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泳:私人油印詩集的評價問題
一、被遺忘的當代文學活動 本文所論中國大陸私人油印詩集,不包括港臺及海外華人油印的詩集。
2018-03-15
-
蘇文?。好绹A人學者的中國文學整體觀
近年來,海外華人學者利用其學術優勢,對文學史/新詩史書寫進行了自覺的反思,努力踐行“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整體觀”。
2018-03-14
-
戰爭、革命、人之觀念的交織與流變
序跋是一種議論、敘事兼備的散文文體, 就文學分類而言, 它也是一種文學批評的形式。
2018-03-12
-
謝有順:“深圳”作為一個文學樣本
一 深圳和城市文學的關系,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敘事對象。
2018-03-09
-
對現實生活的多維度觀察
面對新時代強勁的脈動、紛繁的事象、多彩的故事,少數民族文學應該做出怎樣的回應?以2017年《民族文學》所刊發的小說、散文作品為例,可以從一個側面觀察到少數民族作家們的探索方向。
2018-03-05
-
多元聲音 美美與共——2017年少數民族文學閱讀印象
回首2017年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發展進程,有很多令人欣喜的文學事件發生,有眾多的少數民族青年作家投身于文學創作,更有優秀的文學佳作和批評文章涌現。
2018-03-05
-
李一鳴:理想長篇小說的三個維度
什么是理想的長篇小說?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回答。
2018-02-27
-
謝有順:關于“粵派批評”的三個感想
上個月我在福州剛剛參加了第三屆閩派批評的論壇,“閩派批評”這個命名,據說源自王蒙在一九八七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他基于當時很多批評家是福建籍的情況,說閩派已經形成了和京派、海派三足鼎立之勢。
2018-02-27
-
新世紀烏江作家群的風景話語
烏江作家不可抑止地愛戀烏江,滿懷深情地書寫烏江,烏江在他們筆下已經成為美學符號和生命符號,這也是烏江作家成為群體的詩學條件。
2018-02-26
-
謝有順:“閩派批評”的三個品質
上午開會間隙,記者采訪我,特別問到,福建除了批評,在其他創作方面,包括在網絡文學方面,都很有成就,為什么那些年輕的創作力量都沒來?我大概的意思是說,可能這次的會議作為一個起頭,主要是為了致敬于那些前輩,他們開創了一個傳統,值得我們銘記。
2018-02-24
-
2017年長篇小說管窺:現實的深化與藝術的精進
2017年的長篇小說創作,延續了繁榮的態勢。
2018-02-16
-
2017年中短篇小說:作為載體的困境,與重新開始的可能
2017年,小說家們貢獻了大量優秀的中短篇小說作品,圍繞這些作品所展開的分析和討論,增加了文學于社會空間的熱度和分量。
2018-02-14
-
2017年散文:散文寫作需要更加用力
一些時候以來,散文界的確比較浮躁,力作越來越少,發自文學初心的作品亦越來越少,生命的痛徹體驗亦越來越少;浮詞艷彩比較多,蜻蜓點水比較多,應付交差比較多……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寫作不夠用力了。
2018-02-09
-
科學夢召喚 想象力歸來
科幻興盛是世界現代化浪潮副產品,是經濟全球化伴生現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映射。
2018-02-09
-
2017年散文:散文寫作需要更加用力
一些時候以來,散文界的確比較浮躁,力作越來越少,發自文學初心的作品亦越來越少,生命的痛徹體驗亦越來越少;浮詞艷彩比較多,蜻蜓點水比較多,應付交差比較多……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寫作不夠用力了。
2018-02-09
-
江蘇作家群的精神氣質
【文化視角】 自東晉以后,中國文化的中心經歷了一個南遷的過程。
2018-02-07
-
中國新文學分期“三代”
中國3000年文學于類型上總體可以分為兩種:古代文學和現代文學。
2018-02-07
-
2017年長篇小說: 行動與命運
據說,奧爾巴赫在《摹仿論》里引用圣約翰·歐文在《莎士比亞全集》里的序說,“在這里我們要談談古希臘悲劇和伊麗莎白時代悲劇之間的巨大差別:古希臘悲劇是一種人為安排的悲劇,人物角色不起決定性的作用。
2018-02-07
-
傾聽時代足音 緊扣時代脈搏
引言 報告文學是報道性的文學作品,它用樸素的文學筆調把現實生活中值得注意的人物和事件表現出來,它的根本特點是真實。
2018-02-06
-
挖掘報告文學的內生性潛力
報告文學的創作,有著年輕的生命肌理和成長活力,在傳遞信息上追求真實,體現著作家的現實關懷、理性判斷和社會情懷,在新聞性與文學性的同體合抱中彰顯出思想高度、精神深度和藝術美感,從而漸漸被廣大讀者和文學界青睞,成為一種同小說、詩歌、散文比翼齊飛的重要文學樣態。
20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