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小煒:強軍文學邁向新時代
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2017-10-31
-
新時代生態文學的使命和責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色發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
2017-10-30
-
廣東文藝佳作紛呈
編者按 為展現廣東藝術的整體風貌,打造嶺南文化藝術高地,廣東藝術家們鉚足了勁,創作了一系列的電影、話劇、舞劇、廣播劇、歌曲等等,其中,更有舞劇《沙灣往事》、廣播劇《羅湖橋》、歌曲《向往》和《愛國之戀》獲得全國第十四屆“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2017-10-26
-
今天的京津滬文學
采訪人:楊 鷗(本報記者) 嘉賓:肖復興(作家,居北京) 金宇澄(作家,《上海文學》主編) 武 歆(天津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院院長) 文學的地域性體現出文化個性的多元、豐富和生命力。
2017-10-25
-
敘事多詩意,書寫能跨界——我看滬上近期文學寫作
時光荏苒,又到了檢視近期上海文學寫作的時候。
2017-10-23
-
少數民族文學: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多樣性
這些書籍已被譯成阿語版 文化交流是國家和民族交往的重要形式,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不僅是少數民族的財富,更是全人類的財富。
2017-10-20
-
張光芒:“當代史”意識的凸顯與寫作路徑的拓展
2016年,江蘇長篇小說創作展現出了蓬勃如春的新氣象和新風貌。
2017-10-17
-
在應和時代中前行 在切近現狀中拓進
當代文學的發展演進,除去依循文學自身的規律向前自然運行之外,越來越與社會生活勾連密切,與時代情緒互動頻仍。
2017-10-12
-
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回歸,先鋒與傳統互動
回顧近五年的中國文學,尤其是長篇小說創作,2015年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五部獲獎作品,某種意義上,正適合作為一個可資參照的坐標系。
2017-10-12
-
上海文學:以扎實創作塑造城市文學氛圍
在許多人眼里,上海是一座很難被描摹的城市——它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海納百川,包羅萬象,始終處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變化中。
2017-10-12
-
“當代史”意識的凸顯與寫作路徑的拓展
2016年,江蘇長篇小說創作展現出了蓬勃如春的新氣象和新風貌。
2017-10-11
-
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情感路徑
所謂中國社會的現代轉型,一方面是不斷走向馬克斯·韋伯所說的“祛魅”、理性化與科層制,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塑造與倫理的重構。
2017-10-11
-
建設新五年散文的五個“有”
五年來,中國散文在諸多散文家的集體努力下,散文創作的寬度不斷加大,深度不斷深入,作家所在的區域范圍不斷延展拓寬,作家的梯隊更加緊湊合理,出現了令人可喜的創作局面。
2017-10-09
-
根深葉茂的散文五年
五年來,一部分傳統寫作的散文在藝術感染力、思想性、文學品相等方面達到了更大更多的可能性,再現了傳統散文的不朽魅力。
2017-10-09
-
散文創作迎來群眾性熱潮
進入新世紀以來,散文的創作繁榮有目共睹。
2017-10-09
-
從鄉土市井到城鄉同構——里下河文學流派的形成及其創作的未來指向
上世紀90年代,文學流派的建構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
2017-09-29
-
長篇小說: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
“五個一工程”是優秀精神文化產品的評選活動。
2017-09-29
-
兒童文學:無愧于生活的饋贈
在第十四屆“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中,少兒類圖書有《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花兒與歌聲》《布羅鎮的郵遞員》《一百個孩子的中國夢》四部。
2017-09-29
-
報告文學:立足歷史現實 根深枝繁葉茂
一個時期內文學創作收獲的情況,時??梢栽谝恍﹪烂C的評獎活動中得到體現。
2017-09-29
-
長篇小說:立足本土,面向傳統
演講人:於可訓 演講地點:武漢大學 演講時間:2017年4月 長篇小說是一種龐大厚重的文體,其思想和藝術,都需要強大的文化支持。
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