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瑤琴:世界華文小說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世界華文文學的母題,輻射懷鄉戀土、血緣追索、生存焦慮、民族復興等創作維度。
2017-09-13
-
在激蕩中發展并呈現光芒
“表現時代發展,呼應時代發展脈搏,關注國計民生,是近五年來報告文學最鮮明的特色或亮色。
2017-09-13
-
從故事走向話語
文化崛起的時代是報告文學在中國文壇異彩紛呈的背景,“講好中國故事”又為報告文學創作的實踐提供了積極的推動力,高品質的、耐讀的、有文化品位的報告文學作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2017-09-13
-
為綠色發展助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
2017-09-13
-
悄然的生長——文學評論五年印象
“今日的當代文學評論,已然邁入中年——若把80年代視為青春期的話。
2017-09-13
-
在理論喧囂中彰顯“當代性”——五年來文學理論發展的一個觀察視角
五年來,文藝創作大豐收,文藝批評興盛,文藝理論建設更是取得長足發展,甚至呈現出爆發式擴張,各種理論話語、理論主張悉數登場,文藝理論呈現多元化繁榮發展之勢。
2017-09-13
-
紀實文學:注重使命擔當,聚焦中國現實
2016年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的關鍵一年,也是建黨九十五周年和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召開了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
2017-09-12
-
百年新詩與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
2017年恰是新詩誕生100周年,我們有必要更加深入地討論詩歌與優秀文化傳統傳承的問題。
2017-09-11
-
重建史觀的選擇與努力——2016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述評
1. 2016年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延續新世紀以來現代文學研究的問題與方法,形成了一些亮點。
2017-09-11
-
隱形的力量:翻譯詩歌與百年中國新詩
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右三)訪華期間,與徐志摩(右一)、林徽因(右二)等人合影。
2017-09-08
-
杜浩:踏上軍隊現代化征程
共和國成立68年,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2017-09-08
-
我們一直在路上
“改革路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涌現出的典型人物,乃至于社會的焦點、熱點、難點、疑點,在近五年的報告文學作品中都有展示,透出報告文學錚錚鐵骨般的強度和力度,也充分反映出了報告文學作家應有的良知、責任感和使命感。
2017-09-08
-
穩步向好 成果豐碩
“近幾年來,報告文學創作在與國運血脈相連的進程中,煥發出了濃厚壯烈的激情。
2017-09-08
-
現場感·方向感·縱深感
“報告文學作家要擁有大格局、大情懷、大氣象,才能寫就大文章、大作品、大歷史,不僅要看到現象,還要看到本質;不僅要理解現實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還要提出理性的批評和建設性的意見。
2017-09-08
-
文化自信·中國故事·全球化
近年來,以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為標志,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斷加速。
2017-09-06
-
在豐富活躍中開拓詩藝空間——近五年詩歌創作概述
“五年來,詩歌創作語境和拓展路徑尤為豐富,別開征象。
2017-09-06
-
石一寧:絲路語境中的少數民族文學
一、絲綢之路的概念 隨著中國于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落實,中國古代開辟的絲綢之路成為全球熱詞。
2017-09-04
-
文學的“向外轉”與“在地性”——近五年來小說創作的一種趨向
“當文學過分向外,淪落為廉價宣傳工具時,文學的向內轉就順理成章了;反之,當文學過分自戀,一味地回歸自身,甚至回到隱私,這種向內轉也就走到了盡頭。
2017-08-30
-
開辟漢語文學新的可能性
“當代文學創作和評論近年、當下存在兩翼,一個是向傳統去汲取和看取經驗,一個是繼承先鋒文學的經驗,進行具有先鋒精神的敘事探索。
2017-08-30
-
當代蒙古族小說:以游牧文化魅力彰顯文學特色品質
當代蒙古族小說是族源意識與地域文化充分融合的藝術結晶,它延續著蒙古族的文化基因,依托祖國北疆游牧民族移動性生產生活方式,在蒙古族聚居區內蒙古的創作最為興盛發達。
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