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政:現實·現實感·現實主義
從寬泛的意義上說,自文學誕生以來,它就是,也應該是面向現實的。
2018-10-02
-
趙依:“90后”寫作如何敞開?
主持人語 李壯 “90后”寫作在這一兩年間變成了一個特別火爆的話題,這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當文學界對“70后”“80后”作家的總體評價,已經從“新生力量迅速成長”進化到“佳作迭出漸成常態”,最后變成了“青年作家撐起大梁”,我們便應該能夠意識到,很快我們就將毫無意外地見證“90后”寫作重新享受一遍這“評語的循環”。
2018-09-30
-
現代世界的“新詩”謎語
詩歌與現代性,是一個重大的命題。
2018-09-30
-
現代世界的“新詩”謎語
詩歌與現代性 “第二屆中美詩學對話”發起人、俄克拉荷馬大學教授石江山首先拋出一系列問題:“新詩”是什么?“新詩”在中國是什么?在美國又是什么?“新”到底是什么?他認為,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厘清古典詩歌與現代詩歌的差異,探索現代詩意的發生機制。
2018-09-28
-
2017年文學排行榜札記
盡管有著不同的評判標準,但文學排行榜這一事物顯然是由商業邏輯衍生出來的,它的復雜之處在于文學評價無法復制商業銷售或者GDP流量的模式,而“口碑”這種基于個體經驗尺度的疊加也并不能真正說明某個文學作品的審美閾值,因而無論從何種角度而言,任何一個文學排行榜都是基于各自的目的和標準、由各種話語合力促成的結果,誰也不敢輕言自己具備權威的說服力。
2018-09-27
-
程光煒:略論1990年代長篇小說評論
摘 要:隨著1990年代長篇小說的興起和繁榮,相關評論也應運而生。
2018-09-27
-
汪雨萌:孤獨的關系與物化的個體
二十世紀的中國是充滿變革的中國,作為社會最小單位的家庭,也隨之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變遷。
2018-09-25
-
新世紀中篇小說的精神面相和價值追求
中篇小說作為一種“高端文體”,憑借自身的文體特點和優勢在百年來的中國新文學發展歷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尤其在新時期以來的文學中始終占據著發展的高地。
2018-09-21
-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述評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述評 引領風尚 邁向高峰 何向陽 34部獲獎作品,總體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廣大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表現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四年來我國文學創作、理論評論和文學翻譯成果的一次檢閱……【詳細】 中篇小說: 廣闊的多樣性與深刻的當代性 張燕玲 以《世間已無陳金芳》為代表,此類直面現實的作品無論是小說觀念,還是小說表現,都有著深刻的當代性。
2018-09-20
-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述評:引領風尚 邁向高峰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于2018年8月11日揭曉,9月20日在北京頒獎,《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6卷本同期出版。
2018-09-19
-
宋嵩: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
作家陳忠實曾為海明威在總結創作經驗時所說的“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這句話擊節叫好。
2018-09-18
-
重建現代世俗生活精神合法性與審美性
在進入信息時代的社會語境中,當下中國青年寫作的文化情境和以往時代具有本質性差異,現代個體存在感日漸清晰,在審美現代性的維度上作家個人主體性日益彰顯,更多后苦難時代成長的寫作者摹寫當下現代個體平庸生存的具體鏡像,并企圖對這種新的現代生存方式進行打量與剖析,描述新舊雜糅社會情境中的現代人日常的生活圖景與精神困境。
2018-09-17
-
新文學群體現狀分析:從自然生長到有序引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工作,對做好新形勢下的文學工作,特別是做好新文藝群體的工作,多次做出重要部署。
2018-09-17
-
掣鯨碧海看吾曹
2013年5月,在第七屆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之前舉辦的“青年創作系列研討會”上,楊慶祥、金理、黃平等六位“80后”批評家代表結合自己的批評實踐闡述了批評如何建設性地面對文學和時代,并討論了當下青年創作的現狀與前景。
2018-09-15
-
詩歌傳統與新時期的舊體詩
古典詩歌的寫作傳統源遠流長,我國號稱詩的國度,確非虛語。
2018-09-14
-
在文學探險中靜視人間
不同于“80后”的青春小說所帶給人的時尚感、快節奏以及戲劇化的巨大沖突,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作家們的寫作似乎更為平穩,也很少帶有明顯的社會功利化傾向。
2018-09-14
-
鄉土中國敘事的理想呈現
新時期以來的鄉土中國敘事轉眼之間已走過了近40年的路程,作為新時期以來中國鄉土變革歷史的同行者和見證者,它一直追求一種積極參與生活的品格,并取得了斐然成績。
2018-09-10
-
傅華:中國現代抒情詩敘事性發生的語言機制
本文從對白話的口語化特征中蘊含的敘事性因素,歐化詞匯與語法、主謂句式中敘事性語法構造等層面考察了現代抒情詩中敘事性發生的語言機制。
2018-09-10
-
孫堯天:“科學”與“人情”的糾葛——論魯迅的科學小說翻譯
【內容提要】 魯迅早年翻譯科學小說時,曾提出“經以科學,緯以人情”的觀點,本文對此進行考察。
2018-09-10
-
中國通俗文學的海外傳播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中國學術轉型的關鍵期,傳統學術研究領域對于新材料的倚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