觀察】 閱讀作品,本就是與作家進行靈魂的交流。
2025-09-03
-
抗戰歌詞創作經驗依然值得我們繼承
抗戰爆發,抗戰歌曲如火如荼興起,唱遍神州大地。
2025-09-03
-
抗日英烈傳:銘記與前行中的鐵血長歌
如果從1940年老舍寫作《張自忠》、1944年周而復發表《諾爾曼·白求恩斷片》算起,我國抗日英烈傳的寫作已經歷了80多年的歷程,涌現了一批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精品力作。
2025-09-03
-
續傳統文脈 拓批評新境——評賀仲明《文學的風景與思想的風致》
如何立足對中國文學傳統整體性的理解,研究中國新文學的發生與嬗變、探索我們時代的文學命運,是當今學界需要予以重視和回應的重要問題,也是具有建立當代文學本土批評話語自覺的學者的共同追求。
2025-09-03
-
黃寧《佚名新聞》:人民性的抗戰敘事
在抗戰文學的敘事譜系中,常見在烽火硝煙里沖鋒陷陣、在刑場之上慷慨就義的英雄形象。
2025-09-03
-
杜學文:青春的光芒溫暖著我們——評李義利短篇小說《倒帶》
杜學文,山西省作家協會原黨組書記、主席,山西省文藝評論家主席。
2025-09-02
-
李敬澤:人與自然、人民與生態
這兩年來,自然和生態書寫蔚為潮流,《十月》《詩刊》《人民文學》《草原》各立名號,大力倡導。
2025-09-02
-
仇恨重量與親情褶皺——評王玉玨短篇小說《同框》
王玉玨的小說《同框》(載《當代》2025年第4期)以克制的敘事撕開了一個家庭被創傷凍結的橫截面:女兒羅湖因女婿朱皓的過失離世五年后,六十四歲的母親嚴加英突然學起駕照,這場看似突兀的“速成班”修行,實則是一場用方向盤丈量仇恨的倒計時。
2025-09-02
-
在孤島與群島之間尋找自我—— 讀《島的景觀》
初讀何田田的《島的景觀》,我被那個在海邊拍照的場景深深吸引——一個女人將自己交給陌生人的鏡頭,在取景框里尋找另一個自己。
2025-09-02
-
當代中國的革命實踐與情感經驗——柳青《在曠野里》兩性情感掃描
摘 要 柳青以其獨特的革命實踐和豐富的情感體驗,積極參與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家與文化建設。
2025-09-02
-
傳統民間文藝形式如何表現新時代的新生活
2023年4月,筆者來到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下簡稱“莫旗”)進行田野調查,在采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達斡爾族烏欽代表性傳承人鄂靈巧時,她用烏欽的傳統唱法,演唱了由其本人參與創編的《新時代新生活》,歌詞如下: “巍峨的莫力達瓦山,茂密的森林換綠裝,牛馬奔跑在草地上,人們生活蒸蒸日上。
2025-09-02
-
蒼穹與大地之間的詩心跋涉——評《秋山芒絮》
又一個寂靜的夜晚,微風輕撫,當我再次翻閱韋其麟的詩歌,仿佛隨著他的文字穿越時空,置身那片充滿詩意的天地。
2025-09-02
-
描繪新疆詩歌的“群英譜”——簡談《新疆詩人的那張臉》
《新疆詩人的那張臉——新疆詩人40家評析》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文學原創和民漢互譯作品工程”第十一批叢書中的一部新疆詩歌評論集,由新疆人民出版社于2025年3月出版。
2025-09-02
-
廣闊鄉土的行吟者——王小忠文學創作中的甘南經驗
甘南藏族作家王小忠以多種文體展開自己的豐富創作實踐。
2025-09-01
-
富有詩意的文化散文——評黃立康《水的復數》
《水的復數》是納西族作家黃立康新近出版的一部散文集,由“奇數”和“偶數”兩輯組成,收入《翅膀之歌》《水的復數》《城市猜想》等10篇散文佳作。
2025-09-01
-
《天下藥商》里的四個小人物
《天下藥商》是歐陽娟迄今為止寫得最老實的一部作品,洋洋灑灑65萬字,從四位男女主角的出生、成長、死亡,到天災、瘟疫、戰亂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無不細細道來,交待得清清楚楚,與她之前的作品迥然不同。
2025-09-01
-
《桃花塢》:誠懇的力量,也是小說的公信力
這個場合講話真是很痛苦,想說的話很多,可是人更多。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