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漸入佳境的“新鄉土寫作”
前不久,第二屆中國長篇小說高峰論壇在江蘇師范大學召開,與會專家就“新鄉土寫作”與當代中國的關系,進行了熱烈討論。
2017-06-26
-
現代文學想象中的傳統鄉紳形象
一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統治哲學。
2017-06-22
-
2016年度文藝學前沿問題研究要略
2016年度文藝學研究在馬克思主義文論、文學基礎理論、古代文論、新媒介與網絡文學研究、美學研究和西方文論等方面,作了許多富于前沿性的探究,無論是深入歷史語境,還是回歸當下現實,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與突破,呈現出異常豐富的理論景觀。
2017-06-22
-
廣西少數民族詩歌的“對話”性及其焦慮
新時期以來,廣西少數民族詩歌與中國當代詩歌之間始終保持了“對話”的關系。
2017-06-21
-
傅逸塵:思辨的力量
提要:21世紀初年的軍旅非虛構敘事,在承襲了新時期軍旅報告文學傳統的基礎上,呈現出不同以往的審美新質,催生了新的題材領域和文學生長點。
2017-06-20
-
戴錦華:重寫女性——八 、九十年代的性別寫作與文化空間
內容摘要 新時期中國文化在某種意義呈現為男權文化的反攻倒算 , 但女性寫作始終是此間最重要的文化現實之一 。
2017-06-19
-
馬海軼:藏族小說創作的新生力量
小說家的使命,就是留下好的故事。
2017-06-15
-
尋找打開引號的“90后”小說
有人把2016年稱為“90后”小說寫作的“元年”,這當然有夸張成分,但確是在這一年,以《作品》雜志“90后推薦90后”、《芙蓉》雜志“90新聲”、《山花》雜志“開端季”、《青春》雜志“新青年寫作”、《文藝報》“新天·90后”等欄目及《天涯》《西部》《上海文學》等刊的新人專輯為平臺,原本散落于豆瓣、ONE·一個等網站或隱藏在文學雜志角落的“90后”創作力量,得以整體性地浮現。
2017-06-15
-
“80后”作家:在咀嚼青春中成長
從世紀初登臺亮相以來,屬于“80后”的寫作者就如雨后春筍般地不斷涌現,以不羈的姿態和強勁的勢頭,經由市場進入文壇,并以日漸分化的狀態,在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的兩大領域,展現著他們的文學追求,釋發著他們的青春激情。
2017-06-14
-
探析陜西延川“山花文藝”現象
前不久,中國作協創研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等聯合舉辦了“‘山花文藝’現象暨北京知青作家學術研討會”,對地處陜北黃土高原延川縣的“山花文藝”現象展開了熱烈的學術討論。
2017-06-08
-
楊劍龍:海外華文文學應有更大雄心“闖”世界
近些年來,海外華文文學呈現出日益繁榮的態勢,諸多作家活躍在海內外文壇上,包括張翎、嚴歌苓、戴小華、陳謙、虹影、施雨、施瑋、張翎、周勵、華純、王琰、葉周、薛海翔等,成為當代文壇靚麗的風景。
2017-06-07
-
趙振杰:“亞成熟”狀態下的90后寫作
當代文壇大花園里,不同年齡段的作家“次第開放”。
2017-06-05
-
時代生活的變遷與文學創作的調整
近年來我國文學創作呈現個性化與多樣化雜糅交融的繁復風貌,特別是長篇小說創作在新的起點上不斷擴展藝術版圖:主題的深化與提升,題材的拓展與豐盈,形式的創制與靈變,態勢的平穩與沉實,風格的炫麗與奇瑰,彰顯出當代作家依憑獨特文本講述中國真實故事、重構文學連接現實并以此獲取強大人文精神支持的不懈努力。
2017-05-30
-
臺灣地區“新世代”作家創作概觀
在中國大陸的臺灣地區文學研究里,有不少關于臺灣地區”“新世代”作家的研究。
2017-05-17
-
畢文君:“史傳精神”與當代長篇小說的文學資源
隨著當代文化語境的驟變和分化,對當代文學所在的歷史處境日益變得難以作整體性描述,這已被研究者越來越充分意識到。
2017-05-10
-
賀紹俊:都市文學的興盛及其變化
都市文學日漸興盛,這是一個明擺著的現實。
2017-04-27
-
蘆葦岸:2016《民族文學》年度詩歌觀察
在全球化進程風生水起的當下,如經幡般獨立于精神世界的少數民族詩歌,既保持著對漢語文學語境的深度融合態勢,又強烈地持有跨越自身歷史語境的節律,盡管面臨紛紜的外部世界的沖蕩,卻依就不失高貴的矜持與責擔。
2017-04-24
-
小說閱讀——兩岸“70后”作家作品研討會發言摘編
2017年4月7日,由中國作協港澳臺辦公室主辦、臺灣《文訊》雜志社、中國現代文學館合辦的“小說閱讀——兩岸‘70后’作家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2017-04-21
-
文學聚焦:臺港暨海外華人作家新生代
葛亮 張惠雯 吳明益 山颯 臺港暨海外“70后”華人作家是世界華人文學領域應該被正視和重視的新力量。
2017-04-19
-
劉亞濤:“新鄉土寫作”漸成熱潮
前不久,第二屆中國長篇小說高峰論壇在江蘇師范大學召開,與會專家就“新鄉土寫作”與當代中國的關系,進行了熱烈討論。
2017-04-12