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倫·坡的藝術觀
《我發現了》最初譯于1994年1月6日至2月13日,作為拙譯《愛倫·坡集:詩歌與故事》的一部分,于1995年3月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
2019-02-18
-
純美與陰暗并存的愛情田園詩
《愛達或愛欲》創作于納博科夫的晚年,是其傾盡心血打造的巔峰之作。
2019-02-18
-
影響大衛·鮑伊最深的書:尼采與三島由紀夫
2月9日,關于已故傳奇音樂人大衛·鮑伊的紀錄片《大衛·鮑伊:最初5年》在英國廣播公司第二頻道首播,這是鮑伊紀錄片三部曲的終結篇。
2019-02-15
-
走出世紀末的科柯施卡
誠如卡爾·休斯克在《世紀末的維也納》一書,說:“新人(指科柯施卡與荀白克)所造成的震撼讓社會產生反感:這種反感讓他們更加疏離。
2019-02-15
-
《從地球到月球》成跨時代經典 激發人類仰望星空
春節檔期上映的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掀起一股太空熱潮,原本生僻難懂的“剛體洛希極限”“引力彈弓”等科學概念引起了大眾的興趣及廣泛討論,很多科學界人士笑稱“此片堪稱最好的天文科普”。
2019-02-15
-
《四種愛》:不知情為何物,只能彼此窺探愛的無盡之底
2月14日是西方情人節,人們在這一天互訴衷腸,表達愛意,期待愛情的長久。
2019-02-14
-
菲利普·羅斯的關鍵詞
菲利普·羅斯是美國當代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
2019-02-13
-
談談我心目中《飛鳥集》的兩個經典譯本
《飛鳥集》是我國最早譯介的泰戈爾詩集,在近一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里,泰戈爾的詩歌在中國精神文化的土壤中生根發芽,成長為一棵蔥郁的參天巨木。
2019-02-12
-
尤金·奧尼爾:沒人想到他會摘獲普利策戲劇獎,且得了四次
當年我身強力壯,粗魯莽撞, 我搖晃支撐時間的柱子 將生命拉向自己;滿身污泥, 我站在歲月土堆的灰塵中—— 損毀的青春在土堆下動彈不得。
2019-02-11
-
蒙太奇拼貼和破碎的光年
作家裘帕·拉希莉曾談及詹姆斯·索特在寫作問題上對她的教誨。
2019-02-11
-
愛情故事只是他為這個世界尋找出路的引子
塞爾維亞電影導演、編劇、音樂家埃米爾·庫斯圖里卡的小說,就算讀到最后幾行,都難以猜測故事的落腳點會在哪里。
2019-02-11
-
一只見證二十世紀民族主義浪潮的“青蛙”
“躍出椰殼碗下的青蛙” 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有一種比喻,一只青蛙被扣在椰殼碗下面。
2019-02-10
-
“小卒子”的文學程式
《馬爾多羅之歌》問世后半個世紀以內,幾乎無人問津,直到菲利普·蘇波,一個法國超現實主義者,在一家舊書店的數學圖書區發現了這本書的副本。
2019-02-06
-
雅各布
親愛的冬小姐: 我的名字叫雅各布·奎因。
2019-02-06
-
《重估俄蘇文學》:二十一世紀的重讀與思考
日前,“俄羅斯文學與我們——二十一世紀的重讀與思考”讀書活動在北京的單向空間·愛琴海店舉行。
2019-02-05
-
美國非裔文學批評的破繭成蝶
譚惠娟的《拉爾夫·埃利森文學研究》終于付梓出版了,這是一部厚重的美國非裔文學批評專著,凝結了作者20年孜孜不倦、學海泛舟的苦心和智慧。
2019-02-04
-
米沃什的錯位
米沃什在其編選并出版于一九九六年的國際詩選《明亮事物之書》中,毫不客氣,甚至是明目張膽地大量選入當代波蘭詩歌。
2019-02-01
-
曾獲諾獎的克洛德·西蒙是“無趣作家”嗎?
法國新小說代表人物、198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克洛德·西蒙(Claude Simon)的作品一向“曲高和寡”。
2019-01-31
-
馬爾克斯與南美毒販綁架案
毒梟、南美、連環綁架、暗殺、恐怖襲擊、獵殺警察、談判、政府…… 這些要素拼貼在一起,不是一部緊張刺激的好萊塢大片,而是上個世紀的南美洲國家哥倫比亞的社會現實。
2019-01-30
-
阿提岡:在傳統與現代的糾葛下,追尋新的土耳其精神
土耳其在接受西方現代文明洗禮的過程中,在心態和認同上有過痛苦的糾葛和撕扯,帕慕克稱之為“呼愁”。
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