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活態(tài)的昆曲史
王安奎、劉禎主編的《昆曲口述史》(以下簡稱《口述史》)于2023年12月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
2024-07-08
-
對“人”的照拂:鄭洞天的電影世界
我重新翻讀了一些以前的資料,包括鄭洞天的訪談。
2024-07-05
-
打開中國航母艦載機敘事通道
中國航母從無到有的發(fā)展歷程牽動億萬國人的心,但絕大多數人對這一無比“硬核”又充滿神秘色彩的中國航母故事特別是細節(jié)的了解應該不多。
2024-07-05
-
紀錄片創(chuàng)新不能“避實就虛”
近年來,打著實驗、創(chuàng)新、跨界等名號的虛構創(chuàng)作在紀錄片領域流行起來。
2024-07-03
-
“修音”無法帶來真實的演唱之美
不管是錄制唱片,還是參加音樂節(jié)目,歌手們唱完都會有一個修音的環(huán)節(jié),哪怕唱跑了調,也能通過修音消除各種瑕疵,讓歌聲聽起來非常動聽。
2024-07-03
-
AI藝術:科技與美學的接引開新
龍年春天,隨著《千秋詩頌》《中國神話》《AI看典籍》《西游記》《白狐》等數部AI作品的密集播出和上線,AI藝術像朱自清先生《春》中的花草樹木,展現清新明麗、別開生面的景致。
2024-07-01
-
戲劇創(chuàng)作如何增強縱深感
戲劇創(chuàng)作要直抵人心,而雷同化創(chuàng)作、圖解式創(chuàng)作、跟風式創(chuàng)作、宣發(fā)式創(chuàng)作、快餐式創(chuàng)作等往往浮在生活的表面、人物的表面、社會的表面、歷史的表面,缺乏哲學縱深感、歷史縱深感、社會縱深感的呈現,即使演出場面較大、舞臺炫酷,也可能人物內心空洞、思想內涵貧乏、精神境界空虛。
2024-06-28
-
藝術改變現實
電影和現實的關系是什么?對此有兩種典型的回答:一種將電影看作記錄和反映現實世界的“鏡子”,另一種將電影看成表達創(chuàng)作者內心思想和情感的“明燈”。
2024-06-27
-
《歌手2024》的雙線敘事:真誠與對話
闊別四年,《歌手2024》重出江湖,熱搜不斷、熱議不止。
2024-06-26
-
形式與情感的雙重升級
筆者研究了一輩子電影,大概觀看過1.2萬多部各國電影,不過還是很難找到與《永不消逝的電波》完全同類型的影片。
2024-06-26
-
百年“譯”遇:中西方藝術的互鑒回音之路
《回音室:1897-1935年跨國的中國畫》 [英]柯律格 著 梁霄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們常常說“藝術是跨越國界的”,其實,這話并不全然確切。
2024-06-24
-
一次忠于藝術規(guī)律的成功再造
在程硯秋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期盼已久的由張火丁主演、滕俊杰導演的京劇電影《鎖麟囊》,終于在銀幕上與廣大觀眾見面了!這是傳承弘揚京劇程派藝術的一樁盛事,也是京劇再度與電影“聯姻”的一件喜事。
2024-06-24
-
海那邊是家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如何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兵”,如何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一直是中國戲劇家努力解答的藝術命題。
2024-06-24
-
這一篇“抒情小賦”耐人尋味
近日,由李娟散文集改編的同名迷你劇《我的阿勒泰》破圈傳播,反響熱烈,好評如潮。
2024-06-21
-
生活成就了文學 歷史塑造了藝術
電影《周立波回清溪》海報 資料圖片 由譚仲池、趙楠編劇,趙楠導演、瀟湘電影集團出品的電影《周立波回清溪》,以紀實風格還原了作家周立波在上世紀50年代返回家鄉(xiāng)湖南益陽清溪村參加當地農業(yè)合作化的經歷,揭示了文學名著《山鄉(xiāng)巨變》的寫作意義。
2024-06-20
-
從程硯秋的藝術創(chuàng)造談起
2024年是程硯秋誕辰120周年。
2024-06-20
-
通過文學的力量參與到實際的社會變革中去
2024年5月,《周立波回清溪》這部傳記故事片在全國公演,這標志著這部深耕三年、精雕細琢的電影作品的隆重登場。
2024-06-19
-
音樂劇“國潮熱”如何避免同質化
在國潮盛行的當下,中國風作為一種元素,被融入各類文藝創(chuàng)作中。
2024-06-14
-
說唱藝術與四大名著
霍樹棠在錄制東北大鼓。
2024-06-14
-
“愛”的傳遞與“藝”的普及
音樂是人類經驗的普遍形式。
2024-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