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一個天高地闊的文藝大題材
自從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發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以來,一條偉大的歷史道路被現實的實踐激活了。
2017-12-04
-
新時代主題書寫:報告文學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必須繼承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風格,回到中國古漢語和中國文學的高貴、典雅和古典敘事上來,以真實、真情、真言、真人、真性情、真故事為文學載體,以人為上,以人性為重心,寫人的真性情與真情實感,以真正的中國風格和氣派,經營好自己古方塊字的文學世界。
2017-12-04
-
萃取新時代的詩意
對話人: 張 江(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 閻晶明(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毛時安(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柳建偉(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 梁鴻鷹(《文藝報》總編輯) 古今中外,偉大時代一般都有可與之匹配的偉大文學藝術創作,并通過這些創造性描畫而更加血肉豐滿、氣象萬千,被后人清晰銘記。
2017-12-01
-
歷史小說:歷史真實與藝術想象
大凡文學題材,從總體的角度來看,約略不過兩類:一類明顯指向當下時代的現實生活,具有強烈的現場感,另一類則指向已逝的既往歷史生活,有著不容忽視的歷史感。
2017-11-22
-
中華詩詞:活的傳統,活的創造
傳承與發展中華詩詞是一項群策群力的文化工程 徐 漣:對“傳統”的尊敬是我們中國人一直以來的習慣,弘揚傳統文化也是中國文化報社長期關注的焦點。
2017-11-20
-
建構詩性文學批評 打造里下河文學流派
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在江蘇里下河地區誕生了以汪曾祺為代表的一批作家、評論家,他們以“里下河式書寫”創作了一大批充分反映里下河特色的優秀文學作品,引起了文學界的持續關注。
2017-11-20
-
劉大先:少數民族中短篇小說的現狀與未來
在一篇總結近五年來中篇小說創作的文章中,孟繁華指出,中篇小說是百年來中國文學最重要的文體,“代表了這個時段文學的高端水平,它所表達的不同階段的理想、焦慮、矛盾、彷徨、欲望或不確定性,都密切地聯系著這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和心理經驗”。
2017-11-09
-
何明星:紅色經典在世界的傳播
《青春之歌》1978年英文版 《林海雪原》1965年英文版 紅色經典所以能夠在海外獲得廣泛傳播,其主要原因在于用大量的歷史細節,真實、鮮活體現了時代精神風貌,因此獲得了海外具有輿論領袖地位的文學批評期刊以及相關輿論精英的高度關注,并逐漸影響到普通讀者。
2017-11-08
-
徐州是一座文學“富礦”,一片文學“福地”
今年的第六屆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徐州8位作家井噴獲獎,令徐州文學界贏得了更多關注的目光。
2017-11-06
-
現實主義的傳承與發展
回顧近五年來的河北小說創作,現實主義依然是小說家們最為重要的創作手法和精神通道,同時也呈現出更加豐富多樣的文本面貌。
2017-11-03
-
期待文學大融合 呼喚中國文學繁榮發展新時代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全黨向世界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2017-11-03
-
丁小煒:強軍文學邁向新時代
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2017-10-31
-
新時代生態文學的使命和責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色發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
2017-10-30
-
廣東文藝佳作紛呈
編者按 為展現廣東藝術的整體風貌,打造嶺南文化藝術高地,廣東藝術家們鉚足了勁,創作了一系列的電影、話劇、舞劇、廣播劇、歌曲等等,其中,更有舞劇《沙灣往事》、廣播劇《羅湖橋》、歌曲《向往》和《愛國之戀》獲得全國第十四屆“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2017-10-26
-
今天的京津滬文學
采訪人:楊 鷗(本報記者) 嘉賓:肖復興(作家,居北京) 金宇澄(作家,《上海文學》主編) 武 歆(天津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院院長) 文學的地域性體現出文化個性的多元、豐富和生命力。
2017-10-25
-
敘事多詩意,書寫能跨界——我看滬上近期文學寫作
時光荏苒,又到了檢視近期上海文學寫作的時候。
2017-10-23
-
少數民族文學: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多樣性
這些書籍已被譯成阿語版 文化交流是國家和民族交往的重要形式,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不僅是少數民族的財富,更是全人類的財富。
2017-10-20
-
張光芒:“當代史”意識的凸顯與寫作路徑的拓展
2016年,江蘇長篇小說創作展現出了蓬勃如春的新氣象和新風貌。
2017-10-17
-
在應和時代中前行 在切近現狀中拓進
當代文學的發展演進,除去依循文學自身的規律向前自然運行之外,越來越與社會生活勾連密切,與時代情緒互動頻仍。
2017-10-12
-
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回歸,先鋒與傳統互動
回顧近五年的中國文學,尤其是長篇小說創作,2015年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五部獲獎作品,某種意義上,正適合作為一個可資參照的坐標系。
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