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而不已,“以形相禪”:拜厄特對死亡的生態主義想象
A.S.拜厄特(1936- ),英國著名女作家、文學評論家。
2019-04-10
-
虹可以是白色的
《白色的虹》是蘇聯作家帕烏斯托夫斯基的短篇小說集,收文26篇。
2019-04-08
-
本雅明的第五重維度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本雅明便作為上世紀最重要的思想家而被全世界范圍內的讀者所熟知。
2019-04-06
-
搖晃中的建筑與被洪水淹及的靈魂
1 《洪水淹及我的靈魂》擁有兩種節奏。
2019-04-05
-
中國文學在美國:翻譯如何堅持“中國特質”?
保“己”存“異”、多發己聲并不意味著中國文學一味堅持己見。
2019-04-04
-
來自意大利的饋贈
中國和意大利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兩端,分別代表了東西方最燦爛的古代文明。
2019-04-03
-
文學試圖解答的問題只有一個
寫作就是遠離世界的同時依然成為世界的一部分。
2019-04-02
-
叔本華何以享有悖論式的盛名?
阿圖爾·叔本華是德國繼康德之后、尼采之前的一位具有劃時代影響的哲學家,也是眾多哲學家中一位與眾不同的“另類”。
2019-04-01
-
遠方的詩意與兇險
曾幾何時,一句網絡熱語“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一夜間紅遍大江南北,人們爭相轉發,口口相傳,以至到后來全然變了味,淪為讓人生厭的陳詞濫調。
2019-04-01
-
杰伊·麥金納尼:將生活的真相澄清為一種支離破碎
杰伊·麥金納尼(Jay McInerney),美國作家。
2019-03-30
-
《海德格爾與阿倫特通信集》:愛、和解與成熟
海德格爾與阿倫特之間的隱秘關系,早已不再是哲學圈內的小眾話題。
2019-03-27
-
泥土之界,不是種族之界,而是人心之界
2019年3月21日,記者獲悉,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于2019年2月推出希拉莉·喬頓榮獲美國筆會/貝爾維德獎的處女作《泥土之界》中文版,同名電影由《了不起的蓋茨比》女主角凱瑞·穆里根主演,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多項提名。
2019-03-26
-
克乃西特,請再來一次!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的《玻璃球游戲》里,有一段我幾乎每年都要重讀一遍的文字: “再來一次!”大師說。
2019-03-22
-
《泥土之界》作者:揭露二戰前后美國南方種植園的悲劇
編者按:美國當代女性小說家希拉莉·喬頓榮獲美國筆會/貝爾維德獎的處女作《泥土之界》是一篇以美國南方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它承載了美國種族歧視、二戰、兄弟親情、家庭與愛情等多個主題,將一個發生在二戰前后美國南方種植園的悲劇呈現在21世紀的當代讀者面前。
2019-03-22
-
《局外人》:為什么它是加繆作品的起點
編者按:加繆的《局外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
2019-03-21
-
《伍爾夫傳》:身為作家的普通人
七八年前讀《達洛衛夫人》的時候,書中有段話被我反復抄寫,這是伍爾夫對達洛衛夫人和青年人賽普蒂默斯的一段評論:“無論如何,生命有一個至關緊要的中心,而在她的生命中,它卻被無聊的閑談磨損了,湮沒了,每天都在腐敗、謊言與閑聊中虛度。
2019-03-20
-
“哈利·波特”的獨特魅力
編者按 2000年,“哈利·波特”中文版引進到中國。
2019-03-20
-
安部公房著作《砂女》:社會異化,人無自由
近日看罷日本作家安部公房的著作《砂女》,講了一個疲于工作與情感的男教師為了“不使自己在時間的洪流中像‘河床’一樣被漸漸侵蝕”,在未告知任何人的情況下只身來到遠方的海邊企圖捕獲一類罕見昆蟲,卻誤入一個圍困于沙海中的貧困村落后被囚禁,在屢次逃離失敗并被迫慢慢習慣后找尋到自身生命的價值意義與真正的“自由”的故事。
2019-03-20
-
私奔、家庭、認知、傲慢與報應
電影《傲慢與偏見》劇照。
2019-03-19
-
《尋找死亡的男人》:美與死亡的較量
馬丁·瓦爾澤(Martin Walser,1927-),德國小說家。
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